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春節疲於應付民俗習慣,是繼承還是摒棄?我們應該理性對待

2022-02-16由 董老師談教育 發表于 畜牧業

剔除糟粕怎麼讀

大年初一,到老伯父家拜年。老伯父快八十歲了,然而穿著新衣,戴著新帽,接待客人精神抖擻,滿口祝福語,根本看不出是上了年紀的人。我去的時候,正是中餐,他很熱情地招待了我。

桌子上擺了六道菜,我很驚訝:“我們三個人,怎麼吃得完啊!”伯父說:“今天初一,不宜吃三道或五道菜!除夕夜,我們就準備了五道菜,所以必須加一道”。還有這規矩?我問他哪裡學來的,他說是抖音上的主播

說的

春節疲於應付民俗習慣,是繼承還是摒棄?我們應該理性對待

這些菜分別是年糕、鰱魚、雞腿、豬蹄、蘿蔔拼盤和生菜,還倒了半杯茅臺。新年頭好酒菜!伯父邊吃邊敬。說:年糕,年年升高;鰱魚,年年有餘;鳳爪,一個抓錢手;豬手,發財到手;白蘿蔔、紅蘿蔔、花生、芹菜、萵筍,五福臨門;生菜,生財!細細聽來,簡直是優美的詩歌!

伯父還介紹了春節不宜吃的菜譜,例如:魚頭,有頭沒尾;魚尾,有尾沒頭;墨魚,沒有剩餘;魷魚,

遲早

被開除;狗肉,散財散家;豆角,鉤心鬥角;蓮藕,空心漏財;苦瓜,還要吃苦;青菜豆腐,一清二白;稀飯,沒飯……

吃個飯菜,都有這麼多規矩,猶如一本百科全書,我好驚訝!我想,有必要熟悉一下這些民風民俗。於是,我一回到家,就開始學習研究了!發現:網上早就有很多專門傳播民俗的網站,無數的媒體每天都有人在開播。我摘錄一些筆記,比如:

春節疲於應付民俗習慣,是繼承還是摒棄?我們應該理性對待

就日來說:正月初一忌說“死”、“病”、“窮”、“沒有”、“不要”、“背時”等等不吉利的話,而且和這些相似相近的字音都不要說;忌掃地、忌往外潑水;忌動用菜刀、剪刀;忌洗頭、洗澡、洗衣服;忌打碎物品;忌睡午覺……初二忌

回門

禮為單;忌口角、祭祀、出行、置產;忌討債;忌搬家……

就月來說:正月忌殺生;忌結婚;忌觀紅喜事;忌理髮;忌扔糧食;忌搬家;忌說媒;忌動針線;忌說髒話;忌討債;忌買鞋;忌看病……二月忌針線;忌打獵;忌碰井幫;忌推磨;忌回孃家……

平時生活中,吃飯時忌用筷子敲擊盤碗,忌將筷子插在飯碗中間,忌靠門框或蹬門檻;婦女在妊娠期間忌出入喪葬場合;月經期間忌串門;另有戊時忌動土,酉時忌殺雞,亥時忌殺豬;還有驚蟄忌動土,春分忌下田……

春節疲於應付民俗習慣,是繼承還是摒棄?我們應該理性對待

這些民間風俗,對人們做事、說話等行為進行了規範,形成了正常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質量。

然而這些規矩,有時候卻是礙事的。譬如外出安排就有“七不出,八不歸,初九路上送盤

”的說法,試想想:我們都在初八日出門,不會造成交通擁堵嗎?其實在這個社會,哪天沒有人出門呢?

再譬如說大年初一不能掃地,不能洗頭、洗澡、洗衣服,不能看病吃藥,這實在是封建迷信,有點牽強附會。這些個人行為,應該是視情況而定,不存在哪天不行的。試想想,如果初一有人暈倒,難道不看醫生嗎?

當前我們的民俗,透過網路傳播,顯得越來越多了。很多人疲於應付,所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就顯得很有必要了,我認為:

春節疲於應付民俗習慣,是繼承還是摒棄?我們應該理性對待

一、作為一箇中國人,對傳統習俗應該有足夠的尊重。因為這不僅是對民族歷史傳統的遵從,也是對自身民族身份的確認。利用傳統習俗,密切家人關係,增進親友感情,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這是必須的。

二、政府部門應該做一些真正的民俗宣傳。政府要對媒體、機構和個人進行指導,傳統習俗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大家一起繼續保持和發揚;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必須“移風易俗”,努力加以改造或剔除。

三、大家都要批判繼承傳統民俗,推陳出新。傳統民俗,蘊含著不可忽視的、超越時代的、可繼承的優秀遺產,我們要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關鍵是看能不能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春節疲於應付民俗習慣,是繼承還是摒棄?我們應該理性對待

最後,傳統民俗習慣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中間也夾雜封建迷信的內容,研究和傳承民俗習慣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請大家談談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