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第六屆廈門海洋環境開放科學大會(XMAS-VI)將於1月9日至12日舉行

2023-01-09由 精選熱點資訊 發表于 畜牧業

蠶用什麼感知周圍環境

探索科學之道路,遼闊、漫長,每一位探索者如黑夜中不懈閃爍的星,在浩瀚的科學海洋中照亮一方天地,而縱觀時間長河,無數位科學家匯聚在一起,構成了人類前進道路上的璀璨星河。

由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的第六屆廈門海洋環境開放科學大會(XMAS-VI)將於1月9日至12日舉行,本屆大會以“多學科融合解決方案,服務海洋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大會9日於上午8:00準時啟幕,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開啟一場海洋科學的群星盛宴。

會議網站:https://melmeeting。xmu。edu。cn/xmas/index。asp

XMAS-VI直播地址:https://v。ttv。cn/watch/xmas6

與此同時,9日上午9:00,70。8海洋媒體實驗室聯合東南衛視發起“2023全國首場海洋科學家面對面共話海洋健康發展”——XMAS-VI 雲端科普分會場暨“嘉庚”號2023首航直播活動,2023年全國首場海洋科學家面對面活動,即將拉開序幕!

微信影片號:

六場海洋學家的主旨報告 “超前點映” ,海洋環境科學不同領域的研究熱點 ,一睹為快。

橡皮鴨子的奇幻漂流

《可持續海洋觀測系統》

報告人:Juliet Hermes,南非開普敦大學教授

1992年1月,一艘貨輪在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島附近遭遇風暴,海浪將集裝箱捲入海中,超過 28000 只橡皮鴨子掉進了地球上最大的“浴缸”——海洋。

橡皮鴨子的奇幻漂流由此開始,它們在不同的時間點登陸不同的大陸,直到三十年後的今天,茫茫大海中還遊蕩著少數漏網之鴨。

這是一個充滿浪漫主義和冒險精神的故事,更有趣的部分是這些鴨子的漂流路線。事實證明它們並未均勻地向四周擴散,這一現象引起海洋科學家的興趣,從而將這場海運事故變成了科學界的意外之喜。透過追蹤這些小“浮標”,海洋科學家對洋流——這隻暗中驅動橡皮鴨的手——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厄加勒斯暖流是世界上最為強勁的幾股洋流之一,它強大的力量不僅給南非的東海岸和更深的內陸地區帶來了溫暖與溼潤的水汽,還會進一步影響南非甚至南半球其他區域的氣候。

除此之外,一部分厄加勒斯暖流將印度洋的溫暖高鹽海水帶入大西洋,進而在全球氣候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些特點使得厄加勒斯暖流成為海洋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

Juliet Hermes博士一直在從事洋流觀測和數值模擬相關研究,她的報告也將系統介紹厄加勒斯洋流。

捕魚不止影響魚

《捕魚行為對海洋生物地球化學迴圈的影響》

報告人:Eric Galbraith,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教授

我們生活在一個人口持續膨脹的世界,預計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超過97億(目前約為78億)。可悲的是,世界上每8個人中就有1個人吃不飽,大約有8億人每天在捱餓。

魚類是重要的食物來源,統計資料顯示,世界上每7個人中就有1個人是以海產品為主要的蛋白質攝入源。

然而,75%到85%的魚類資源已經達到或低於了可再生的臨界點,整個海洋都被過度捕撈,以致於種群沒有時間繁殖以恢復至原來的丰度。

此外,魚類數量的減少也並不是過度捕撈的唯一影響,還會造成海洋生物粒徑譜與生態系統的改變。

近年來,海洋魚類資源受到了捕撈、棲息地退化、變暖、缺氧、酸化等人類行為與全球變化的顯著影響,而魚群在海洋元素生物地球化學迴圈中的潛在角色與未來變化也正受到科學家越來越多的關注。

Eric Galbraith博士透過提取全球漁業觀察資料以及模型分析,研究了人類的捕魚行為對海洋魚類丰度的影響,以及這些影響對海洋生物地球化學迴圈的改變,他對海洋生態系統與人海耦合有著獨到、深刻的見解。

向大海“施肥”增加海洋碳匯

《鐵施肥等海洋碳移除方案》

報告人:Ken Buesseler,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工業革命以來大量二氧化碳排放進入大氣,加劇了溫室效應,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頻發等氣候環境問題層出不窮。

在全球碳迴圈過程中,覆蓋地球表面70。8%的海洋吸收了人類活動釋放的約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這一碳匯過程主要由海洋溶解度泵和海洋生物泵驅動。其中,海洋生物泵以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為起點,部分被吸收固定的碳最終下沉到海底實現封存。

鑑於海洋巨大的儲碳潛力,科學家們致力於尋找基於海洋生態系統的二氧化碳移除方法,其中,“鐵施肥”從“鐵”這一痕量元素著手。鐵元素密切參與浮游植物的生長過程,直接影響浮游植物的初級生產力,進而影響浮游植物對碳的固定效率。

因此,科學家們計劃向海洋中施“鐵肥”,促進浮游植物的大規模生長,推動海洋碳封存。然而,這項地球環境工程的實施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和困難。

Ken Buesseler博士正是這一領域領銜解決這些問題的科學家之一,他的報告將分享海洋鐵施肥未來的研究方向。

深海里面有什麼

《深海生物多樣性的挑戰與機遇》

報告人:Lisa A。 Levin,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教授

儘管我們所看到的海平面萬里如一,但表面之下的海底地貌卻複雜多樣,其壯觀程度一點也不遜色於陸地,既有一馬平川的深海平原和盆地,又有層巒疊嶂的海山和海嶺,還有“咕咕”冒氣的海底冷泉和熱液系統。

在陽光難以觸及的深海王國中,豐富的海底地貌為多樣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棲身之所,這些深海居民有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單細胞動物如有孔蟲,小型底棲動物如沙蠶等,有大型游泳動物如深海鯊魚及其他魚類、烏賊,甚至還有美麗壯觀的冷水珊瑚等。

除此之外,更有許多未知的生物,構成了深海的神秘與迷人。但是,如此神秘迷人的深海也正在遭受著全球氣候變化及人類資源開採的干擾。

Lisa Levin博士長期致力於深海研究,她關注陸架邊緣海不同系統的生態學,以及氣候變化和資源開採對深海脆弱的生態系統所帶來的影響。她的報告將介紹更多的深海生物多樣性及21世紀深海生物多樣性的挑戰與機遇。

浮游植物的“向光而生”

《光碟機動過程揭示矽藻的分子奧秘及其在海洋環境中成功生產的原因》

報告人:Angela Falciator,法國IBPC(巴黎物理-化學生物學研究所)微藻葉綠體生物學和光感知實驗室主任

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初級生產者,是海洋食物網的基礎。而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但超過浮游植物吸收能力的光會導致其細胞發生氧化應激反應,甚至引起細胞死亡。

因此,浮游植物進化出了一個複雜的系統來檢測和響應環境中光的變化,包括光感知能力及非光化學猝滅等。研究海洋浮游植物的光碟機動過程意義重大,可以促進對光支援生命活動機制的理解。

矽藻,作為浮游植物的重要類群,透過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量約為全球總量的五分之一, 超過了熱帶雨林的固碳量。

Angela Falciator博士致力於研究微藻的光感知能力與光碟機動過程的相關機制,她帶領的團隊透過模式生物三角褐指藻和隱秘小環藻,對矽藻響應光變化開展了多方面研究,以揭示光如何影響浮游植物的生命及浮游植物響應光的動態過程。

人類的海洋“氮足跡”

《海洋氮迴圈》

報告人:Haojia Ren/任昊佳,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副教授

氮是生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元素之一,是生物體中蛋白質、核酸、光合色素等有機分子的重要組成元素。自然界中的氮以單質和各類化合物的形式在不同功能類群生物的介導下相互轉化,構成複雜的氮迴圈過程。

對於大多數海洋環境而言,氮元素的供給是初級生產力和有機物輸出的主要控制因子,從而調控大氣CO2濃度,與全球氣候變化有著密切聯絡。

而人類活動的不斷加劇對全球氮迴圈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世界範圍內人工氮肥的生產和使用在大大增加糧食產量的同時,也干擾了氮的遷移轉化過程。

我們如何在龐大的體系和複雜的過程中探究人類活動對於海洋氮迴圈和收支的影響呢?答案之一是氮同位素示蹤,透過研究有孔蟲和珊瑚保留的氮同位素資訊,重建區域和全球海洋的氮固定過程,追蹤區域海洋的氮源變化和評估海洋環境中人為來源氮輸入貢獻。

任昊佳博士長期從事海洋氮迴圈的研究,她的報告將從氮同位素的視角,探尋人類活動在海洋氮迴圈中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