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遠古奇異動物

2022-01-25由 X演繹精彩 發表于 畜牧業

白齒的作用是什麼

遠古奇異動物

水龍獸,已絕滅的類哺乳爬行動物。頭大、頸短、體桶狀。

體形

有點類似今日的河馬。其特徵是面部顯著向下折曲,因此頭骨很高。鼻位置很靠上,一直到眼孔之下,身體結構已具有若干哺乳動物的進步性狀,但頭部尚原始,生活於湖泊池沼邊緣,以植物為生存活在二疊紀晚期到三疊紀早期,約2億5000萬年前,是一種極其古老的生物。

遠古奇異動物

遊走鯨是一種早期的鯨魚,可以同時行走及游泳,是一種半水生哺乳動物。遊走鯨的化石在巴基斯坦附近發現,這個地帶在始新世期間是歐洲大森林的邊緣。

遠古奇異動物

恐鶴是一種不會飛的、巨大的肉食性鳥類,中新世時期在今天的南美洲大陸還沒有大型哺乳類食肉動物。在這片大陸上,恐鶴處在食物鏈的最頂端。恐鶴是在有四千九百萬年曆史的德國梅塞爾礦床發現,可能完成了從頂極掠食者到食腐動物或森林隱士的成功轉型。

遠古奇異動物

雕齒獸(Glyptodon) 是一種從化石中發現的犰狳狀食草哺乳動物,生活在上新世、更新世期間的南美洲包括從阿根廷的彭巴斯草原、烏拉圭到巴西一帶。存活直到更新世晚期(距今約30,000-8,500年前)。並在2千5百萬年前北美洲及南美洲因巴拿馬地峽的出現而連結時首次出現在美國西南部。它們在約於一萬年前滅絕。相信住在它們附近的原住人類獵殺它們及以

它們

的殼來作為遮蔽。屬於貧齒類動物,雕齒獸屬,除下部外整個軀體包在由骨片形成的甲殼內。這個目下包括有食蟻獸、樹懶、已滅絕的地懶及犰狳。

遠古奇異動物

石爪獸生活在一千二百萬年前,體形與現代馬差不多,腳上有爪,形狀像石塊,所以叫它石爪獸。石爪獸屬拉丁文名為Moropus,大約生活在中新世時期的北美洲中部和南部地區,屬於奇蹄目下的爪獸亞目,至今已發現了石爪獸屬下的7個種類,大型石爪獸體重約130多公斤。爪獸(爪蹄獸)亞目是馬的遠親,除了石爪獸外還包括礫爪獸屬,鉤爪獸屬,黃昏爪獸屬等,它們的

體形

與現代馬有點相似。石爪獸腳上有爪,形狀像石塊,所以叫它石爪獸,它們是完全的植食動物,爪子可能用來挖掘植物塊莖或自衛。和其他爪獸亞目成員一樣,它們長相很奇特,就好像是由不同動物拼湊而成。頭部很像馬,脖子像長頸鹿,而身體則更像熊。走路雖然有些遲緩笨拙,但因為寬大的後腳和略有提高的爪子,它們的行走很順暢,走路可能呈內八字形態,也可以用後腳支撐直立起來去吃食高樹上的葉子。它們前肢比後肢長,背部向臀腰部傾斜而下,低齒冠,臼齒大,前臼齒小,可能更適合吃植物的塊莖。

遠古奇異動物

猛獁(學名:Mammuthus ),古脊椎動物,哺乳綱,長鼻目,真象科,最著名的種類是真猛獁象,即長毛象。猛獁的生活年代約1萬1千年前,源於非洲,早更新世時分佈於歐洲、亞洲、北美洲的北部地區,可以適應草原,森林,凍原雪原等環境,少數種類如真猛獁披有長毛,有一層厚脂肪可隔寒,夏季以草類和豆類為食,冬季以灌木、樹皮為食,以群居為主。最後一批猛獁象大約於公元前2000年滅絕。

遠古奇異動物

古生物中的巨豬並不是泛指“巨大的豬”,它特指一類生活在古近紀的動物。生活在古近紀,大約距今6500萬年,長相併不是巨大的豬,而是在較短的時間內體型發展到野牛這麼大,故有“巨豬”之稱。它們出現於始新世中期,在漸新世時繁榮一時,便在中新世絕滅了。雖然體型龐大,但比起其他蹄類,巨豬的劣勢是腦量顯然小很多,腦子的體積居然和一隻橘子差不多。

遠古奇異動物

巨犀屬(Paraceratherium),主要生活於漸新世,巨犀科共包括9屬,其中準噶爾巨犀屬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巨犀科在早中新世滅絕。

遠古奇異動物

恐象是象形長鼻目中已經絕種的一類,生存於中新世中期至更新世早期。雄性恐象一般肩高接近5m,估計體重超過15。6噸。上顎沒有獠牙,下顎有一對很大向下彎的獠牙。白齒的特徵是有2-3道簡單的橫向脊骨(齒脊),這是用來切割杆物的,而與這相對應的咬碎動作則是其它大多數更原始的長鼻目所共有的。恐象分佈於亞洲、非洲及歐洲等地區。艾德麗安·梅約(Adrienne Mayor)指在希臘發現的恐象化石解開了古代巨大生物的秘密。磨損的形式說明了下彎的獠牙用來掘根或剝去樹皮之用。在長鼻類進化歷史的早期,還分化出一類形態很特殊的旁支,這就是恐象(deinotherium)。和其他長鼻類一樣,恐象也有一段史料空白期。中新世它一開始出現便已相當特化,而且自此以後直至更新世期間它完全消失,形態上除體軀增高增大外,幾乎沒有變化。

遠古奇異動物

白堊刺甲鯊,它生活在白堊紀的晚期。體長有46英尺,體重有2。2噸以上。脖子佔了身體的一半以上,有著70多根椎骨。它的脖子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抽水。它有著巨大的身體,但是它也有著十分鋒利的牙齒。

遠古奇異動物

迄今為止體型最大的會飛動物龍類──有可能是最大型的可飛翔爬行動物──被稱為披羽蛇翼龍,它是雜食性動物,甚而可能是利用長喙尋找泥中的貝類為食,它生活在白堊紀晚期。披羽蛇翼龍是有生命以來最大型飛翔的動物──它展開雙翼可長達12米,像一架小型的飛機一樣。以阿茲特克人的披羽蛇神“quetzalcoatl”的名字命名,披羽蛇翼龍可能並沒有羽毛,但它是迄今為止體型最大的會飛動物。它的翅膀類似蝙蝠,一層翼膜覆蓋在只有薄紙般厚的骨骼上。這種翼龍在陸地上的行動緩慢而笨拙,但它卻非常擅長在白堊紀地貌上空的暖氣流上進行長途飛行。古生物學家對披羽蛇翼龍的食物來源意見不一,有的認為它憑藉其長長的喙狀嘴,以貝殼類和甲殼類動物為食,而有的則認為它以捕食海洋魚類為生,就象其它翼龍一樣。

遠古奇異動物

太陸鯊化石最早出現在二疊紀早期,是生活於中等水深中的肉食性動物。太陸鯊的前齒形成一個螺旋,約有180多顆,每個單齒由根部上直立的三角形冠組成。這個動物的牙齒和下顎是連線著的,有很多的牙齒,不斷的更換牙齒。體長有10-15英尺。

遠古奇異動物

異龍,又名躍龍、異特龍,是獸腳亞目肉食龍下目恐龍,為中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龍,由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於1877年命名。異龍生存於晚侏羅紀到早白堊紀,約1億5500萬年前至1億3500萬年前,身長8-10米,體重1。5-3。3噸;具有大型的頭顱骨,上有大型洞孔,可減輕重量,眼睛上方擁有角冠;頭顱骨由幾個分開的骨頭組成,骨頭之間有可活動關節,進食時頜部可先下上張開,然後在左右撐開吞下食物,下頜可以前後滑動;嘴部擁有數十顆大型、銳利、彎曲的牙齒;前肢小,手部有三指,指爪大而彎曲,長度為25釐米;尾巴長而重,可平衡身體與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