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鉤端螺旋體病,主要由致病性細菌所致,症狀有高熱,淺淋巴結腫大

2021-05-14由 菁菁醫生 發表于 畜牧業

人得鉤端螺旋體怎麼檢查

導語:

鉤端螺旋體病(簡稱鉤端螺旋體病),是由多種致病性細菌所致的一種急性傳染性疾病。它屬於自然疫源性疾病。

鼠、豬是主要的感染源。在全世界都很流行,尤其在東南亞。該病在我國大多數省、市、自治區存在並流行。

鉤端螺旋體病,主要由致病性細菌所致,症狀有高熱,淺淋巴結腫大

01

導致鉤端螺旋體病的因素是什麼?常見的症狀有高熱,全身痠痛無力

1、高熱,全身痠痛無力

症狀主要有高熱,全身痠痛無力,

結膜充血

,腓腸肌壓痛,淺淋巴結腫大等。大多數患者在

感染期恢復

,少數患者可能出現多種遲發性疾病,如

發熱

、腦動脈閉塞性炎症等,與感染後的

過敏反應有關

2、病因

病原鉤端螺旋體為本病的病原。鉤端螺旋體細長,

絲狀

,圓柱形,有12-18個螺旋,有規律且緊繃,看上去像沒有

彈簧的帶子

。螺旋體的一端或兩端彎曲成鉤狀,使螺旋體呈 c型或

S型

。該電池的平均長度為6~10μ m,平均直徑為

0.1~0.2μ m

。鉤端螺旋體沿長軸主動旋轉。細菌絲狀體中心硬,

兩端軟

,滲透力強。

鉤端螺旋體病,主要由致病性細菌所致,症狀有高熱,淺淋巴結腫大

02

鉤端螺旋體病,在初期,中期各有哪些表現?

潛在時間為2-20日。因菌株及免疫水平不同,對

臨床表現

有直接影響。

1、初期

在這個時期,最顯著的表現是

發熱

,頭痛,全身乏力,結膜充血,腓腸肌壓痛和淺表淋巴結腫大。與此同時,還會出現消化症狀如噁心

、嘔吐

、厭食、腹瀉等,以及咽喉痛、咳嗽、

咽充血、

扁桃體增大等呼吸系統症狀。有些病人可能會有肝脾增大,出血的傾向。極少數患者有

中毒症

狀。

2、中期

病後3-14天,早期感染,中毒,感染後出現

器官損害,

如咯血,

瀰漫性肺出血

,黃疸,

大面積

面板粘膜出血

,蛋白尿,血尿,小管尿,腎功能不全,腦膜炎等。臨床表現為流行性傷寒、肺出血型、黃疸出血型、

腎衰竭型

、腦膜腦炎型。

鉤端螺旋體病,主要由致病性細菌所致,症狀有高熱,淺淋巴結腫大

3、恢復期

發熱消退後,各種症狀逐漸消失,但

少數病人

於數天後至3個月左右再發熱,此症狀稱為

發熱期延遲

。其症狀有發熱,眼部症狀,神經症狀和

脛骨發熱

03

檢查方法,主要有常規檢查,以及血液生化檢查和特殊測試

1、常規檢查和血液生化檢查

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總數正常

或略有增加

。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均高於黃疸患者。

尿檢病人

多為輕度蛋白尿、白細胞、紅細胞或管型,有黃疸的病人有膽紅素升高。一般來說,血清轉氨酶水平在前兩週

持續升高

,第三週逐漸降低。一個月後,血清

氨酶水平

可以升高,但升高的幅度與病情的嚴重程度

不一致。

轉氨酶升高的幅度不能直接反映

肝臟損害

。有一半的病人肌酸激酶(CPK)升高(平均為5倍正常值)。

鉤端螺旋體病,主要由致病性細菌所致,症狀有高熱,淺淋巴結腫大

2、特殊測試

兩種方法分別用於病原分離和血清學檢測。它們都是用已知的

鉤端螺旋體

抗原檢測血中的相應抗體,因此無法

早期診斷

。近幾年來,採用乳膠凝集抑制試驗、間接間接血球凝集試驗和間接熒光抗體染色試驗對出血早期鉤端螺旋體

行檢測

,並獲得了初步的早期

診斷結果

3、檢測

(1) 常規檢查

常規檢查顯示外周血

白細胞

和中性粒細胞總數略有

增加或正常

。黃疸血型常增高,白細胞總數一般為20×109/L,約70%患者有

輕度白尿

,呈紅色。通常血沉會增加。

鉤端螺旋體病,主要由致病性細菌所致,症狀有高熱,淺淋巴結腫大

(2) 採集病原學檢查

第1周採集病原學檢查和

分離血,

第2周採集腦膜炎患者腦脊液和尿液。離心後取血、腦脊液、尿等標本,作沉澱塗片。鏡下暗場或銀染或胺染色

顯示典型

的鉤端螺旋體。但陽性率較低。做熒光

抗體試驗

,特異性和敏感性都很高。上述樣品也可接種於含兔血清的

培養基中

,陽性率為30~50%,也可接種於幼豚鼠腹腔和

金筐中

,1周內發病或2周內死亡,採血及腹水培養後陽性率達

70%以上

(3)檢測抗原和抗體

凝集試驗以生活標準瘦體為抗原,與患者

血清混

。如果血液中有特異性抗體,就會出現凝集現象,這就叫

凝血試驗。

血清中的賴氨酸可溶解瘦體,這取決於血清稀釋度。在高稀釋度時,只觀察到凝集,而在低稀釋度時,

溶菌酶佔優勢

,因此稱為凝集試驗。一次凝集滴度達到或超過

1/400

,或早、晚雙倍血清滴度增加4倍以上即可確診。

發病

後1周出現,15~20天達到高峰。它可以持續多年,因此經常用於流行病學調查。

補體結合試驗檢測特異性抗體。效價1:20有

診斷價值

。此法雖不能分類,但抗體可在發病後

2~3天

內檢出,可輔助早期診斷。

鉤端螺旋體病,主要由致病性細菌所致,症狀有高熱,淺淋巴結腫大

04

鉤端螺旋體病,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治療,可採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1、一般處理

重視早起臥床休息,

飲食易消化

,保持體液及電解質平衡,如體溫過高,應反覆物理降溫至38℃左右。在家中、門診或住院期間,尤其是在6-24小時之內,要密切觀察病人的

情況

,防止青黴素治療後出現瀰漫性肺出血。患者尿用

石灰

和氯石灰消毒。

2、藥物治療

鉤端螺旋體血癥的早期治療主要以

服藥為主

。可以服用鎮靜藥。

腎上腺皮質激素

療法。

鉤端螺旋體病,主要由致病性細菌所致,症狀有高熱,淺淋巴結腫大

3、治療出血性黃疸

對輕、中度病人,在抗菌治療的

基礎上

,適當對症治療即可。對

危重病人

應加強後續治療。

4、治療腎衰等原發疾病

對輕症病人,在

抗菌治療

的基礎上,適當配合對症治療,大多數腎損傷都能自行恢復。對

危重病人

應行透析治療,同時注意

水電解質平衡

5、晚期治療

手術後

發生發熱

,反應性腦膜炎等併發症,一般採取

對症治療,

可短期緩解。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在

短期

內加入腎上腺皮質激素,很快就會恢復。

鉤端螺旋體病,主要由致病性細菌所致,症狀有高熱,淺淋巴結腫大

6、預後

該病因其臨床型別不同,其預後也有

較大差異

。輕症狀臨床病人預後較好,危重、住院病人

死亡率較高

結語:

預防和管理鉤端螺旋體疾病需要綜合措施,包括消除和管理動物宿主、

控制流行水源、消毒和個人保護。

此病的主要傳染因素是老鼠,以及其他的一些齧齒類動物。需要做好滅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