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古人外出吃飯,留下銀子就走,為何店小二不清點也不攔著?

2021-11-29由 炳若觀火 發表于 畜牧業

公斤換算成米數怎麼算

李白《將進酒》: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提及人類最需要的東西,除了空氣和水源,能夠解決萬事萬物的,必是錢了。我們常常在影視劇中看到這樣的片段,幾個英勇的俠客或是江湖隱士結幫外出吃飯,吃完飯後將銀子往桌上一放,便瀟灑離去,而店小二不慌不忙的在後面喊“客官,請慢走,歡迎下次光臨…”。不少人會感到疑惑,為何他們將銀子甩手一放就走人?店小二難道不該清點清楚在放人嗎?古人的信譽感那麼強烈嗎?

古人外出吃飯,留下銀子就走,為何店小二不清點也不攔著?

相對比於現代,我們吃完飯是務必要結賬的,結算清楚才能夠離店,服務員也會叮囑買單,並且核實錢財以確保金額的準確無誤。古今的反差令人不得不懷疑,是這個社會改變了,還是人心改變了。要詳細的探究出關於為何在古代吃飯那麼隨意,還要從最基本的貨幣單位——銀子,說起了。古人外出吃飯,留下銀子就走,為何店小二不清點也不攔著?

古人外出吃飯,留下銀子就走,為何店小二不清點也不攔著?

作為古代的基本貨幣單位,它是我們最常聽說和了解的,但銀子其實並不是從古流傳至今的貨幣,它是一直到宋朝才開始廣為流通的,因為國內的貿易從宋朝開始變得十分發達,銀子就這樣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像我們現在用的貨幣一樣,銀子也分三六九等,價值高低。我們在影視劇中常常看到的,富有人家拿出的銀子,它叫做“紋銀”,算是銀子中段位最高的了。紋銀的成色好,會被打造出各種各樣細膩的花紋和紋路,有的還會製成元寶的樣子。而在銀子中“段位”最低的則是底銀,該銀子不過一些碎銀,其中摻雜了很多的雜質,並且光澤度和整齊度也無法與紋銀相比。因此,底銀的價值遠不及紋銀。

古人外出吃飯,留下銀子就走,為何店小二不清點也不攔著?

銀子的價值到底如何衡量?其實在古代能用上銀子的人家,已經是非富即貴的人家了。在明朝時期,一兩銀子的價值相當於200公斤的大米,摺合成現代的人民幣,大約2000元左右。而那時候朝堂上下的文武百官,一個月的工資也差不多隻有20兩銀子,也許聽到20這個數字,你並不會感到工資很多,但如果按照今天的貨幣來核算,差不多就是四萬元人民幣了。一個月能夠有4萬人民幣,在今天也能夠擁有很不錯的生活水平了。

古人外出吃飯,留下銀子就走,為何店小二不清點也不攔著?

因此,在古代,如果是有客官吃了飯直接將銀子放在桌子上就走人,一般來說都是大手筆的客戶,他們扔下的銀子一般也比實際的花銷要多,一般店小二看到這樣的情況,一是心中竊喜,二是抱有膽怯心理,如果他們追上去詢問是否把錢付合理了,很有可能會得罪到這位富人或是地位高的人,下場很慘。

古人外出吃飯,留下銀子就走,為何店小二不清點也不攔著?

當然,即使是有錢人,也不會貿然將很高價值的銀兩甩下,因此,為了清楚的分辨銀子的價值,古人發明出了一個新型工具,那就是——戥子,它是測量銀兩價值最理想的工具。一般商家都會自備一把戥子,而有的客官也會自己準備。當需要付錢的時候,價值就會被換算成一定重量的銀兩,而商家或是客戶就會自行將銀兩裁剪,如果本來手中的銀子重了,就裁剪下一小塊,輕了就在從其他銀兩上裁剪下一小塊補齊。不過,這的確是非常麻煩的一件事情,對於普通的客戶來說,他們自然是即使麻煩也不想自己受到損失,但那些有錢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可不願意麻煩,所以很多時候都是撂下一塊大點的銀子直接走人。

古人外出吃飯,留下銀子就走,為何店小二不清點也不攔著?

不過也有特殊情況的存在,那些店小二不攔的人裡,也有一部分是店裡的熟人,基本上天天都在店裡吃飯的人。這樣的人偶爾多給點少給點已經成了平常事,店小二不會太過在意。畢竟一個常客能夠帶來的利益價值,可遠遠要高於偶爾的缺斤少兩。而熟能生巧的道理我們也都明白,店小二在每天的收銀過程中,早就衡量的清楚每塊銀兩的價值了,基本上透過肉眼就能夠分辨出銀兩值多少錢。因此,店小二不攔截客戶的原因,也有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能夠清楚的辨別出銀子本身的價值。

古人外出吃飯,留下銀子就走,為何店小二不清點也不攔著?

總結來講,我們在影視劇中常常看到的,客官們離席後直接放下銀子,而店小二不攔截這樣的情況,在古代應該是真實的情況。而客官之所以不攔截的原因,一是因為得罪不起客戶,二是因為是常客沒必要攔截,三是因為客戶放下的銀兩他們僅憑肉眼就能辨別是否足夠,四是富有人家的客戶一眼就都認得出,他們放下的銀兩一定更充足。如此,我們便能理清古人放下銀子就走的原因了。而今不會再有這樣的情況出現,也是因為大環境的改變,我們的貨幣的改變,那時候的這種情況,也就再也不會出現了。

參考資料:《將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