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盆景控形處理在生理上影響樹樁的生長,產生控形與生長的矛盾

2022-01-24由 觀覆文玩 發表于 畜牧業

雞爪文玩怎麼處理

盆景成型的樹樁是有生命的藝術品,它的生命性會使其連續不斷地生長,有衝破造型比例的趨勢,導政原作的構圖立意的比例失調。它的藝術性要求它保持完善構圖形象,二者互相沖突。怎樣在二者配合協調中,保持成型樹樁的構圖風格,是日常需不斷進行的工作,它包含一些技術,也是常識。必須透過樹形的控制,保持原作的比例及透視關係。

盆景控形處理在生理上影響樹樁的生長,產生控形與生長的矛盾

控形在樹樁藝術處理上是必須的,但控型透過摘心,剪枝、控水等限制措施進行,在生理上影響樹樁的生長,產生控形與生長的矛盾。作為觀賞的樹樁盆景作品,長期維持原貌,不需其枝葉長得更大,用修前可以達目的。

控形要採取生理和物理的辦法結合進行。有的物理辦法如剪枝、摘葉,摘心,表面看是一種物理的方法,實際上它包含了生物刺激與營養調節的生理辦法。能啟用枝幹基部的不定芽,誘導新枝的生長,使老枝煥發青春活力,形成更好的構圖比例。使枝的分佈緊密,更合理,養分集中,更能突出枝葉的位置關係。常年進行修剪,枝葉分佈合理自然,既能處理好枝葉的疏密與枝片的配合關係,又能形成美現的鹿角枝、雞爪枝,還有利樹的生長。常綠樹修剪要在春季發芽前進行一次重剪,在枝的低位進行,使新芽回縮,樹形緊湊。初春是樹木萌發的高峰期,勇後無葉的枝條也能萌發新芽,最為保險。非生長旺盛的初春,修剪之後無葉的枝條不易萌發,易枯菱,特別是長勢弱的樹。

盆景控形處理在生理上影響樹樁的生長,產生控形與生長的矛盾

摘梢控形是最常進行的工作,枝葉長出三五片後,即可適時摘心,以免長得更長擾亂樹形,消耗養分。常綠樹發芽次數多,摘心的次數也多。針葉樹發芽次數少,摘心次數少於常綠樹。

控水是控形的好辦法,金彈子在野外生於石縫中的植株,葉僅綠豆大小,上盆後給以充足水分後,葉片可大於蠶豆。發芽前後,重度扣水,使無水分支援它伸長長大。重度扣水的程度很難掌握,春秋在土已乾白後的3天內,可以不澆水,經過扣水後酌情澆透,然後再幹3天,反覆控水不控肥至葉停止生長為止,再進入正常澆水。長年堅持扣水,保持乾燥,可減少修剪和摘心次數。

盆景控形處理在生理上影響樹樁的生長,產生控形與生長的矛盾

將修剪、摘心、摘葉控水結合起來,樹形的控制效果必定更加理想,甚至可以達到一種自然控形的樹相,枝條只長三五片葉後,就自己停止生長,不再支援枝葉鍾長。這是一種最佳的樹相,也是控形的目標,只有各方面措施、條件到位後並與樹緒合,才能達到。自然中能見到這種樹相,盆中也能產生這種樹相,但多數達不到這種樹相。這種樹相與生理條件相關,它水分供應比較偏幹,肥分不缺,只能生出較短的營養枝,無更多的水分支援枝條再長更長。而枝葉的色澤質地也很好,能支援生殖生長,常常是花繁果碩。如重慶烈士墓閱兵場浮雕牆邊一黃葛樹,每年只長短枝,不出長枝,結果較多,樹相很好,年年如此。我有一金彈子樁,只長三五片葉的短枝,不長長枝,一次性結果很多個。

盆景控形處理在生理上影響樹樁的生長,產生控形與生長的矛盾

控形必須注意增加光照和通風,在水肥較多時,能使盆水乾燥。放於陰地的長期不能收幹盆土,則新枝莖變長,葉大色差,不能使樹形保持緊湊。控形不必控肥,採用控水不控肥的辦法,使營養不缺,形狀不擴大,葉片又色深、質好,保持良好的樹相和成景比例。

控制樹的形狀也可採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的辦法。在發芽前後對樹葉每半月噴施一次濃度為1/500的多效唑或矮壯素藥液,可使節距變短,葉形變小一些。

盆景控形處理在生理上影響樹樁的生長,產生控形與生長的矛盾

金屬架扎縛法造型,是用較粗的金屬條,按預先設計好的虯曲骨架,將枝條扎縛於其上,產生主幹主枝彎曲到極化程度的形態,生長增粗定型後解除金屬條,進行可控造型的一種方法。

扎縛造型是樹太脆、太硬,不易彎曲或彎曲中不能達到預定的形狀時,可在少數樹上採用,或有目的要培養一種固定的形狀,而用它進行。

扎縛造型用設計好的模型,只需將枝幹扎縛在模架上,操作比較簡單。無基本功,心中無形的人操作,也很容易掌握。對制型的人要求較高,要能心中有型,型上富於變化,不使千篇一律,出現規律化傾向。生手在操作過程中,不易折斷和損傷主幹。

盆景控形處理在生理上影響樹樁的生長,產生控形與生長的矛盾

扎縛造型,可增加造型的難度,可受人的預先調控,達到最佳造型效果後,再付於實施,對樹無損傷,在小樹上進行,成功率高,能出精緻的樹幹造型作品。

扎縛造型,對樹的扭曲較輕,定型時間較慢。扎縛期間形狀還可調整,調整也比較方便。扎縛造型,需預先計算好長度,樹苗與金屬絲的粗細。拆除金屬絲用人工拆除,或用斷線鉗、斜口鉗剪除。

盆景控形處理在生理上影響樹樁的生長,產生控形與生長的矛盾

宣告:圖片來源於網路,不經允許不得裝載,請您多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