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地方史志丨鄭乃林:古代魯西結婚時,新郎不迎親

2022-01-12由 壹影小木屋 發表于 畜牧業

魯西是哪裡

我的家鄉東昌府區鄭家村這一帶,按照古老習俗,青年結婚的時候,新郎不在迎親隊伍之列,而是在家裡等著。這也可能是整個魯西甚至原齊國一帶的風俗,而且歷史悠久。《詩經》之《齊風》裡就有一篇,描述的就是古代的婚禮,說新娘在婚前想象新郎在什麼地方等著自己,新郎是什麼樣子的等等。

地方史志丨鄭乃林:古代魯西結婚時,新郎不迎親

《詩經》欣賞:《著》

原文:

俟我於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瓊華乎而。

俟我於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瓊瑩乎而。

俟我於堂乎而,充耳以黃乎而,尚之以瓊英乎而。

解析:俟(si),等候的意思;古代富貴人家的宅院,大門內有屏風,屏風和大門之間叫“著”,屏風和正房之間叫“庭”,正房裡面寬大明亮的地方叫“堂”,堂的兩邊或後面叫“室”。充耳,是古代男子的一種冠飾,垂到兩耳。素、青、黃,是描寫男子頭飾充耳的顏色;瓊華、瓊瑩、瓊英則是描寫那種頭飾的質地和光彩。

通篇是說,女子在出嫁前的那一時刻對丈夫的想象:那個漂亮帥氣的男子,他也許在大門口等著我,戴著白銀色的充耳;他也許在院子裡等著我,戴著青玉色的充耳;他也許在屋內大堂上等著我,戴著黃金色的充耳。

可以看出,在古代齊魯一帶辦婚事的時候,並不像戲劇裡演出的那樣丈夫騎著高頭大馬,或者帶著人抬著大轎親自迎娶夫人,而是派家人或傭人去接,自己在家裡等著。

這種風俗,一直延續到新1949年中國成立以後很長時間。1981年筆者本人結婚時就沒有去迎親,而是委託本村近鄰,人品可靠而且漂亮帥氣的男女各一人(並非夫妻),騎著腳踏車去接親。而且,新娘也是自己騎著腳踏車來到婆家。當然,孃家也會有一男一女或者兩男兩女送親,照樣是各自騎著自己的腳踏車。之前沒有腳踏車的時候,大概是牛車、馬車、或抬轎迎親。

為什麼會這樣,已無從細考。分析起來,大概也有醜女婿怕見岳父岳母的意思吧!

齊魯一帶的男子,不像南方公子那樣小巧玲瓏、秀色可餐,能說會道。而是,或者像孔子那樣雖然高大卻不夠美;或者像晏子那樣雖然聰明,但卻不威猛;或者像武松那樣,高大英俊卻又不善於表達;或者因為打仗而至傷殘等等。所以,便想出了怪招——自己不去迎親,讓家人迎來之後,既成事實了,生米做成熟飯,老婆看見醜男,悔之已晚了。也許是哪位名人開始那樣做了,大家競相效仿,帥哥們也圖省心省事,在家裡等著老婆到來,也就成為一種風俗了。

直到二十世紀末的九十年代,一般農村家庭開始有了摩托車,甚至家庭轎車,結婚時才開始婆家帶著車隊迎娶新娘,夫妻雙雙把家還。

壹點號魯西文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