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桑蠶吐出增收新“絲”路

2022-01-26由 金臺資訊 發表于 畜牧業

蠶會吐什麼顏色絲

深秋時節,走進鳳岡縣進化鎮沙壩村,一場山間小雨朦朧了山色,房前屋後的桑樹在雨中沙沙作響。

一場秋雨一場寒,沙壩村村民劉興來趕緊到蠶房調節室內溫度,並檢視今年第6批蠶繭的生長情況。

“前5批蠶繭為我帶來了3。56萬元的收益。還有10天左右,第6批蠶繭就達到出售條件了,屆時又是一筆收入。”今年,種植了20畝桑樹、養了6批36張蠶繭的劉興來收穫頗豐。

和劉興來一樣,沙壩村眾多村民透過種桑養蠶實現了增收致富。

今年已是沙壩村發展桑蠶種養的第8個年頭。

“其他村有‘大壩子’,種啥啥好。我們村只有大山坡,種啥啥不好。”這是沙壩村以前流行的一句話語,道盡了該村多年以來的無奈,典型的山地面貌束縛了農業產業發展。

“雖然種植傳統作物我們先天不足,但在發展山地特色農業上一定要闖出新路。”沙壩村黨總支書記王勇說,經過多次外出考察調研,村裡決定另闢蹊徑,規模化發展種桑養蠶。

“桑樹種植時間短、見效快,一年栽桑,多年受益。蠶絲可以做成被子、服裝、化妝品、保健品等,市場廣闊。”王勇說,沙壩村地處低山丘陵,寡日照,氣候土壤無汙染,非常適合發展桑蠶產業。

2016年6月,沙壩村按照“公司 合作社 基地”組織方式,成立鳳岡縣杏湖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同時與鳳岡縣萬髮絲綢有限公司簽訂產銷合同,成為該公司絲綢原材料種植基地,為村民發展桑蠶產業解決了後顧之憂。

“種養蠶繭比養豬的收入還高。”從事桑蠶業3年多的村民楊在和說,自從養蠶後,他們家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現在,沙壩村4499口人,共種植了4839畝桑樹,人均一畝桑。2020年,該村年產蠶繭量2。5萬公斤左右,佔全縣產量近一半。

“桑葉能做茶,桑葚水果王,桑枝可生菌,桑根可入藥,蠶沙做枕頭,蠶蛾滋補強,蠶繭不愁銷。”透過種桑養蠶撈到“第一桶金”的當地村民劉玄勝,又琢磨起了“一片桑葉變多金”的事兒。目前,在專家的幫助下,他成功推出了桑葉茶、桑葉面、桑葚酒等產品。返鄉創業人士肖佔輝、鄭國禮用桑枝生產桑黃菌也已試製成功。(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盧世容、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