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中國農耕歷史:種麥與植稻

2021-12-26由 開州微傳播 發表于 畜牧業

稻麥複種什麼意思

□ 作者 鍾治德

神農夢見一隻吉祥鳥兒,銜著閃光金穗劃過天際,華夏種麥植稻的農耕歷史就開篇了。詩人說,中國人在娘肚子裡就吃著周代的稻麥。稻子與麥子都坐五穀交椅,吾國吾民由於南北地理差異,南人種稻吃米,北人種麥吃麵。

農耕中國以農為邦本,本固則邦榮,種麥與植稻的糾葛,牽連起戰國時代的兩國風雲。一個陰謀家,輕搖三寸之舌,就“策劃”了兩個國家。

史見《戰國策·東周》:“東周欲為稻,西周不下水,東周患之。蘇子謂東周君曰:‘臣請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見西周之君,曰:‘君之謀過矣!今不下水,所以富東周也。今其民皆種麥,無他種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為下水,以病其所種。下水,東周必複種稻;種稻而復奪之。若是,則東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於君矣。’西周君曰:‘善。’遂下水。蘇子亦得兩國之金也。”

引文中的東周與西周,不是周朝的兩大時期,而是戰國初期的兩個小國,即東周國和西周國。周朝分封天下諸侯,西周國是皇室宗親封國,其後被分裂為東周國、西周國,其地域在今河南中部,即中原腹地。周室衰微,象徵國家權力的周鼎寄存於西周國,引得諸侯強國都有“問鼎中原”的想法。

中國農耕歷史:種麥與植稻

戰國紛爭起兮,西周國、東周國本自同根生,兄弟鬩於牆。東周國與西周國均以種麥為傳統農耕支柱,東周國計劃種植水稻,以擴大種植業的利益。處於東周國河水上游的西周國扼著水資源,卡東周國欲種水稻的脖子,兩國利益尖銳衝突。

於是蘇子有了“策劃”兩國的契機。蘇子即蘇秦,他隨鬼谷先生修習縱橫捭闔之術多年,成為“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熄”的厲害人物。蘇秦能夠介入的關鍵,在於東周國、西周國撥拉自家利益算盤,他都能夠投其所好,這就是縱橫捭闔之術。

且聽蘇秦授予西周君的策略:“您如果不放水,使東周國保有傳統優勢種植業致富,顯然您錯了。如果要打破東周國種植業優勢,應該突然放水,去破壞東周國的麥田。放了水,東周國改種水稻,再給他們停水。這樣西周國就掌握了主動權,東周國百姓完全依賴於西周國水源而聽命於您了。”

鬼谷高徒蘇秦縱橫捭闔說穿了是禍國殃民的毒計,西周君卻言聽計從,西周國、東周國都被蘇秦“策劃”了。利益衝突是戰國曆史特點,利益導致短視,短視雖然可以看見當前的利益,不過小聰明罷了。

蘇秦“吃了原告吃被告”版本只是道德層面的某種殘酷,但在歷史大勢中卻毫不令人驚詫。“被吃者”的通病乃利益短視,統謂“被策劃”的輸家。“小輸”則會使個體身不由己,“中輸”則會讓一地一域發展步入誤區,“大輸”則會禍國殃民。

利益衝突是當今地球村的特點,種麥與植稻是兩千多年時間沖洗凝聚的一道提示。將歷史這面鏡子供奉在心中,常常擦拭其塵埃,或許就有了預防“被策劃”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