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在沒有鴨脖與泡椒鳳爪的歲月裡,恐龍為什麼也會啃骨頭?

2022-01-08由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發表于 畜牧業

六爪龍魚吃什麼

作者 | 廖俊棋

故事發生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

我正快樂地邊刷手機邊啃鴨脖,突然看到了一項關於恐龍吃恐龍的新研究——什麼?!

透過一些恐龍啃骨頭的化石,科學家們竟發現了龍吃龍的秘密

放下鴨脖,您跟我往這看——

在侏羅紀時代晚期的美國西部,相當於現今猶他州和科羅拉多州交界處,曾有一處曾經枝繁葉茂、生物欣欣向榮的恐龍樂土。但如果你有機會穿越來大約1億5000萬年前的此處,會發現這裡已是一片荒蕪,氣候異常乾燥炎熱,四處散發著腐肉惡臭,環境也慘不忍睹,甚至能目睹肉食恐龍同類相殘的煉獄般的場景。

造成這副光景的原因還不清楚,也許是長期的乾旱導致了食物嚴重匱乏,這讓當時稱霸陸地的大型肉食恐龍開始飢不擇食,它們

把任何能找到的肉都吃幹抹盡,即便在腳趾頭上的碎肉都不放過,更有甚者開始食用同伴屍體上的腐肉

在沒有鴨脖與泡椒鳳爪的歲月裡,恐龍為什麼也會啃骨頭?

荒蕪的土地上,異特龍和角鼻龍在搶奪著接近匱乏的食物 | 參考文獻[1]

以上的畫面來自今年5月發表的一項來自美國田納西大學的研究[1]。他們在檢驗該處發現的超過2300件骨頭化石時,發現上面的齒痕異常的多,是周邊同時代地層的6倍以上,甚至有同類相食的慘狀。那在深入瞭解這個研究之前,先讓我們恐龍的食譜與

齒痕化石

說起。

怎樣能推測出恐龍的食譜?

想要了解恐龍的食性可以從骨骼相關研究入手。

例如,霸王龍的血盆大口中有如香蕉大的尖牙和牛排刀狀的鋸齒很明顯是用來吃肉的,而恐爪龍那恐怖的鉤爪也明顯是用來狩獵的;大型蜥腳類恐龍鉛筆狀的牙齒不利於咀嚼,只能將葉片刷下後囫圇吞下肚;而鴨嘴龍類滿嘴超過上百顆牙齒構成的“齒系”則顯現出這類恐龍會細細咀嚼植物,也能磨碎更富含纖維的堅韌葉片。

在沒有鴨脖與泡椒鳳爪的歲月裡,恐龍為什麼也會啃骨頭?

霸王龍用於食肉的大尖牙 | 維基百科

在沒有鴨脖與泡椒鳳爪的歲月裡,恐龍為什麼也會啃骨頭?

鴨嘴龍類口中有上百顆牙齒可以用來咀嚼 | 維基百科

但如果想更進一步知道恐龍“吃什麼”,就必須研究痕跡化石。

所謂的痕跡化石,是指生物在生活時,於地層留下的痕跡

,例如足跡、巢穴、糞便、消化物以及本次談到的齒痕。

由於是生物活動留下的痕跡,因此包含了許多骨骼化石無法告訴我們的行為學資訊

例如透過糞便、消化道殘留物的檢驗,就能更進一步鎖定恐龍真正吃哪些動、植物,或者是會被哪些掠食者吃,而齒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它能告訴我們恐龍真正咬向了什麼。

恐龍天天都要吃,所以不管肉食、植食,都可能會在許多地方留下齒痕,但為什麼我們見到有齒痕的化石不多呢?

恐龍也愛啃骨頭嗎?

與我們喜食鴨脖、泡椒鳳爪不同,肉食恐龍在食物充足時,肯定往腹部這類肉多的地方咬,大口咬下滿嘴的肉才過癮。但這些柔軟的部分並不會形成化石,而形成化石的骨頭往往也沒有太多的肉,因此除非食物匱乏,否則不會看到肉食恐龍啃食脖子、腳爪這些堅硬部位。

此外,肉食恐龍的齒痕也不一定都是打獵的戰績。有時候也會在肉食恐龍身上發現其他同類肉食恐龍的咬痕,這也許可以證明它們會同類相食,但也很可能是

為了競爭交配物件而爭風吃醋的同類相殘

例如,在許多年輕霸王龍類的恐龍或是馬達加斯加的瑪君龍的吻部都有同類恐龍的咬痕,這種與其解釋為在吃嘴唇上的肉,更有可能只是一些地盤或求偶的爭執。在今天,獅子等許多動物之間也常發生這種動口又動手的爭鬥。

另外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化石來自美國的懷俄明州,這個霸王龍被取名為Wyrex。研究人員發現了這隻霸王龍近乎完整的全身骨骼,但就是尾巴少了一半。大家一邊努力找尋這失蹤的尾巴,一邊仔細研究骨骼化石,這才發現這隻霸王龍保留那段

尾巴末端有受傷癒合的痕跡

此外,還有疑似其他霸王龍的齒痕。因此,我們可以推測Wyrex在生前就因為與其他霸王龍發生鬥爭而被咬去大半尾巴。

在沒有鴨脖與泡椒鳳爪的歲月裡,恐龍為什麼也會啃骨頭?

Wyrex骨骼,可以看到尾巴末端被咬斷了 | 谷歌圖片

在沒有鴨脖與泡椒鳳爪的歲月裡,恐龍為什麼也會啃骨頭?

Wyrex被其他霸王龍同類攻擊的復原圖 | https://report。iko-yo。net/articles/2070/images/16931

前面說的霸王龍是白堊紀末期(約6600萬年前)的陸地霸主,這次研究的恐龍則更加古老,來自侏羅紀晚期,當時的霸主是異特龍。

侏羅紀晚期的煉獄

本次發表的化石來自美國西部的1億5000萬年前,從1981年發掘至今已經有上千件的化石。本次田納西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究了其中的2300多件標本,發現其中有將近3成的化石上面都有咬痕。

這個比例高得驚人。要知道,同時代在美國西部其他地區的恐龍化石中僅有不到5%有齒痕,

這個化石點發現齒痕的比例達到了平均值的六倍以上

在沒有鴨脖與泡椒鳳爪的歲月裡,恐龍為什麼也會啃骨頭?

化石點名稱為Mygatt-Moore,位於猶他州和科羅拉多州交界 | 參考文獻[1]

在沒有鴨脖與泡椒鳳爪的歲月裡,恐龍為什麼也會啃骨頭?

肉食恐龍的牙齒上有鋸齒,透過比對齒痕上的鋸齒刮痕和牙齒,可以確認咬痕為哪種恐龍留下。圖為異特龍牙齒 | 參考文獻[1]

在沒有鴨脖與泡椒鳳爪的歲月裡,恐龍為什麼也會啃骨頭?

食蜥王龍推測體長可達13米 | pinterest

肉食動物的同類相食其實並不罕見。現今的大型掠食者,從鱷魚、科莫多龍到獅子、熊,都會在特定情況下吃下自己的同類,尤其當同伴已經死去,它們更是毫無禁忌地去享用。畢竟野外生活艱困,能有免費的一餐哪有浪費的道理呢?

然而,這個化石點最弔詭的是,這邊留下齒痕的化石數量之多且豐富,目前已經找到684個化石有齒痕,而

其中的83件來自同類相食

在沒有鴨脖與泡椒鳳爪的歲月裡,恐龍為什麼也會啃骨頭?

箭頭處為化石上的齒痕 | 參考文獻[1]

究竟為何此處會有如此豐富的齒痕殘留,科學家也還沒有明確的結論。目前只能推測說該處可能發生過某種災難,例如長期的乾旱,導致食物資源的匱乏,這些肉食恐龍飢不擇食,目光所及的肉都不放過,甚至連腳趾這類堅硬的部位都要啃乾淨。

未來……

隨著越來越多化石的發現與研究,科學家對恐龍的生態和行為都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這次對於這個化石點的研究提供了有關肉食恐龍飲食最直接的證據,不只證明了某些恐龍也會同類相食,也反應了當時可能存在的環境惡劣,並從齒痕中發現該處可能有更大型的未知掠食者存在。

也許牙齒留下的痕跡看起來是個很細節末微的東西,但科學往往就要對這種細節不懈地鑽研,才有機會讓真相重見天日。

在沒有鴨脖與泡椒鳳爪的歲月裡,恐龍為什麼也會啃骨頭?

作者:廖俊棋

參考文獻:

[1]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 id=10。1371/journal。pone。0233115

本文出品自“科學大院”公眾號(kexuedayuan),轉載請註明公眾號出處。

在沒有鴨脖與泡椒鳳爪的歲月裡,恐龍為什麼也會啃骨頭?

科學大院是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臺,由中科院科學傳播局主辦、中國科普博覽團隊運營,致力於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讀、社會熱點事件的科學發聲。

在沒有鴨脖與泡椒鳳爪的歲月裡,恐龍為什麼也會啃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