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曾侯乙編鐘出土,演奏方法失傳,解密全靠一隻小鴨子

2022-12-30由 書法田園 發表于 畜牧業

小鴨子怎麼叫如何讀音

1978年,湖北隨州。因空軍修建營房,在處理地基時,發現地下土質與周圍不同,後發現是一處墓葬。經考古人員發掘,曾侯乙墓重見天日。

曾侯乙編鐘出土,演奏方法失傳,解密全靠一隻小鴨子

曾侯乙墓發掘現場

剛剛開啟的墓室,內部被棺液填充。無處下手的考古工作人員正在一籌莫展之際,忽然“咕嘟”一聲,浮起一隻漆木製的小鴨子。工作人員用墓中一條圓木棍將小鴨子慢慢移到墓邊,原來是一件漆器,本來可能是作用盛放首飾的盒子。小鴨子漆紅色,腹部有圖案,憨態可掬。這是爭做墓葬出土的第一件文物。

曾侯乙編鐘出土,演奏方法失傳,解密全靠一隻小鴨子

漆木器小鴨子

當時可能沒人會想到,正是這個蠢萌的鴨子身上,攜帶著後來出土的曾侯乙編鐘的重大秘密。

隨著漆木鴨的出土,考古工作人員隨即就發現了3個木架上掛著的3組編鐘。這僅僅是曾侯乙編鐘的端倪。經過幾天的發掘清理,第二層20多件編鐘,第三層多件大型甬鍾以及支撐架子的銅人一一露出面目。至此,一套完整的、氣勢恢宏的編鐘再次呈現在世人面前。

曾侯乙編鐘出土,演奏方法失傳,解密全靠一隻小鴨子

陳列於湖北省博物館的編鐘

除編鐘外,曾侯乙墓還出土了大量的樂器、兵器、青銅禮器,其中不乏舉世罕見的國之重器。但毫無疑問,編鐘是其中最為耀眼的明星。這件兩千四百多年前的大型樂器,由65件青銅構件組成,音色如新,只比現代鋼琴少了一個八度。

曾侯乙編鐘出土,演奏方法失傳,解密全靠一隻小鴨子

編鐘出土時的照片

這件樂器出土後,文化部的音樂家隨即對其進行測音。1978年建軍節時,編鐘進行了出土後的第一次演奏,《東方紅》、古曲《楚商》、國外曲目《一路平安》、民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最後以《國際歌》壓軸收尾。整個過程中所有人都被它古樸典雅的演奏征服,陶醉不已。

而在此後,演奏曾侯乙編鐘的次數並不多,僅僅是在新中國成立35週年的1984,以及香港迴歸時的1997年。

曾侯乙編鐘出土,演奏方法失傳,解密全靠一隻小鴨子

音樂專家為編鐘測音

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在重視禮樂文化的古代,自然是國之瑰寶。但出土後,人們遇到了新的問題。

曾侯乙編鐘出土,演奏方法失傳,解密全靠一隻小鴨子

隨著歷史的發展,編鐘這一本來作為實用的樂器,逐漸變為國家盛典時的象徵,而它的實際操作方法也逐漸失傳。這帶來的問題就是,這個堪稱完美的珍貴文物,在現在即將面對無法出聲的尷尬。

或許有人覺得,演奏編鐘無非就是宮、商、角、徵、羽五音,還有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大呂、夾鍾、中呂、林鐘、南呂、應鐘這十二律。但是,如何奏出五音十二律呢?

要揭開曾侯乙編鐘演奏的秘密,這時候就要靠我們前文所提到的橫空出世的文物——漆木鴨。

曾侯乙編鐘出土,演奏方法失傳,解密全靠一隻小鴨子

前面我們說過,漆木鴨除了引人注目的造型,它的腹部兩邊還繪有圖案。經過清理,人們看清了上面繪的圖案——一邊是《擊鼓圖》,另一邊是《撞鐘圖》。《擊鼓圖》所繪的場景中,兩人敲擊的鼓在曾侯乙墓有出土實物,是一種帶底座的建鼓。

曾侯乙編鐘出土,演奏方法失傳,解密全靠一隻小鴨子

撞鐘圖

曾侯乙編鐘出土,演奏方法失傳,解密全靠一隻小鴨子

擊鼓圖

撞鐘圖上,樂師頭戴面具,手拿木棒,從側面敲擊編鐘。由此,考古專家想起打撈漆木鴨的木棒,以及發掘編鐘時散落在地上的丁字形木錘。

這時,人們恍然大悟,一幅《撞鐘圖》,讓人撥開雲霧看見天日。

曾侯乙編鐘出土,演奏方法失傳,解密全靠一隻小鴨子

複製的撞鐘圖

原來,編鐘需要多人合作,各自手拿木棒與木錘,透過敲擊編鐘發出聲音,而且,透過敲擊編鐘不同部位,一個鐘還可奏出兩個音。這才有了後來在重要時期的編鐘演奏,也才有了讓我們能夠聆聽到遠古遺音的可能。

曾侯乙編鐘出土,演奏方法失傳,解密全靠一隻小鴨子

現代演奏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