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高宏 | 操場邊的那孔石窯洞

2021-08-06由 隴東報社 發表于 畜牧業

土炕倒煙怎麼快速解決

高宏 | 操場邊的那孔石窯洞

(圖片來源網路)

1987年8月18日,我和妻子結婚,結束了自己人生中的單身生涯,用今天流行語說就是正式脫單了。

我們的婚姻雖非父母之命,但絕對是媒妁之言。別人介紹我們認識時,我在場部的子弟學校任教,她在下屬林業站的幼兒園上班,我們見面的機會不多,偶爾在週末見一面,差不多還要到老場部(機關)老岳父的辦公室兼灶房、宿舍裡去,在那裡見個面,順便蹭頓飯改善一下伙食。只要是我去,老丈人絕對會親自下廚,妻子打著下手,忙前忙後、做出幾個美味的菜餚,遇到一些節日還有殺雞甚至宰羊,來招待我這個準女婿,(記得當時的羊很便宜,殺了羊賣掉羊皮,羊肉就近乎白吃)每次吃飯,他老人家都會拿出好酒和我小酌幾杯,喝到酒酣耳熱之時,我也會仗著酒勁和當時還稱周叔的老人家開上幾句玩笑,常言道:吃了人家的嘴短,好吃好喝的時間多了,日子長了,這門婚事就不好推託,只能答應下來了。當然,這句是玩笑話,不足與老婆道也。

之前我和另一同事住在場部的一間(臨時)辦公室裡,一年後新校舍建成後,我們就搬到了學校新蓋的教工宿舍裡,兩個老師住一間。房子很大,但因為是剛剛建成,沒有乾透,裡面非常潮溼,被褥經常是前一天剛曬過,睡過一晚上,第二天早晨起來一摸又溼漉漉的。

結婚後,場裡非常照顧我,把學校操場邊一排石窯洞中的一孔分給了我,我就在這孔窯洞裡安了家。

聽老職工講,這排箍窯是當年石油農場時建的,最早是“五七”幹校學員宿舍,改農還林後,建校初期又作過臨時教室。

窯洞坐北向南,後邊是長滿山桃樹的陽山,前面是學校的大操場,東邊是職工醫院。窯洞內很是寬暢,進了窯門,前邊是一盤土炕,後面是灶臺,所謂“鍋臺連炕,煙囪朝上,冬天不冷,夏天涼爽”。但實際情況是,夏天涼爽是真的,冬季裡若不生火爐,即便是把土炕燒得再熱,窯洞裡還是比較冷的,石箍窯和土窯洞還是有些差別的。所以每到冬天學校就要從黃陵煤礦拉煤回來,學校的教室、教職工宿舍、還有住在石窯洞的人都要靠生火爐來取暖。

一孔石窯洞,裡面擺放著結婚時在林場的小料加工廠訂做的一件大衣櫃、一件六鬥廚櫃、一張寫字檯、岳父還讓人給我們做了一個三人沙發。我們安了鍋灶、買了裝水用的大水缸和一些簡單的灶具,置辦好這一切,一個小家就算安置好了。在現在看來似乎有些簡單甚至寒酸,但在當時,對這一切很知足,置身其中,感覺到這個新建的小家簡約而溫馨。

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學,回到窯洞裡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始生火做飯,因為當時妻子已從林業站調到學校的學生大灶上,因為學生絕大部分都來自平定川、太白等幾個林場,和下邊的林業站,住宿的學生要在學校大灶上吃飯,這個時候正是學生開飯的時候,周內每天的兩頓飯都是我親自動手做。每天抽空去職工水井挑回水,劈好柴,當時在林場,燒的柴火還是很充足的。一般情況下還能有條不紊的將飯菜做好,慢慢享用,但遇到陰雨天或颳倒風,灶火的煙囪就冒倒煙,手忙腳亂,伴著煙熏火燎,飯沒吃進口,就已被氣的差不多半飽了。

這孔石窯洞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而難忘的記憶,每年春天,窯後背陽山上的山桃花開了,整個山坡上這裡一簇、那裡一片都是盛開的桃花,蜜蜂、蝴蝶繞著花枝飛來飛去,微風吹過,窯洞的周圍及窯裡都散發著山桃花的清香。

週末,約上三五好友來家中吃飯,我們索性把小飯桌搬到窯洞前的院子裡,幾個簡單的小菜,一瓶普通的辣酒,吃著喝著,海闊天空的諞著,藉著酒勁為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酒足飯飽後,一切爭議和不快又被忘的一乾二淨。

窯洞背後高一級的臺地上,也有一排石窯洞,是職工和家屬們的住宅。家家門前都有一個小菜園子,在他們的精心打理下,園子裡的辣椒、茄子、黃瓜等蔬菜在成熟的時候,似乎總是採摘不完,陳、賈、張幾位阿姨在每次摘菜的時候,總要送給我一些,前邊給的沒吃完,後邊的又送過來,那些純天然的、無公害的蔬菜的顏色和口味,現在想想都讓人口舌生津。

隆冬季節,外邊北風呼嘯,滴水成冰,關緊窯門,窯洞裡溫暖如春,坐在熱炕上看書,火爐子上的水壺嘴上冒著熱氣發出吱吱的聲響,一切是那麼的愜意……

星移斗轉,物是人非。幾十年過去了,一切都在變化,當年送我菜的幾位阿姨都相繼離開了這個世界。我住過的那孔石窯洞,因為無人居住,年久失修,如今已經成了危窯,想必最終也會坍塌,但這孔石窯洞和在窯洞裡度過的那段歲月,將永遠封存在我的記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