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2021-11-28由 天天見的江大寶 發表于 畜牧業

承前啟後下一句是什麼

最近在讀許知遠的新書《青年變革者:梁啟超》。這本歷時三年完成的書,讓我感受到了身為一位知識分子的時代思考。

許知遠憑藉自己的智識和個人經驗,透過記錄一個時代變革者的傳記,藉此追溯近代中國的轉型脈絡,來呈現中華近代史這波瀾壯闊的一頁。

書中有個情節特別打動我:“譚嗣同八月七日進入公使館,隨身攜帶了著作與詩文、家書的稿本數冊,請求梁啟超儲存。他勸梁東渡日本,自己則選擇留下,並以程嬰與杵臼、月照與西鄉這兩個例子來慰藉梁與自己,分別透過一死一生來踐行理念。”

【注:月照是明治維新時期的和尚,西鄉是指明治維新的大臣西鄉隆盛。二人都主張推翻幕府統治。勤王的革命行動失敗後,二人在西南薩摩海邊投海自盡,月照圓寂,西鄉存活。後來西鄉隆盛輔佐明治成就維新大業,成為明治三傑之一(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

程嬰,春秋時期晉國人,藏匿並撫養趙氏孤兒的著名義士。公孫杵臼,趙朔的門客,為了搜孤救孤而獻身。

暫時脫離危險以後,程嬰對公孫杵臼說:“今天這一次搜查沒有找到,以後一定還會再來搜,該怎麼辦?”公孫杵臼問程嬰:“扶立遺孤和死哪件事更難?”程嬰說:“死容易,扶立遺孤很難。”公孫杵臼便說:“趙氏先君待您不薄,您就勉力去做那件難事;我去做那件容易的,讓我先死吧!”】

“在另一則更為生動的回憶裡,譚嗣同還說,海外有很多廣東華僑,梁啟超可以鼓動他們,建立新的變革基礎,而自己作為一個言語不通的湖南人,發揮不了作用。說完這些,他們‘遂相與一抱而別’。”

這個生動的畫面,透過文字躍然而出,深深觸動了我。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我常常在想,如果換了自己,在那個覆巢之下無完卵的國家危亡之際,是否有挺身而出,慨然赴死的勇氣?

回到當下,聯絡自身,真的要感恩生長在和平年代,我們能夠安居樂業,高談闊論。

歐洲的崛起,始於14世紀到16世紀的文藝復興,之後隨之而來的是18世紀的工業革命。

隨著西方以科技為代表的工業時代崛起,中國“閉關鎖國”式的夜郎自大讓中華民族走過了近百年的屈辱史。

從19世紀末的“戊戌變法”到1919年的“五四運動”,中國人抗擊外辱,“師夷長技以制夷”,自強不息。越瞭解歷史,越以身為一名炎黃子孫而倍感驕傲和自豪。

用世界的眼光觀察中國,用中國的包容看世界,相信在痛定思痛,發憤圖強之後,中華民族必將迎來新的復興和騰飛。

中國夢,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許知遠在《十三邀》蔡瀾的訪談中,曾經發出這樣的自省:

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讀聖賢書,所為何事?

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讀聖賢書,所為何事?

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讀聖賢書,所為何事?

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唯有堅持,方可卓越;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承前啟後,繼往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