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土耳其態度逆轉為哪般

2022-12-31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畜牧業

土耳其信基督教有多少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

【國際觀察】

今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土耳其在國際舞臺上表現活躍。土耳其不僅拒絕參與美西方的對俄製裁,還以調停者身份積極斡旋俄烏衝突。這一系列事件中,土耳其最令人矚目的舉動之一,就是在芬蘭、瑞典加入北約問題上的態度反覆。

芬蘭和瑞典在今年5月提出加入北約的申請後,作為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明確表示反對。5月中旬,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公開表示:“任何試圖說服安卡拉改變立場的努力都將是徒勞。”但到了6月28日,土耳其態度發生了180度轉變。土耳其、瑞典和芬蘭三國領導人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西班牙馬德里進行談判後,土耳其表態同意瑞典和芬蘭兩國加入北約。

“向西看”,一把辛酸淚

土耳其當初堅決反對兩國加入北約,後來又態度逆轉,看似前後矛盾,實則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土耳其當初反對,明面上的理由是芬蘭和瑞典支援庫爾德人獨立運動,但實際上既有發洩內心不滿的情緒宣洩,也有待價而沽的理性計算。

所謂情緒宣洩,就是土耳其藉機對始終不能加入歐盟發洩不滿情緒。現代土耳其自立國以來便確立了“向西看”的對外戰略,不僅經濟和外交向西方靠攏,而且政治和社會習俗乃至穿著打扮都“全盤西化”。然而,在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世界眼中,信仰伊斯蘭教的土耳其始終是個異類,因此對土耳其始終懷著“合則用,不合則棄”的實用主義態度,僅僅將土耳其視為實現自身利益的戰略工具。

這在安全問題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土耳其扼守黑海出海口,被外界視為掌握著“俄國房間的鑰匙和大門”。早在二戰結束後不久的1953年,西方國家就將土耳其拉入北約,看似是保衛土耳其安全,實則將其推至西方遏制蘇聯的前線位置,隨時可以用作擋箭牌,真正保護的是歐美國家的安全。冷戰初期,北約軍隊將土耳其境內多個地方作為重要海軍基地,還在土耳其境內部署先進的“朱庇特”導彈,將土耳其建成堅固的反蘇堡壘。到20世紀60年代,緣於美蘇私下交易,美國決定從土耳其撤出“朱庇特”導彈,並未考慮土耳其的感受。

冷戰一結束,西方國家便開始對土耳其橫加指責。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土耳其因地處前沿又變得“有用”了,西方大國忙用一批淘汰下來的舊武器“鼓勵”土耳其。海灣戰爭打完後,土耳其再次“貶值”,西方國家開始追查那批舊武器是否用於鎮壓庫爾德人。西方對土耳其態度的反覆無常,應驗了中國一句古話:“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在加入歐盟問題上,土耳其更是“一把辛酸淚”。早在1963年,土耳其就在建立歐盟協議上簽字﹐並被確定為潛在成員國,但直到1999年才獲入盟候選國資格。2005年土耳其入盟談判啟動,何時結束卻遙遙無期。相比之下,中東歐國家甚至很多前蘇東社會主義國家的入盟境遇都比土耳其強。2002年,馬耳他、塞普勒斯、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10國同時加入歐盟。今年俄烏衝突爆發後,歐美國家全力援助烏克蘭,並啟動烏克蘭加入北約和歐盟的快車道。這種做法更令土耳其難以釋懷、憤懣不已。

“向東看”,三百年土俄情仇

正所謂“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歐盟與土耳其實際就是“買賣”關係,有利可圖時則好,無利可圖時則差。歐洲國家的“雙重標準”和歧視做法令土耳其怨憤日增。土方認為,自己對北約的貢獻有目共睹,但西方在回報土耳其時卻極其小氣和勢利。此前有民調顯示,65%的土耳其人不認為土耳其能夠最終加入歐盟,近半數受訪者感覺土耳其並非真的是西方世界一部分。2002年埃爾多安上臺後,土耳其日趨從“向西看”轉向“向東看”。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後,土耳其處處與西方國家對著幹,拒絕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就是其發洩不滿情緒的一個具體體現。

但必須看到,土耳其拒絕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包含了待價而沽、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利益計算。土耳其拒絕兩國加入北約,不僅可以提高其在西方世界的存在感和話語權,還在客觀上鞏固了其與俄羅斯的友好關係。從歷史角度看,土俄關係只能用“敵對”來形容。沙俄為奪取南下出海口,與當時的奧斯曼土耳其進行長達數百年的戰爭,17世紀後的300多年來,雙方共爆發27次戰爭,土方三分之一的戰死者都死於對俄作戰。土耳其從奧斯曼帝國廢墟中新生以及蘇聯推翻沙皇統治,並未終結土耳其的地緣政治噩夢。二戰尚未結束,土耳其就成了西方與蘇聯爭奪的前沿。1944年10月11日,斯大林與丘吉爾談判時提出涉及土耳其和黑海海峽的政策問題,並提出重新修改蒙特勒公約(管理海峽)等要求。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一度退出中東,但近年來重返中東步伐加快。尤其是2015年俄羅斯出兵敘利亞,與矢志“重返中東”的土耳其迎頭相撞。2015年11月,土耳其擊落一架俄戰機,雙方近乎爆發熱戰。但在2016年7月5日土耳其未遂政變事件中,多虧俄羅斯提供的情報,埃爾多安才躲過一劫。在此之後,土對俄態度逆轉,雙方關係越來越熱絡。俄烏衝突爆發後,土耳其拒絕站在西方一邊制裁俄羅斯,還積極斡旋俄烏衝突,對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公開說“不”,對俄羅斯也算是還了一個人情。

面子、裡子,得失幾何

然而,對土耳其來說,反對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並非基於不可調節的結構性矛盾,或彼此有什麼深仇大恨。土耳其本質上仍是待價而沽,對西方國家“敲竹槓”,只要“價碼”合適,立場可以轉變。土耳其最終改變立場,主要原因就是其此前開出的價碼幾乎都被照單全收,土耳其可謂是既贏得了“面子”,也獲得了“裡子”。

一則,土耳其對西方世界的重要性重新得到體現。由於加入北約需要得到北約成員國“一致同意”,因此土耳其反對的話,北約“北擴”、從地緣上包圍俄羅斯的設想就難以落實。為此,歐美領導人紛紛進行遊說,瑞典、芬蘭兩國領導人更是親赴土耳其勸說,北約秘書長則積極撮合。土耳其一時成了西方外交場上的主角。對土耳其來說,其安全和發展都離不開西方世界,沒必要因反對瑞典、芬蘭加入北約而徹底得罪西方。因此,土耳其見好就收、適時改變立場,反而有助於加強其與西方世界關係,提升其在西方的影響力。

二則,土耳其的安全關切得到極大滿足。在內政問題上,最令土耳其頭疼的就是庫爾德問題。庫爾德人佔土耳其總人口五分之一,庫爾德獨立始終是困擾土耳其政府的棘手難題,而瑞典等北歐國家又是庫爾德人重要的海外聚集地。在6月28日三方最終達成的備忘錄中,芬蘭和瑞典明確承諾,在庫爾德問題上與土耳其政府進行多方面的充分合作,滿足了土耳其的核心要求。芬蘭和瑞典還同意解除向土耳其出口國防裝置的限制。美國也同意向土耳其出售最新型的F-16戰鬥機。由此,土耳其不僅可以更新老舊的空軍機隊,與美國的緊張關係也得到極大緩解。

土耳其的做法詮釋了“沒有永久的敵人,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一西方外交原則。這種做法看似無可厚非,但難免機會主義色彩,讓人留下“靠不住”的印象而心存戒心。得失如何,時間將作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