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京劇是國粹,豫劇是地方戲,為何感覺喜歡豫劇的觀眾更多呢

2021-11-29由 娛樂那些事哦 發表于 畜牧業

豫劇是戲劇嗎

京劇是國粹,豫劇是地方戲,為何喜歡豫劇的觀眾更多呢

京劇改音唸白太多,真正懂韻味的人少之又少,加之國家承認一定的文化高度,導致於魁智、李勝素、胡這樣的大師和胡文閣這樣的傳承者已經不可能走進尋常百姓家,撂地演出,反觀豫劇,像李樹建、劉忠河、金不換這樣的豫劇大師,仍活躍在農村古會、甚至田間地頭,謙卑的態度,更是讓豫劇大師桃李滿天下,後繼有人。京劇其實最適宜於衣食無憂的閒人欣賞,京劇的來源就是徽劇進京後迎合八旗子弟的百無聊賴的生活而產生的。京劇不能稱為國粹,從它的受眾群體來看,被稱為糟粕比較貼切。

京劇是國粹,豫劇是地方戲,為何感覺喜歡豫劇的觀眾更多呢

京劇是國粹,豫劇是地方戲,為何感覺喜歡豫劇的觀眾更多呢

京劇是國粹,豫劇是地方戲,為何感覺喜歡豫劇的觀眾更多呢

京劇是國粹,豫劇是地方戲,為何感覺喜歡豫劇的觀眾更多呢

京劇是國粹,豫劇是地方戲,為何感覺喜歡豫劇的觀眾更多呢

京劇是國粹,豫劇是地方戲,為何感覺喜歡豫劇的觀眾更多呢

京劇就是佔了一個“國粹”,這倆字就架子太高了,看看甘肅,陝西的秦腔,大街上碰到的老百姓都能隨便吼兩句,這才是藝術的傳承,京劇喜歡閉門造車,沒落甚至滅絕都是情有可原。一,京劇是看角的藝術,沒什麼好角看戲的人自然就少了。二,媒體當下推崇最多的是年輕人的娛樂節目,通篇小鮮肉忘了老年人喜歡的節目尤其少了較好的京劇劇目,三,普及不夠,青少年聽的見的少,談何喜歡,劇場票價拉開了觀眾距離,熱鬧人多的京劇票房和冷清劇場成了鮮明對比!

京劇是國粹,豫劇是地方戲,為何感覺喜歡豫劇的觀眾更多呢

有創新才有發展。自從樣板戲後,京劇恢復了傳統戲,各院團演來演去也就那麼幾齣,時間長了,觀眾就會有審美疲勞。另外一個原因是,各流派自成一脈,只講傳承不講借鑑,慢慢變成業內專業人士的小眾審美,漸漸遠離大眾。墨守成規,孤芳自賞,為迎合市場,眼花繚亂的服化美以及廉價的拔高音也未能挽救京劇走向式微的頹勢,也只能保留在非遺專案名冊裡。可是有個現象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張火丁。作為程派領軍人物,不炒作,無緋聞,臺風穩健,身段優美,唱腔一流,只要演出,一票難求,紅遍全國。看她的戲是一種全新的感受和體驗。

京劇是國粹,豫劇是地方戲,為何感覺喜歡豫劇的觀眾更多呢

不是說改革開放嗎?為啥京劇還那麼守舊,抱著上百年的老程式、老腔調、老故事不放,在臺上咿呀哼唧,有多少人願聽,而且聽得懂?樣板戲為京劇改革開闢了一條寬廣大道,但有些人,抱著封建殘餘的糟粕不放,關起門來,自娛自樂自癮,也從骨子裡排斥樣板戲。一句話,京劇不改革,不走和人民大眾相結合的道路,全是白搭。

京劇是國粹,豫劇是地方戲,為何感覺喜歡豫劇的觀眾更多呢

觀眾群體從六十年代開始逐漸斷檔了。再加上進入八十年代後,生活和工作節奏加快,多元化的流行的藝術形式大行其道,再也沒有新的京劇觀眾接續上。觀眾的缺失是最重要的。不是玩意兒不好。比如我,家裡老人根本沒有喜歡京劇的,我從九十年代開始偶然聽到幾段唱腔,就喜歡上京劇了。但也只侷限在唱腔的欣賞;念做打,還不太會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