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劍廬詞話】詞的結構與小令作法

2021-11-28由 劍廬詩詞 發表于 畜牧業

令字的結構是什麼結構

【劍廬詞話】詞的結構與小令作法

一、詞的結構

詞的結構與詩的結構,包括其它文體都是相同的。詞的四拍同樣契合詩的起、承、轉、合。

寫好一首詞,首要考慮的便是詞的結構,也即詞的每部分應該安排什麼內容。好的結構能夠使人始終在你營造的意境裡,跟隨著你的句子流轉,能夠有效的引起讀者的共鳴。不過詞曲之道,並非遙不可及,所謂好的結構,只要是你稍稍注意就可以做到。

結構通常是針對中長調而言的,小令因其篇幅短、用筆少,不需要過多考慮結構的問題。一般而言,小令通常在三四句話內就完成了意思的表達,因此常用來描寫某個特定的場景、某個瞬間的心理,其用語相當言簡意賅。因此對小令來說,要的是快進快出:起句要能使讀者迅速進入你的情感,結句則要意在言外、重筆點題,萬不可講意思說盡,要使讀者讀罷仍能情思繚繞。

如溫庭筠的名篇《望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起句便將狀態地點點出,寥寥數字就勾勒出全詞的概況,而結句

“腸斷白蘋洲”有愁有恨,又精煉自然,故能引人遐思。要特別指出,起句勾勒,貴在點出最重要的資訊,就如同一副畫,你要在一兩句描繪完整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寫的是你在看這幅畫時第一眼關注的東西,你最先關注的也是讀者最容易想到的,至於畫的部分讀者能夠自行填補,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如前面所寫“梳洗罷,獨倚望江樓”便點出了整幅畫最引人注目的點,至於江什麼樣、遠處山際天邊等等能夠自然而然的在讀者腦海中浮現。而初學者往往在這裡糾纏不清,生怕別人看不明白,用很累贅的語言描述,讓人看了頓覺乏味。

詞的結構模式,有很多種。但無論哪一種模式,都離不開起承轉合。

【劍廬詞話】詞的結構與小令作法

二、小令的寫法

小令須突然而來,悠然而去,雖然只有幾句話也要曲折含蓄,有言外不盡之意。著一直語、粗語、鋪排語、說盡語,便索然無味了。

寫小令起句要精煉,不可鋪陳渲染,比如用小令寫春歸,首句直接點題說春去即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例如選用《憶江南》來寫春歸,首句即可寫

“春又去”,直接自然,以下三句用來分別從二到三個點來刻畫傷春情緒,最後結句用深情或者幽景句結束,轉承自然。

小令,因為其字數比較少,所以在寫法上不適宜細水長流,只要抓住一個情景,物境,心境,把要要抒發的或要描寫刻畫的事物放映出來就行了。所以主要以描寫為主,也不用像長調一樣大費周章,精心佈置。

比如白居易的《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他抓住一個字“憶”全篇就圍繞這一個字來展開描寫,透過對過去美麗江南的描寫“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來表現作者對江南的嚮往思念。

又比如李煜的《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此詞作者李煜《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離別愁有多種,作者李煜抒發的是亡國之愁,已經不是一般“亂絮飛花”等一般意象能夠完全展現作者心裡的痛楚,所以必須要跳出這個“圈子”,透過另一種表現手法來表現作者心裡的亡國之痛。

全詞上闋寫景,下闋言情,其實上下闋均為悽婉之情所籠罩,產生一種淒涼意境。上闋情隨景生,情景交融;下闋從具體描寫到

“剪不斷,理還亂”感情到達極制,無法形容。作者百般寫情,透過營造出一種情境來表達自己的亡國之痛,感人至深。

所以透過這個例子,我想告訴大家的是

我們在寫小令應該要注意心境與情境的相合。因為小令有短小精悍的特點,所以我們在做小令時,就應該注意先立意,把握要描寫的事物或要抒發的感情,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抒情的主要心裡情緒;寫景的主要是物像選擇)去選擇合適的

“意境”來抒發自己的感情或描寫所見的物境。尤其特別要注意一定要立足於一點去寫(立意不能散,不能無)。

【劍廬詞話】詞的結構與小令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