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冬至的傳說以及冬至的風俗

2021-12-23由 幸運小瑩姐 發表于 畜牧業

邊一共幾筆

冬至的傳說以及冬至的風俗

冬至是我國農曆的一個節氣,2021年12月21日我們將迎來“冬至”節氣 。在我國民間一直都流傳著“冬至如大年”的說法,冬至的地位顯而易見。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南方的小夥伴們會吃芋圓和湯圓以及一些糕點,而北方的小夥伴們會吃一些水餃、餛飩等麵食。那麼,你們知道餃子是怎麼來的嗎?讓我們來說說有關冬至的傳說吧!

關於冬至吃餃子的傳說

在冬至這天吃餃子的習俗,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相傳,醫聖張仲景原來在南陽做醫官,告老還鄉時正趕上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見許多南陽的鄉親,正在遭受凍餓之苦,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

於是,他就叫弟子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煮熟,撈出來後剁碎,用麵皮包起捏成耳朵的樣子,再放回鍋裡煮熟。做成“驅寒矯耳湯”施捨給鄉親吃。鄉親們服食後,凍爛的耳朵治好了。

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這種“捏凍耳朵”吃,說是冬至吃了餃子不凍人。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

漢代稱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後漢書》 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冬至餃子夏至面”,過去人家過冬至,飲食習俗多為吃餃子。每逢冬至,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在南方,冬至盛行吃湯圓,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湯圓也稱湯糰,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

冬至的傳說以及冬至的風俗

那麼在這一天,我們天津人都愛乾點嘛呢?讓我帶你一起來看看在天津是怎麼過冬至的吧!

吃餃子

民間有諺語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咱天津,這一天也是家家戶戶吃餃子的日子。但是,冬至的這頓餃子可是大有講究的。

在這一天吃倭瓜餃子是老例兒。在食俗方面,《天津衛志》和《天津縣誌》對冬至都有“食餛飩,繪消寒圖”的記載。而在民間,特別是河東水西“老天津衛”聚居地,立冬則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

大家常於夏秋來臨之際,買來倭瓜,放置在窗臺上,經過幾個月的放置,已經蒸發掉了一部分水分,倭瓜充分糖化。此時做成餃子餡,其味甜軟香鮮。味道既跟冬天的大白菜不一樣,也和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這時蘸著蒜泥老醋吃,別有一番滋味。

還有不少天津百姓在冬至這一天要吃“冬至面”“包餛飩”,所以有民諺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吃了倭瓜餃,不凍手和腳”“喝了冬至餛飩皮,不凍鼻尖耳朵垂兒”。

在冬至這一天,天津人還有著吃羊肉餡餃子的傳統。因為羊肉能夠驅寒,冬天的時候多吃可以促進血液迴圈,加速新陳代謝。氣血不通暢的人,多吃羊肉可以補氣健身。羊肉性溫,冬天多吃可以起到暖胃的作用,還可以抵禦寒冷。1890年就在“三岔口”開始經營餃子生意的白記餃子館,距今已經125年的歷史了,他們家西葫羊肉水餃的製作工藝如今也成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好吃不如餃子,然而,冬至不光是“餃子節”,在天津還有冬令吃四珍的說法

冬至的傳說以及冬至的風俗

冬令四珍

“冬令四珍”在天津指的是鐵雀兒、銀魚、紫蟹、韭黃。現如今,四珍中韭黃非常常見,鐵雀兒已經消失。據津菜專家介紹,冬令四珍雖是津菜系的典型菜餚,但它們並不是飯店菜餚,而是老天津人最家常的冬日美味。

天津菜講究應時到節,什麼季節選用什麼食材。韭黃就是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它是冬季栽冬季採的一種蔬菜,是天津人冬令的必備菜品。韭黃其實是一種意外發現的變異蔬菜。

清朝同治年間,一位姓朱的花匠,冬天的時候,在自己家的花窖中發現了一叢金黃色的韭菜。與綠色的韭菜不同,韭黃由於一直是生長在不見太陽的花窖,不僅色澤淡黃清新,而且口味極佳。與綠韭菜相比,別具一格,於是韭黃大量引種。 至清光緒年間,已經在民間普遍栽種,成為人們冬季蔬菜當中的上佳之品,一直延續至今。

天津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緊鄰渤海灣,還有一條貫穿全市的海河,所以河海兩鮮物產豐富,冬天更適合吃紫蟹。天津人根據魚蝦蟹的生長及成熟時間不同,來選擇食材。

夏天吃鰨目魚、秋天吃刀魚、冬天吃銀魚。蝦類中,立春時吃大白蝦,二月二是對蝦豐收的時候,立秋的時候吃青蝦;而螃蟹中,春天適合吃海蟹,七八月份是閘蟹最肥的時候,冬天更適合吃紫蟹。立冬後紫蟹深紫色,皮薄,雙層蟹蓋。銀魚紫蟹火鍋是天津傳統名菜之一,主料選用被稱為津沽“冬令四珍”中的銀魚、紫蟹。

炸熘鐵雀兒曾經也是老天津人的冬季下酒菜,但早已不再食用。所謂鐵雀兒就是天津人常見的麻雀,爪黑,羽毛呈暗褐色。每到嚴冬,鐵雀兒的羽毛漸豐,肉脯肥嫩。據老一代的天津人說,成熟的麻雀捕捉回來很難養活,放在籠子也不吃不喝,最後撞籠而死,因此稱其為鐵雀兒。

炸鐵雀兒需要用料酒、精鹽、蒜末,最後加入糖醋,淋上芝麻油。如今,鳥類已受到保護,不要為了吃而違法哦!

貼“九九消寒圖”

過了冬至,意味著一年中最寒冷的天氣來了,老天津人還流行買來臘梅枝插在瓶子裡,或者在牆上貼“九九消寒圖”。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邊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自冬至開始,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即人們常說的“進九”。一般冬令進補的最佳時間是冬至後的“一九”到“三九”期間,也就是從12月22日到1月17日,一共3個9天,不僅強健身體,還能夠消寒。

吃過餃子才算是真的過了冬至,今年的冬至馬上就要到了,到時候和你的家人一起來包餃子吧!

冬至的傳說以及冬至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