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一灣淺淺的海峽——臺灣海峽:明末清初時的海峽形勢

2022-01-07由 地理歷史研究所 發表于 畜牧業

赤崁怎麼讀

臺灣海峽地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內的一個特殊的區域。這個區域在明末清初時期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地理的位置非常重要。

一灣淺淺的海峽——臺灣海峽:明末清初時的海峽形勢

儘管臺灣海峽兩岸地區經濟發達,閩臺文化交流頻繁,但是因為國共內戰遺留的歷史問題導致海峽兩岸目前仍然處於政治隔絕,軍事對峙的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要實現“中國夢”,要解決臺灣問題,促成國家的早日統一,以史為鑑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一灣淺淺的海峽——臺灣海峽:明末清初時的海峽形勢

在明末清初由於改朝換代,臺灣海峽地區軍事鬥爭劇烈頻繁,有很多的軍事問題很值得今天我們深刻地研究。

明朝倭寇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氾濫成災。臺灣海峽地區是倭寇活動的一個重災區,並且深受其害。倭寇活動基本上可以分為前期和後期兩個階段。前期的倭寇主要是以來自日本的海盜為主,其侵擾的區域不僅在臺灣海峽,還包括整個東亞的沿海地區。後期的倭寇主要是以來自東南沿海的中國人為主。中國人之所以加入倭寇隊伍,並且成為其主要人員,原因是明王朝推行海禁政策,導致大量的沿海居民破產,使其不得不鋌而走險從事倭寇式的海盜活動。大量亦商亦盜的中國人之間即是互相合作,又是互相競爭,經過一番角逐,最終成為海上霸主的是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從鄭芝龍開始,鄭氏家族開始在臺灣海峽地區呼風喚雨,影響了整個明末清初中國歷史的走向。

一灣淺淺的海峽——臺灣海峽:明末清初時的海峽形勢

鄭芝龍的活動時期主要是在明末。其子鄭成功的活動時期則主要是在清初。鄭芝龍降清以後,鄭成功繼承了鄭氏家族的軍事遺產在東南沿海地區進行反清復明運動。

鄭成功反清復明最鮮明的特點是以臺灣海峽西岸的廈門島和金門島為海上軍事基地,對抗佔有整個中國大陸的清王朝。鄭氏家族靠海上武裝起家,海上作戰是鄭成功最拿手的看家本領。清王朝用十萬八旗鐵騎征服全中國,陸上作戰天下無敵。鄭成功與清王朝之間的戰爭是一場海權與陸權的激烈對抗。只要是在海上作戰,鄭軍對清軍是百戰百勝。但是一旦深入內陸作戰鄭軍就不是清軍的對手了。

一灣淺淺的海峽——臺灣海峽:明末清初時的海峽形勢

鄭成功橫行於萬里波濤,沿著海岸線與佔有大陸的清王朝展開了十餘年的拉鋸戰。清王朝想出海消滅鄭軍,每每都被鄭成功所擊敗;鄭成功想收復明王朝在大陸上的失地,但一登陸作戰就被清軍擊退。鄭清雙方在海洋和陸地上各有各的優勢。

雙方都想以己之長攻彼之短,取得最終的勝利。清王朝畢竟地盤大實力雄厚經得起長期的戰爭消耗。鄭成功地盤狹小在海陸拉鋸戰中漸漸處於下風,不得不尋求新的根據地。於是便有了鄭成功渡海收復臺灣的歷史壯舉。

一灣淺淺的海峽——臺灣海峽:明末清初時的海峽形勢

鄭成功收復臺灣是中國海軍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跨海作戰。荷蘭殖民者在臺灣的軍事據點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建立在沿海地區的熱蘭遮城,另外一個是建立在臺江內陸赤崁地方的普羅民遮城。鄭成功率領的海軍陸戰隊出其不意地繞過沿海地區戒備森嚴的熱蘭遮城,直接攻取在臺江內陸赤崁地方防備鬆懈的普羅民遮城,給予荷蘭人的防線致命一擊。荷蘭人從印度尼西亞遠調來的援軍,但無法與在臺灣熱蘭遮城被包圍的軍隊匯合。鄭成功則採取圍城打援的計策,將荷蘭援軍與守軍各個擊破,最終取得了收復臺灣戰役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