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雲南古國哀牢國,源遠流長600年:被遺忘的歷史,正在不斷浮現

2021-12-27由 嗔痴歷史官 發表于 畜牧業

嶲是什麼意思

作為一個雲南人,經常會有人問我,在雲南的歷史上除了南詔以及大理之外,還有什麼古老的國度存在過麼,每次我都會花很長時間跟人解釋,其實南詔以及大理就是從哀牢國逐漸演變的,而哀牢國才是雲南歷史上存在古老的國度,並且存在大概600年左右。

當人,很多人都表示從來沒有聽說過哀牢國這種國家,那今天我就打算跟大家講一講哀牢國,將這個古老國度一些被遺忘的歷史逐漸還原。

一、普通人眼中的哀牢國

從出土文物來看,哀牢國大概存在於公元前5世紀左右,一直延續到公元77年左右,歷史悠久,在這些悠久的歷史中又發生很多有意思而且讓人難以琢磨的事情。

哀牢國之所以被叫做哀牢國,主要就是因為哀牢國是由很多小國家組成,而這些小國家又把他們的首領叫做哀牢(老大的意思),所以這個小國家組成的聯盟大國就被叫做哀牢國。

除了哀牢國之外,歷史上還有很多叫法,比如"達光國"、"九龍國"、"乘象國",所有這些名字,都是有來源的。

比如“達光國”是因為在傣族的文獻典籍中將哀牢國翻譯為“艋達光”,所以得名“達光國”。

雲南古國哀牢國,源遠流長600年:被遺忘的歷史,正在不斷浮現

“乘象國”是因為在歷史資料中有“乘象國”的相關資料記載,說當時在保山一代出現過一個國家叫“乘象國”,可是後人根據歷史資料以及當時人文環境等推斷,這個所謂的“乘象國”其實就是哀牢國。

滇王嘗羌乃留為求道,四歲餘皆閉昆明(今雲南大理),終莫能通。然聞其西可千餘里,有乘象國,名曰滇越,而蜀賈奸出物者或至焉。—《史記》

至於“九龍國”名字的由來,就更加具有傳奇色彩了,是因為一個故事才有了“九龍國”之說,故事是這樣的:

雲南古國哀牢國,源遠流長600年:被遺忘的歷史,正在不斷浮現

可以說這個故事講得頭頭是道,充滿傳奇色彩,可是我們已經無法考證是否屬實,畢竟相隔太遠。關於這個故事,甚至在《華陽國志》當中也有記載:

雲南古國哀牢國,源遠流長600年:被遺忘的歷史,正在不斷浮現

關於哀牢國的歷史資料,大多是來自於《華陽國志》以及《後漢書》,其中《華陽國志》成書於東晉,而《後漢書》的相當一部分內容來自《續漢書》,成書於西晉。這兩本書中雖然也有很多內容存在爭議,但卻是目前市面上記載哀牢國資料比較詳細的書籍。

也就是根據這些資料記載,從公元前5世紀左右到公元前180年之間,歷史資料是缺失的,這三百年左右的時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就是我們目前最關心的問題,今天我也試圖還原一些這300年間的歷史事蹟。

雲南古國哀牢國,源遠流長600年:被遺忘的歷史,正在不斷浮現

史料中記載,哀牢國最鼎盛時期,疆域東起哀牢山脈,西至緬北敏金山,南達今西雙版納南境,北抵喜馬拉雅山南麓,總共面積達138萬平方公里,人口更是高達553711,稱王之人都有77個,實屬一個大國。

可就是這樣一個大國,在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帶領下全族內附漢朝,並且漢朝還專門設定哀牢、博南二縣來進行管理他們。

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種人內屬,其稱王者七十七人,戶五萬一千八百九十,口五十五萬三千七百一十一;西南去洛陽七千裡,顯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縣。—《後漢書。哀牢轉》

後來在公元76年,哀牢王類勞造反與漢朝抗爭,結果僅僅維持一年就被平叛,從此以後哀牢國退出歷史舞臺,再後來雲南的古國就是邪龍縣昆明夷後人蒙氏的帶領下建立的南詔,南詔崩潰後,又由河蠻建立了大理。

建初元年(公元76年),哀牢王類牢反漢;二年(公元77年),平判。—《後漢書。哀牢傳》

至於建立南詔與大理的這個神秘民族,與哀牢國又有什麼聯絡呢?這就是我接下來要繼續深入探索的問題。

雲南古國哀牢國,源遠流長600年:被遺忘的歷史,正在不斷浮現

二、歷史資料中關於哀牢國的爭議

由於哀牢國的很多歷史資料太過於年代久遠,所以我們對真實的哀牢國認識很難達到一個準確的程度,再加上歷史資料中的記載有時候也會相互矛盾,這就讓我們更加難以研究這些歷史,所以我們就只能通過歷史記載的碎片,不斷還原那些被遺忘的歷史。

關於哀牢國的記載,《華陽國志》與《史記》之間就存在爭議,比如華陽國志記載的元封二年(公元前111年左右),漢武帝就已經在哀牢國設定了嶲唐、不韋二縣,並且從此以後哀牢國由盛轉衰,但是在《史記》中又記載了兩年後的元封四年,漢武帝派郭昌、衛廣發三輔罪人、巴蜀士數萬人進攻昆明夷,結果殺死數萬人,最終也沒有將昆明夷拿下。

最終漢武帝沒有辦法,只能鑿昆明池,訓練水軍去繼續與昆明夷對抗,由此可見,當時昆明夷的勢力還是健在,並沒有由盛轉衰。那這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孝武時通博南山,度蘭滄水、氵耆溪,置嶲唐、不韋二縣。

渡蘭滄水以取哀牢地,哀牢轉衰。—《華陽國志·南中志》

於是漢發三輔罪人,因巴蜀士數萬人,遣兩將軍郭昌、衛廣等往擊昆明之遮漢使者,斬首虜數萬人而去。其後遣使,昆明覆為寇,竟莫能得通。—《史記·大宛列傳》

兩者前後矛盾的記載,其實恰好說明在這些矛盾之間,一定是發生過一些特殊的事件,這些特殊事件究竟又是什麼?我們繼續往下看。

雲南古國哀牢國,源遠流長600年:被遺忘的歷史,正在不斷浮現

三、考古發現與歷史資料中的矛盾

保山昌寧大甸山哀牢國貴族墓地出土的青銅器,年代約為春秋戰國之間(前5世紀),其形制風格卻帶有很強的歐亞內陸和中原早期特徵,如彎刀、護指、銅鉞、銅飾等。此外,保山以北的大理地區,也出土了祥雲大波那銅棺和許多箭簇,銅棺圖案帶有明顯的內亞草原特徵,如鷹、虎主題,再往北到鹽源,還有雙馬神主題的銅飾。

出土的這些文物無疑將歷史資料的記載一一否定,史料中記載的南方族系在滇西的標誌性器物是銅鼓、銅案等,與上述的內亞風格完全不同,那麼是不是說明其實在公元前5世紀左右,哀牢國內部就已經不是隻有哀牢族,還有另外一種民族與他們共存呢?

雲南古國哀牢國,源遠流長600年:被遺忘的歷史,正在不斷浮現

為了揭開這個謎底,我們繼續走進史料中,從史料記載中我們會發現在元封二年的時候,漢武帝莫名其妙在哀牢國設定兩個郡縣,分別是嶲唐、不韋二縣,其中所說的嶲唐縣,在之前的歷史資料中從來沒有過任何記載,也沒有徵服戰爭的發生,出現相當突兀,讓人有所疑惑,是否這個嶲唐縣其實就是一個與哀牢族共存的民族組成的呢?

研究到這裡,很多東西已經逐漸明朗起來,因為我們會發現,在史料記載中,從公元前5世紀左右,也就是哀牢國的第一個國王九隆到公元前180年之間,其中300多年沒有史料記載,這300多年間,哀牢國的王室世系也開始斷更,後來有記載已經到王禁高。

唐李賢《後漢書》注引《哀牢傳》曰:九隆代代相傳,名號不可得而數,至於禁高,乃可記之。禁高死,子吸代。吸死,子建非代。建非死,子哀牢代。哀牢死,桑藕代。桑藕死,子柳承代。柳承死,子柳貌代。柳貌死,子扈慄代。

這期間發生了什麼會失去記載呢?我們從史料中找出一些蛛絲馬跡,在消失世系的這些時間裡,剛好發生了嶲、昆明人佔據滇西保山到大理的的歷史事件,其中的嶲與後來的嶲唐縣是否有直接關係呢?

再結合考古發現的兩個種族共存的結果,我們可以大膽的猜測,其實這裡的嶲人就是當時與哀牢族共存的民族,至於為什麼那300多年間失去王室世系的記載,很大機率就是在那300年時間裡,嶲人佔據了哀牢國,並且成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或者王室成員,從而導致世系沒有記載。

雲南古國哀牢國,源遠流長600年:被遺忘的歷史,正在不斷浮現

300多年時間裡,哀牢族與嶲人相生相剋,不斷鬥爭,後來漢武帝才設定嶲唐、不韋二縣分別管理嶲人和哀牢族,至於元封四年漢武帝攻打昆明夷,卻遭遇失敗,很大機率也是當時的嶲人反擊,甚至後來的哀牢王類勞反漢,也是嶲人參與平叛最終把類勞滅了,叛亂平定,後來嶲人逐漸繁衍,在蒙氏的帶領下建立南詔,再後來建立大理。

換言之,也就是說嶲人從公元前5世紀就已經參與了哀牢國的建設以及發展,並且逐漸統治哀牢國,兩個民族之間不斷髮生權利爭奪,到了公元前180年左右,哀牢族再次戰勝嶲人獲得統治權,從而繼續恢復世系記載,到了公元77年,嶲人再次幫助漢朝平叛哀牢族,並且徹底將哀牢族打壓下去,從此以後哀牢國從歷史上消失,嶲人繼續建造屬於自己的王國。

結語

透過以上種種分析研究,哀牢國的那些被遺忘的歷史正在不斷浮現在我們面前,也透過不斷的爭議,這個歷史上存在過600年的古老國度不斷被人們熟知,我想這就是我們做這一切研究最終的目的,把那些遺忘的歷史逐漸還原,何嘗不是一件重要而顯得有意義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