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200年前,幾個農民挖出一口千米深井,沒想到卻改變了歷史程序

2022-02-11由 趣觀歷史 發表于 畜牧業

自貢鹽井最深是多少

引言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曾有記載:“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勾踐十年臥薪嚐膽,憑藉其不怕吃苦且韜光養晦、身處絕境仍不棄希望的信念,最終雄起吞滅吳國,成為一代霸主。而在200年前,四川自貢的鹽民們也保持著這樣的精神,堅持了十三年時間,僅憑人力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深達千米的鹽井。

鹽,是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調味料,在現代化學看來它的主要成分是簡單的氯化鈉,卻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

我國先民在炎黃時期就已經開始“煮鹽”,仰韶時期出土的文物中已經有專門的煎鹽器具,據此推斷早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人已經學會了煮海鹽。而這種方法的發明人夙沙氏也被稱為“鹽宗”。

200年前,幾個農民挖出一口千米深井,沒想到卻改變了歷史程序

▲食鹽照片

01

我國同樣是鹽井的發明地。早在漢宣帝時,我國就已經有了鹽井,並在當地鑽探了數十座鹽井。

我國先民在炎黃時期就已經開始“煮鹽”,仰韶時期出土的文物中已經有專門的煎鹽器具,據此推斷早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人已經學會了煮海鹽。而這種方法的發明人夙沙氏也被稱為“鹽宗”。

漢代同樣有了製鹽的另一工具——鹽池,在西晉名作《三都賦》中就有關於鹽池的記載:“墨井鹽池,玄滋素液。厥田惟中,

漢代同樣有了製鹽的另一工具——鹽池,在西晉名作《三都賦》中就有關於鹽池的記載:“墨井鹽池,玄滋素液。厥田惟中,

然而因為古代工具落後,鹽池產量極少,所以歷代都有“鹽法”對產鹽、每個人食鹽的數目加以規定。

古時鹽的種類也極多,分為海鹽、井鹽、池鹽等多種,顏色上也有五色之數。在《名醫別錄》中還曾專門比較過東海鹽、北海鹽、西羌山鹽等十數種不同鹽的顏色和質量,並評出了最優的是河東鹽池所產之鹽。鹽業在古代屬於暴利行業之一,往往被官家壟斷,嚴禁私人制鹽。

200年前,幾個農民挖出一口千米深井,沒想到卻改變了歷史程序

▲官鹽票

02

我國製鹽的技藝千年來不斷精進,雖仍以海鹽為主,但是內陸地區也在想方設法實現本地產鹽。在其中四川自貢算是佼佼者,當地菜品都被稱為“鹽幫菜”。

厥壤

然而在兩千多年的開採中,儘管自貢的鹽井越來越深,所產的鹽量卻越來越少,新的鹽礦也很少被發現了。

到了清代,自貢的鹽井已經有數百米之深,產鹽量較之前朝卻已經大大減少。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當地的幾個農民為了找到恢復產量的方法,決定嘗試打造一口新的鹽井。

厥壤

經過後世測量,這口井足足有1001。42米深,是世界上第一口深度超過千米的深井。

200年前,幾個農民挖出一口千米深井,沒想到卻改變了歷史程序

▲“衝擊式頓鑽鑿井法”畫像

03

惟白。”鹽池大大提高了產鹽的效率,使得鹽逐漸走入平常百姓家。

一個半世紀以後的今天,經過井下設施維修,它仍能日產天然氣1500立方米。雖然相比於最早的日產8500多立方米已經大大減少,卻也是一個相當不小的數字。燊海井的開鑿向世界展示了中華人民的智慧和耐心,成為國人的驕傲之一。

燊海井開鑿後,自貢市也“因鹽興市”,吸引了各地鹽商來此開井興灶。在其周邊1。2平方公里內就先後鑽井198口,在當時號稱“天車”(井架)林立,呈現一派繁華景觀。

200年前,幾個農民挖出一口千米深井,沒想到卻改變了歷史程序

▲燊海井旁邊的井架

燊海井發掘後200年間,其開鑿技術也傳到了國外,為推送世界鑽井技術做出了卓越貢獻。在之後的早期石油開採活動中,各國多用此技術。可以說燊海井的出現,直接影響了世界歷史程序。

惟白。”鹽池大大提高了產鹽的效率,使得鹽逐漸走入平常百姓家。

這是因為其鑽探之深,到達了三疊紀嘉陵江石灰岩地層。在這樣深的鹽井中煉鹽也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燊海井的天車就有著“東方埃菲爾鐵塔”之稱,其高18。3米,運用槓桿原理將井深處的天然氣和滷水運到地面上。如今的燊海井經過修葺後,恢復了最早時用牛汲取滷水,用井內低壓天然氣煉鹽的真實場景,開放給國內外遊客遊覽。

200年前,幾個農民挖出一口千米深井,沒想到卻改變了歷史程序

▲來燊海井遊覽的遊客

結語

李白在《豫章行》中寫下:“精感石沒羽,豈雲憚險艱”。形容只要有著堅持不懈的精神,困難總會被攻破。以當時的生產力和生產工具來說,燊海井的開鑿無疑是一個奇蹟。村民們用13年的時間鑽成了燊海井,迎來了自貢的繁榮。這對於如今的我們仍有啟迪意義,只要大家堅持自己的目標不懈努力,相信定然也能收穫不錯的結果。

參考資料:

《豫章行》

《三都賦》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