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記載人深潛英雄、“奮鬥者”號總設計師葉聰

2022-02-05由 海外網 發表于 畜牧業

葉聰哪裡人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姜永斌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常被用來比喻中國的載人航天和載人深潛事業。成功完成萬米海試的“奮鬥者”號總設計師、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長葉聰就是“五洋捉鱉”的一名好手。

從自主設計的7000米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到自主研發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再到探底馬裡亞納海溝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葉聰深度參與並見證了中國深海事業一步步躋身國際領先水平,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載人深潛英雄”“改革先鋒”等榮譽。

上月中旬,“奮鬥者”號正式交付中科院深海所運維管理,本月有望迎來第一次出海作業。葉聰也沒有停下腳步,他告訴記者,未來科研方向將涉及極地深海,挑戰冰下海洋等場景,繼續拓展中國人的藍色夢想。

敢駕“蛟龍”入深海

深海蘊藏著地球上遠未認知和開發的寶藏,是國際公認的解決生命起源、地球演化、氣候變化等重大科學問題的前沿領域。據報道,目前全世界有500多人進入太空,而潛入7000米以下深海的只有數十人。

葉聰正是中國最早深潛至7000米深海的8人團隊之一、“蛟龍”號首席潛航員。其實,在他和同事設計製造出深海潛水器之前,中國還沒有這樣的職業。

2001年,葉聰從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業專業畢業,進入七〇二所工作,恰逢“蛟龍”號立項並啟動研製。僅僅一年後,他被任命為主任設計師,負責潛水器的總設計。

葉聰常說自己是“時代的幸運兒”,因為從事裝備研製正是他夢想的職業。“可能是小男孩喜歡耍刀弄槍的天性,我從小就喜歡琢磨艦船兵器這些平時看不到摸不著的裝備利器。上中學時還沒有網際網路,我就整天看《艦船知識》《兵器知識》雜誌。”葉聰表示。

在此之前,中國潛水器下潛的最大深度只有600米,載人深潛更是一片空白。“蛟龍”號研製第三年,團隊中僅有兩人見過真正的潛水器,但沒人想過退縮。設計沒有先例,就跟著老工程師一點點鑽;深潛沒有經驗,就從一張白紙開始學。

到了“蛟龍”號總裝聯調階段,葉聰覺得自己身為設計人員最瞭解潛水器的空間佈局和作業流程,便報名當上了試航員、潛航員。2009年起,他駕駛“蛟龍”號進行了38次下潛,每一次都是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的雙重考驗。三個人蜷縮在內直徑2。1米的球艙裡,不僅要除錯各個系統功能,還要進行科考作業、捕獲海底生物。葉聰說,團隊最大的特點就是下潛過程中言語非常少。

茫茫深海,意外情況不可避免。他們經歷過與母船通訊“失聯”,3000米時出現電氣絕緣故障,5000米時機械臂突然斷裂,7000米海底遇到大量沉積物覆蓋……每次都靠著沉著冷靜和過硬技能解決險情。

2012年6月24日,“蛟龍”號成功下潛到馬裡亞納海溝7020米深度。十年攻關,一朝夢圓。中國成為繼美、法、俄、日之後第五個掌握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不斷自我超越的“深海勇士”

在“蛟龍”號研製過程中,葉聰從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夥逐漸成長為專案副總師、總設計師,但他和團隊也在不斷審視自己的不足。

“我們經常感嘆,電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用幾年時間就能建造一個單人載人潛水器,完成萬米級單人下潛,為什麼?”葉聰說,因為西方大國有非常好的技術轉移轉化平臺,以及非常高質量的部件供貨能力。

向深海進軍只有一個“蛟龍”號不行!要全面掌握核心技術,讓譜系化的潛水器在國內得到技術、部件、運維等方方面面的支撐。2009年,4500米級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同步立項研製,葉聰擔任副總設計師和總質量師,全面負責總體方面設計工作。

與10年立項、10年研製的“蛟龍”號不同,“深海勇士”號從立項到海試交付只用了8年,於2017年順利驗收。雖然其下潛深度並沒有更深,但實現了關鍵技術自主化、關鍵裝置國產化,下潛成本降低和頻率提升。

葉聰介紹,“蛟龍”號的設計、試驗、應用都是完全獨立自主的,但研製過程中應用了一些國外的材料、製造工藝和測試能力。這也是他們沒有在“蛟龍”號7000米以後立即做萬米的原因之一。而“深海勇士”號讓更多國內力量進入材料、工藝、加工環節,把這條技術鏈條走通了。

7000米級下潛深度已經覆蓋全球海洋麵積的99。8%,剩下的0。2%被稱為深淵,需要更高技術的深潛裝備。站在“蛟龍”號和“深海勇士”號的肩膀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總體設計、整合與海試”專案於2016年7月正式立項,由葉聰任總設計師。這就是後來被命名為“奮鬥者”號的萬米載人潛水器。

進軍萬米深淵的“奮鬥者”

馬裡亞納海溝,全長2550公里,平均寬70公里,最深處超過萬米。這裡完全黑暗、溫度低、含氧量低、氣壓巨大,是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尤其是被稱為“挑戰者深淵”的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到過的人屈指可數。直到2020年5月,也只有三艘載人潛水器到達過“挑戰者深淵”。

去年11月10日,“奮鬥者”號成功探底馬裡亞納海溝,創下中國載人深潛10909米新紀錄。

葉聰說,“奮鬥者”號的研製團隊實際上是“蛟龍”號和“深海勇士”號兩個研究團隊的延續。經歷20年的發展,他們積累了很多設計、試驗的經驗。“我們在海上試驗一共下潛了30次,包括第一階段的17次和第二階段的13次,非常好地完成了整個測試工作。‘奮鬥者’號將來會提供一個非常完美的科考平臺。”

葉聰自己在第二階段下潛了三次。以前見慣了深海平原、海山、熱液、冷泉的他,第一次去深淵也不禁感慨“萬米的海底妙不可言”!

跟大多數科研人員一樣,葉聰平時要麼出差到處跑,要麼宅在辦公室。這些年深海相關的工作做下來,他更喜歡到現場去,跟所有學科方向的人都能夠交流,儘量親力親為。“自己能把事情弄清楚、自己能說服自己是最重要的標準。”

事業上成功的背後,除了汗水和艱辛,還有家庭的大力支援。葉聰坦言,小女兒經常會問“爸爸又要出海了嗎?”由於不能常在父母、女兒身邊,家裡的事多要靠妻子。但是,家人也理解這項工作是科研而不是探險,自己平時表現出對工作嚴謹嚴格的態度能讓家人少些擔心。

葉聰說,國外有的科學家也許一輩子只能參與兩到三臺這種潛水器的研發工作,自己很幸運在20年間就參與了4臺潛水器的研製與駕駛。談起下一階段目標,他表示,團隊會繼續豐富完善潛水器的譜系,挑戰更多應用場景,包括搜尋、打撈、工業過程、極地深海等。“相信未來有液體的地方,就有可能是潛水器應用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