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嫡長制、秘密建儲、懿旨立儲,清十二帝是怎麼交接政權的?

2022-02-12由 清風明月逍遙客 發表于 畜牧業

什麼是懿旨

嫡長制、秘密建儲、懿旨立儲,清十二帝是怎麼交接政權的?

在封建社會里,皇權至高無上,不容他人稍有染指,即使是父子兄弟,稍起覬覦之心,便伏屍流血,格殺勿論。

數千年來,中國曆朝歷代,為皇權的爭奪,不知上演過多少慘不忍睹的悲劇。

單以最後一箇中國封建王朝——大清王朝論,雖然在皇位承接上,沒有出現大面積流血事件,但也是暗流湧動,殺機四伏,驚心動魄。

想那清太祖努爾哈赤征戰四方,開疆拓土,威風八面,氣吞山河,可謂一時豪傑。但大業尚未成功,只因為兄弟舒爾哈齊稍有侵犯到自己的威望,便翻臉殺人,奪其兵權,將之處死。

說起來,作為努爾哈赤同父同母的兄弟,舒爾哈齊與努爾哈赤此前一直是手足相護,共歷患難。努爾哈赤十歲喪母時,舒爾哈齊五歲,兩人一同遭受繼母的虐待折磨;一同到深山野林採松子、獵野禽;一同投靠到外祖父王杲門下;一同被俘入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帳中;一同跟隨李成梁征戰沙場;一同憑藉祖父遺留下來的十三副鎧甲起兵。

可以說,在建立後金事業中,舒爾哈齊是努爾哈赤最得力的助手和主要戰將,居功至偉。

然而,就因為在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間,舒爾哈齊向朝鮮來使申忠一說了一句“日後你僉使(官名)若有送禮,則不可高下於我兄弟”,努爾哈赤便殺心頓現。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建州兵徵哈達,舒爾哈齊持重不戰,努爾哈赤立刻“計殺之”“腰斬之”。

為了維持權力的獨佔,努爾哈赤對待手足兄弟是這樣,對待骨肉親子也是這樣。

嫡長制、秘密建儲、懿旨立儲,清十二帝是怎麼交接政權的?

努爾哈赤先後娶有十六位妻子,共生育十六個兒子和八個女兒。褚英是諸子之首,長於弓馬,武藝高強,諳熟軍事,勇敢善戰。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十九歲的褚英初次將兵征伐東海女真安楚拉庫路,收取二十多個屯寨的部民而回,被賜號“洪巴圖魯”(漢語意為“勇士”)。

在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的烏碣巖(今朝鮮鍾城境內)之戰中,褚英冒著漫天大雪,一馬當先,殺入敵陣,大敗烏拉兵,打通了建州通向烏蘇里江流域和黑龍江中下游地區的通道。

褚英也因此被賜號阿爾哈圖土門(漢語為“廣略”之意,也就是“大智勇”的意思),次年又被授命執掌國政。

褚英既是努爾哈赤長子,又執掌國政,當時的建州還沒有立嫡以長的傳統,那麼,這背後意味著什麼,褚英懂,很多人也都懂。

然而,在光明前景的照耀下,褚英沒能保持應有的謙虛,終於招來了努爾哈赤的忌憚。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努爾哈赤將褚英處死。褚英死時,年僅三十六歲。

補一筆,努爾哈赤處死舒爾哈齊、褚英之事,本在乾隆朝已被乾隆諭旨從各種書籍中圈畫刪掉。但是百密一疏,1962年,人們在臺灣臺中市霧峰北溝“故宮博物院”地庫裡發現了一本《滿文老檔》(即《無圈點老檔》),裡面還儲存有相關的文字記載。

努爾哈赤處死舒爾哈齊、褚英時,還沒有建立後金。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的時間是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他在赫圖阿拉稱“覆育列國英明汗”,把自己的汗位捂得嚴嚴實實,直到死,也沒指定誰是汗位繼承人。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患毒疽不治身亡。

嫡長制、秘密建儲、懿旨立儲,清十二帝是怎麼交接政權的?

由於努爾哈赤生前沒有明確指定汗位繼承人,這就使得在他死後,屍骨未寒,後金內部便發生了激烈的汗位之爭。

不過,努爾哈赤早早確立了八旗制度和四大貝勒共理朝政的制度。四大貝勒之首的代善是努爾哈赤次子,和褚英為一母所生,曾在褚英死後鋒芒太盛而被努爾哈赤呵斥、打壓,這段黑歷史嚴重影響到汗位之爭;二貝勒阿敏是舒爾哈齊之子,從父死子繼的角度上說,他並不具備繼承努爾哈赤汗位的資格,而且,舒爾哈齊也是有黑歷史的人;三貝勒莽古爾泰是個“張飛”“李逵”式的粗人。而作為四大貝勒之一的皇太極不但軍事才能傑出,謀略、威望也遠在其他人之上,最終壓倒了其他三大貝勒,順利地繼承了汗位。

饒是這樣,登上汗位的皇太極還是間不容情地囚禁了二貝勒阿敏並剝奪了三貝勒莽古爾泰的爵位。

皇太極的才幹見識不在劉邦、劉秀、朱元璋之下,雄才大略、高瞻遠矚,早有“若得北京,當即徙都,以圖進缺之意。

說起來,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去汗位而稱帝,就已向天下表明:自己不僅是滿洲的大汗,而且是蒙古人、漢人以及所有人的大汗,是大清國臣民的皇帝。

可是,崇德八年(1643年),雄心勃勃、體壯如牛的皇太極卻突然猝死於盛京後宮,享年五十二歲。

皇太極死得太突然了,生前未立皇儲,臨終前又沒留下遺詔,致使諸貝勒又興起了一場皇位爭奪戰。

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和努爾哈赤生前最鍾愛的第十四子多爾袞互不相讓,差點就要兵戎相見。

最後,在諸王大臣的調停下,採取了平衡原則,推舉年方六歲的福臨登位,是為順治帝。

而多爾袞以首輔攝政王的身份獨掌了清初的朝政大權後,胡亂找了個因由,幽禁了曾經的政敵豪格,使豪格冤死獄中。

順治短命,二十三歲就去世了。不過,在去世之前,他曾一度鬧出過要出家參見佛祖的風波。

嫡長制、秘密建儲、懿旨立儲,清十二帝是怎麼交接政權的?

話說,順治最寵愛的董鄂妃病死了,順治痛不欲生,萬念俱灰,就決心“披緇山林,孤身修道”,並在得道高僧溪森的主持下,剃光了頭髮,準備遁入空門。

在這種背景下,順治指定了皇三子玄燁,即後來的康熙為自己的帝位繼承人。

雖說在孝莊皇太后的阻撓下,順治最終沒能離宮出走,但也在短短几個月之後撒手塵寰,離開了人世。

康熙即位後,充分感受和認識到提前指定帝位繼承人的好處,所以,在自己22歲時就參照漢族的“嫡長制”,冊立剛滿週歲的嫡長子胤礽為皇太子。

康熙以為,這麼一來,自己駕崩之後,在帝位的交接上就不會有太大的波折了。

可是,預立了儲君,當年努爾哈赤和長子褚英那不和諧的一幕又歷史性地重現了。

皇太子胤礽長大成人後,雖然只是皇帝的繼位者,還沒成為皇帝,但意氣自得,很多地方隱然顯示出皇帝的威儀和氣象。

這還了得?!

康熙大斥皇太子胤礽“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以“專擅威權”等罪名廢斥並拘執了皇太子胤礽,將之幽禁鹹安宮。

廢斥皇太子這一年,是康煕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五十五歲。

皇太子被廢,其他原本對帝位無望的皇子莫不歡呼雀躍,一場激烈的儲位之爭迅速展開。

該爭鬥殘酷血腥,殺人於無形。

康熙驚駭萬分,苦不堪言。

為堵塞諸子爭儲之路,沒有辦法,康熙只能重走立嫡長子一途。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初九日,康熙宣佈復立皇太子胤礽,遣官告祭天地、宗廟、社稷。

對於自己廢而復立的行為,康熙是這樣解釋的:“皇太子前因魘魅,以至本性汩沒耳。因召至於左右,加意調治,今已痊矣。”

然而,時間才過了兩年,康熙便啪啪啪地自己打自己的臉了。

康熙五十年(1711年),康熙懷疑皇太子在暗中策劃逼皇父儘早讓位的陰謀,於是將太子黨成員一勺燴,下諭旨說:“諸大臣皆朕擢用之人,受恩五十年矣,其附皇太子者,意將何為也?”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康熙正式宣佈再次廢黜皇太子,他說:“皇太子胤礽自復立以來,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業斷不可託付此人。朕已奏聞皇太后,著將胤礽拘執看守。”

這次廢黜皇太子,康熙對左右說自己“毫不介意,談笑處之”,並拒絕再預立皇太子,他還嘴硬得像煮熟了的鴨子,說:“宋仁宗三十年未立太子,我太祖皇帝並未預立皇太子,太宗皇帝亦未預立皇太子。漢唐以來,太子幼衝,尚保無事;若太子年長,其左右群小結黨營私,鮮有能無事者。……今眾皇子學問、見識,不後於人,但年俱長成,已經分封,其所屬人員未有不各庇護其主者,即使立之,能保將來無事乎?”

可是,諸子爭儲,明爭暗鬥,兵刀兇險,終是康煕的一樁心事。

嫡長制、秘密建儲、懿旨立儲,清十二帝是怎麼交接政權的?

康熙晚年抱病於床,心境蒼涼,寄語諸子說:“日後朕躬考終,必至將朕置乾清宮內,爾等束甲相爭耳!”

康熙話中有話,說的是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的典故。齊桓公死後,諸子相攻,屍體被射滿了箭矢,而且,兩個多月未能入殮,蛆蟲成群。

康熙最後的下場雖然沒像齊桓公那樣慘,但兒子雍正的繼位問題卻迷離撲朔,成了一個誰也說不清的千古之謎。

而也正因為雍正在即位問題上遭遇到了這麼多溝坎、磨難和尷尬,最後腦洞大開,發明了一個獨特的“秘密建儲制”。

平心而論,雍正首創的“秘密建儲制”是一種非常聰明的辦法,既避開了皇儲的風頭與皇帝相抵的可能,又避免了繼位者在繼位問題上的爭鬥,並讓皇子在公平的環境中競爭和成長。

對比一下明朝,明朝實行的就是“嫡長制”,皇子間沒有競爭,諸王“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明朝的王爺,很多都是酒囊飯袋,成了社會的寄生蟲;清朝諸王是“內襄政本、外領師幹”,都能獨當一面。

不過,清朝皇帝的生育本事卻是一代不如一代,逐代遞減。

康熙生子共三十五人,雍正生子十人,乾隆生子十七人,嘉慶生子五人,道光生子九人,咸豐生子兩人(夭折了一個,剩下一個為同治帝),同治、光緒無子女。

所以,從咸豐以後,“秘密建儲制”已經形同虛設了。

像光緒、宣統兩帝,都是由慈禧太后的“懿旨立儲制”一手指定的。

不管是“嫡長制”、“秘密建儲制”還是“懿旨立儲制”,最終都把封建王朝推入了“家天下”的死衚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