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寡婦常來偷棗子,杜甫寫下首失水準之作,引來罵聲一片卻流傳千年

2021-11-30由 美詩美文 發表于 畜牧業

漣漣造句子怎麼造

“李白是仙才,杜甫是地才”,論仙氣杜甫或許比不上李白,但論寫遣詞造句本身,若狹路相逢鹿死誰手,還說不定。杜甫有兩個第一在身,一首是被稱為七律第一的《登高》,對仗工整,要意境有意境,其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千古名句;一首是被稱為五律第一的《登岳陽樓》,宏偉壯闊而、今昔對照、虛實相間,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寡婦常來偷棗子,杜甫寫下首失水準之作,引來罵聲一片卻流傳千年

但這樣的杜甫也有馬前失蹄時,他曾為一名寡婦仗義執言寫下首名為《又呈吳郎》的七言律詩,被評為杜甫平生1500首詩中最爛的一首,完全失了水準。

當時55歲的杜甫流落到成都,蓋得一間草堂,過了一段閒適的生活。此時他的鄰居是位失夫的寡婦,一樣經歷了顛沛流離之苦。當時院內有棵棗樹,對方經常偷偷來打棗子,杜甫雖知道但出於同情,沒有為難過她。後來他搬到別處,將草堂送給了一位吳姓親戚,這位親戚為了防偷插上籬笆,杜甫知此事後,寫下這首詩給這位親戚。

寡婦常來偷棗子,杜甫寫下首失水準之作,引來罵聲一片卻流傳千年

又呈吳郎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

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

即防遠客雖多事,使插疏籬卻甚真。

已訴徵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

此詩一出,一片罵聲。《彙編唐詩十集》說它:“通涉議論,是律中最下乘”;《讀杜心解》說它是:“若只觀字句,如嚼蠟耳”;邵長衡說它:“此詩說有佳者,吾所不解”;王慎中更直接說:“不成詩”。

寡婦常來偷棗子,杜甫寫下首失水準之作,引來罵聲一片卻流傳千年

那這首詩到底寫了什麼呢?一、二句寫西邊的這位鄰居沒事就來堂前打棗子,她是一位無食也無兒女的婦道人家,這是詩人對寡婦的同情。三、四兩句是對偷棗舉動的同情,不是因為太貧窮了,怎會如此,正因為她害怕,所以才要和她親近。五、六兩句道出親戚插籬笆的舉動,是多此一舉,自己不贊同。最後兩句是替婦人訴苦,官府徵稅讓她一貧如洗,她想起當時戎馬之亂時,泣涕漣漣。

寡婦常來偷棗子,杜甫寫下首失水準之作,引來罵聲一片卻流傳千年

從寫詩的角度,這首詩通篇議論,不寫景也不敘事,是要意境沒意境,用字也頗為生硬,確實算不上是佳作。但卻勝在了詩中對弱小者的同情上,這是這首詩被罵成這樣,仍能流傳千年的原因之一。

在詩只杜甫個性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為了勸服親戚,他現身說法。從自己從前對婦人的理解,娓娓道來。而詩中通熟易懂的語言,再加上生活化的場景,也讓其充滿著現實意義,誠懇而有力。

寡婦常來偷棗子,杜甫寫下首失水準之作,引來罵聲一片卻流傳千年

曾經杜甫還寫過一首七言古詩,名為《縛雞行》,詳細描寫了家僕綁著一隻雞去賣的糾結。當時這首詩也被稱為杜甫俗不可耐之作,但卻一樣是難得的佳作。有時候寫詩為文,不一定是為了炫技,而是為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對於詩聖來說,這首

又呈吳郎

》或許正是如此。 這首詩真的有那麼差嗎?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