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苗族遊方:在有趣的地方談戀愛,一不小心遇見對的人,你心動了嗎

2021-05-18由 清水江畔 發表于 畜牧業

試情什麼意思

在中國古代的中原地區,婚姻發展史程序中自由擇偶的腳步走到商周時代,便逐漸趨於停止,封建婚姻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為阻擋其通行的路障。然而,自由擇偶的腳步在苗鄉村寨則一如既往,徑直走入現代苗族青年的戀俗生活。

“遊方”:戀愛自由的體現

苗族的青年男女,達到一定的年齡(一般十五六歲),行完成年禮後,就可以同異性交往,並且透過一定的社交活動來尋找意中人,這種社交活動,黔東南稱為“遊方”;湘西和貴州松桃稱為“會姑娘”;廣西大苗山稱“坐寨”;黔西北稱“踩月亮”。

1.遊方的形式之一:對歌談情

由於貴州苗族多為聚族而居,同寨共姓,民族內部又存在同宗不婚的戒規,生活在同宗族村寨的後生(未婚的男青年),不僅嚴禁在寨內求偶,就連在本寨打口哨或吹木葉都被視為越軌行為。因此,唱著“遊方”歌,到鄰近村寨或更遠的地方求偶,也就是俗稱的“遊方”(苗語,“遊”即串,“方”即通婚的寨子,)便成為貴州苗族地區青年男女十分普遍的交際方式。遊方活動多在節日或農閒的夜晚進行,地點則通常在專供青年男女作為交際場所的“遊方坪”(家族為未婚男女專設的交際場,一般位於村寨附近的空地,也有的設在山坡,又叫“遊方坡”)。而這樣的“遊方坪”或“遊方坡”在黔東南一帶的苗族地區幾乎寨寨都有。

苗族遊方:在有趣的地方談戀愛,一不小心遇見對的人,你心動了嗎

後生們很少單獨進行遊方活動,往往是三五邀約,結群而行。當他們行至鄰寨,只要走近遊方坪或遊方坡,只要歌聲一出口,寨裡的姑娘不論相熟與否,都會心猿意馬聞聲而來。正如歌中所描述的:“哥在高山唱歌聲,妹在家中納鞋跟,聽見阿哥歌聲響,扭斷麻索扯斷針。”

苗族遊方:在有趣的地方談戀愛,一不小心遇見對的人,你心動了嗎

遊方通常分為兩個階段。集體接觸為第一階段。在集體對唱的過程中,後生們同時也在觀察物色意中人,一旦明確了追求物件,他便會邀請她離開人群,隨他去不遠處單獨對唱交談。倘若姑娘應允前往,彼此又談得情投意合,分手時,後生便會得到姑娘單獨約會的允諾,開始遊方的第二階段——單獨接觸,直至日漸情深,叩問婚姻。

苗族遊方:在有趣的地方談戀愛,一不小心遇見對的人,你心動了嗎

要在遊方的求偶活動中,物色到滿意的姑娘,並不容易。因此,農閒時節的遊方往往成為後生們一次愛情遠征,他們一寨接一寨地一連走訪十幾個村寨,直至找到意中人才停下來。

2.遊方的形式之二:以樂傳情

歌為媒,樂亦為媒。在貴州民族戀俗裡,樂聲往往也是傳遞情思的媒音,在兩顆相愛的心靈深處激盪出熾熱的情感。許多樂器,如蘆笙、木葉、口弦、簫笛都具有這種傳情助媒的功能。

吹笙求偶。“踩月亮”是流行於威寧縣苗族地區的戀俗。每逢滿輪明月夜,這裡的寨外就會響起陣陣蘆笙,笙樂名叫“邀妹曲”,當地的每個後生都會吹,而姑娘們也都聽得懂。按照規定,“邀妹曲”吹過三遍而姑娘不至,就不能再吹了,識趣的後生就應該轉移目標,因為表示這位姑娘已經有了心上人了。倘若姑娘聽出了是心上人在吹蘆笙,她自然會欣然應邀。當然不同的地方其形式也有所不同。

苗族遊方:在有趣的地方談戀愛,一不小心遇見對的人,你心動了嗎

木葉傳情。貴州各民族都喜歡用木葉傳情,生活在其中的苗族也不例外。路邊信手可摘的樹葉,一經貼在生活在這裡的苗族青年男女的唇上,就能婉轉成音,吹出撩人情懷的戀曲。木葉通常是後生門尋偶時的訊號,婉轉悠揚的木葉聲總能把姑娘引到後生身邊。

吹簫求親。安龍縣部分苗族地區,流行“吹簫求親”的習俗,後生上門求親,須站在女家院中,對其關閉的房門吹奏竹簫,一曲不開再吹二曲,直到女家開門迎客。不會吹得可請人代勞,但切不可貿然敲門,否則女家只會將其當做討碗水喝的過路客,絕口不談婚事。

苗族遊方:在有趣的地方談戀愛,一不小心遇見對的人,你心動了嗎

口弦談愛。在黔西南的部分苗族地區,口絃琴是每一個男女須臾不離的必備之物,而且人人都是個中高手,這是因為當地流行吹口弦談愛,不會吹奏口弦就等於不會談情說愛。當地的情侶約會,無須更多表白,總是在山上擇一地而坐後,便各自掏出口弦,把胸中的萬般情意皆化作一縷輕柔,在萬簌俱寂的夜空中婉轉不絕。口弦具有如歌如訴的音樂感染力和細膩入微的音樂表現力,以其聲為媒,是貴州苗族很高雅的選擇。

貴州苗族的戀俗,除了有著各自固定的形式和程式外,還有專門性質的戀俗建築,在苗族地區常見的有花場、長房、花房。

1.花場

苗族遊方:在有趣的地方談戀愛,一不小心遇見對的人,你心動了嗎

坐花場是貴定縣雲霧山附近苗族的一種戀俗形式。每年歲尾的臘月二十八,該地的苗族姑娘就要從山上砍回青竹和荊條,在本寨外的向陽坡上修建花場。花場為圓形或方形的圍籬,面積約十餘平方米,每年的正月初一至月底,是“坐花場”的規定時間,也是姑娘們一年中最悠閒、最自由的日子。姑娘們通常以吹響竹簫發出邀請訊號。後生即攜笙而至,並還一首蘆笙曲,當作初會的開場白。花場裡通行的試情方式是請人代贈禮品,如對方接受並回禮,便意味著一段情緣由此而生,雙方就會離開花場,另尋僻靜,否則,姑娘們誰也不肯提前退場。

2.長房

玩長房 赫章縣一帶的苗族,寨內建有寬敞的公房,每逢春節期間,青年男女在這裡“玩長房”。身著盛裝的姑娘是長房的主人,負責提供飲食。到得最早的後生要先去山上吹蘆笙,等一切就緒後才得進入長房。

每個後生在長房就坐前,都要由身邊的姑娘脫一條裙子(通常穿好幾條裙子)給他墊坐。然後,一邊吃喝,一邊對歌談情。姑娘可以直接把喜歡的後生邀請回家小住一兩天。姑娘也可以接受後生邀請,去後生家小住。遇到後一種情況,後生家必然於次日託媒上門,定下親事。

3.花房

苗族遊方:在有趣的地方談戀愛,一不小心遇見對的人,你心動了嗎

“花房”又稱“姑娘棚”,坐花房習俗在貴州省水城、納雍、赫章三縣相鄰一帶的苗族支系聚居村寨中流傳,以納雍縣的“坐花房”儲存較為完好和最具有代表性。納雍縣苗族姑娘未婚前,都曾擁有自己的花房,花房是姑娘進入青春期的標誌。當地的姑娘長到十七八歲,就會在其父母的暗示下,動手為自己搭建花房。花房通常選址在村寨附近,離家不很遠但又不易被打擾的地方。房子以木杈為柱,以苞谷杆鋪頂圍牆。同花場不同,花房不具備公共性質,是姑娘個人的戀愛場所。只要有空閒,姑娘便在這裡等待上門尋偶的後生,並從他們中間物色自己的意中人,一旦相中,便與其頻繁幽會,度過她整個戀愛階段。姑娘出嫁後,“花房”則人去樓空,任由廢棄。

4.女兒窗

除了這些戀俗建築外,還有專門的戀俗設定。所謂戀俗設定,即指有女兒待字閨中的人家,透過對所居住的建築進行少許改動,增加某種特定的設定,使之成為被傳統習俗所認可的戀愛場所,比如臺江縣反排寨苗族的女兒窗。戀俗設定同戀俗建築的區別在於:首先,它不是單獨建築,其二,它均為個人性質的戀愛場所,其三,戀愛的女方足不出戶。

苗族遊方:在有趣的地方談戀愛,一不小心遇見對的人,你心動了嗎

步入臺江縣反排寨,就會發現這裡的吊腳樓同其他地方略有差異,幾乎家家的堂屋右側外都開有個一尺見方的小窗,懸在那裡彷彿似一隻神秘的眼眶。這樣的小窗既不為通風,也不為採光,它只是專為家中年滿15歲的女兒而設,供其和情郎見面的建築設施,人們稱之為“談情窗”或“女兒窗”。後生前來求偶,只須徑直走上臺階,在“女兒窗”下方輕叩幾下,裡面就會聞聲解意。有趣的是姑娘開窗後並不請後生進屋,而是與後生隔窗而談。姑娘家裡的其他人全都若無其事,該幹什麼照樣幹什麼,近在咫尺而互不影響。夜闌人靜,家人早已都安歇去了,只剩下隔窗而談的戀人依然喁喁噥噥,情摯語熱。無疑,從此這位令姑娘鍾情的後生再來,就會按照約好的暗號,輕而易舉地叩開這扇非他莫屬的建築在姑娘心扉上的小窗。另外,也意味著這扇小窗從此對其他陌生的叩聲一律關閉。

無論是戀俗建築或是戀俗設定,都有十分明顯的相似之處:建築或設定的女主人均為女性。實際上,同建築有關的戀俗,無不保留著人類早期的“走訪婚”婚姻形態的遺蹟。“走訪婚”分為“集體走訪婚”和“個體走訪婚”,均為母系氏族社會時一種夜宿晨歸的婚姻形式。在貴州苗族戀俗中,公房性質的“花場”、“長房”,個體性質的“花房”、“女兒窗”等雖然保持了這一形式特徵,其性質卻因婚戀文化的發展而有著根本的區別。其一是有關戀俗建築內部的活動僅侷限於青年男女談情說愛,而嚴禁性行為;其二是半數以上的活動改在白天進行;其三是諸如“女兒窗”之類的戀俗設定,均利用牆壁隔離男女,甚至只留下不能謀面的洞孔,使戀人之間不可能有逾越的肌膚之親。當然,“玩長房”中姑娘脫給後生墊坐的個別現象,這種性意識的明顯表露,無疑是“走訪婚”中某些原始細節的一種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