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蜀漢滅亡後,羅憲為何寧願投降曹魏,也堅決不願意投降東吳?

2022-11-30由 嗔痴歷史官 發表于 畜牧業

引喻失義是不是成語

蜀漢滅亡之後,劉禪已經投降曹魏,但是蜀國依舊還有一批忠心的將領在為蜀漢拼搏,除了我們熟知的姜維之外,還有羅憲、霍弋,他們都是愛國的,但是使用的方式有所不同。

明明蜀漢已經滅亡了,而東吳這邊向羅憲施加壓力,想要讓其投降東吳,奈何羅憲不管怎麼樣艱難,都始終不願意投降東吳,這究竟是為何呢?明明投降東吳和投降曹魏都是投降,為何羅憲卻那麼堅持呢?

蜀漢滅亡後,羅憲為何寧願投降曹魏,也堅決不願意投降東吳?

01

職責所在

在蜀漢滅亡前,劉禪任命羅憲前往巴東領軍,擔任閻宇的副將,後來隨著局勢緊張,閻宇奉命西援之後,就只剩下羅憲帶領2000兵馬鎮守永安了,換言之,此時羅憲就已經是永安的最高軍事長官。

永安對於蜀漢而言,位置可謂相當重要,所以就算蜀漢滅亡了,羅憲也要鎮守好永安,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永安百姓的安寧,並且為劉禪爭取最大優待,這是作為一個臣子,在當時那種歷史背景下能夠做到的最重要的事情了,也是一個臣子在當時的職責所在,為何這麼說呢?

我們先說鎮守好永安對百姓的好處,凡是戰爭,影響最大的其實就是百姓,現在蜀漢已經滅亡了,整個永安的所有穩定,都仰仗羅憲一人,一旦羅憲不管永安的安寧,直接撒手而去,那麼永安將會陷入一片混亂之中,不管是投機倒把分子還是悍匪,都會趁機在永安作亂,這樣一來,永安百姓必將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

羅憲身為當時永安百姓的守護者,不管是從職責還是心理而言,都不忍心眼睜睜看著永安百姓受苦,所以他必須堅持守住永安,這樣才對得起永安百姓對自己的信任,也對得起劉禪對自己的信任,更加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蜀漢滅亡後,羅憲為何寧願投降曹魏,也堅決不願意投降東吳?

再從劉禪爭取優待的角度來說,所有政治講究的都是利益交換,一個亡國之君,要是沒有一點籌碼和利用價值,那麼下場毫無疑問就是慘死,劉禪雖然已經投降曹魏,但是蜀漢還有很多重要地方沒有徹底投降曹魏,比如羅憲鎮守的巴東地區以及霍弋鎮守的南中地區。

這些地區對於曹魏而言,都是很有吸引力的,他們想要輕鬆獲得這些地方的歸降,就需要善待劉禪方可,當大家看到劉禪在曹魏得到優待之後,自然就會心甘情願主動投降曹魏了,但凡曹魏對劉禪態度惡劣一些,必然導致鎮守這些地方的將領起來反抗。

從這樣的角度而言,不管是臣子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言,還是為了劉禪的利益,都應該好好守住城池,只有城池完好,自己和劉禪的利益才能夠得到最大保證,但凡城池不再了,一切談判的籌碼也就沒有了,到時候的下場必然淒涼。

02

東吳不懷好意

東吳和蜀漢本是盟友,可是雙方又因為一些利益而發生過好幾次衝突,比如關羽之死就是雙方衝突的最明顯表現,為了大局,蜀漢一直都在忍受東吳,結果在蜀漢即將滅亡之際,尋求東吳幫助,他們還遲遲沒有反應,此事讓蜀漢將領對東吳早有不滿。

蜀漢滅亡後,羅憲為何寧願投降曹魏,也堅決不願意投降東吳?

不僅如此,劉禪剛剛投降不久後,東吳就帶領大軍來攻打巴東地區,當初支援的時候遲遲沒有反應,現在知道蜀漢滅亡了,反而迅速攻城掠池,這樣的行為無異於落井下石,羅憲也是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對東吳這種行為恨之入骨,別說投降東吳了,就算是和東吳好好說話,想必羅憲都絲毫不願意。

當然了,不僅羅憲不願意投降東吳,實際上東吳內部也並沒有真正招降羅憲的意思,他們的目的十分明確,那就是直接將羅憲等將領剷除,靠著暴力手段奪取蜀漢城池,就算是羅憲放棄抵抗主動投降,結局毫無疑問也是死路一條,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東吳善待。

羅憲等人都是聰明人,要是東吳真的有招降之意,想必就不會在整個過程中都那麼殘酷了,在蜀漢落難之際不願意迅速支援,如今蜀漢已經滅亡,還想落井下石,這樣的野心,任何一個人都是看得出來的,羅憲自然不願意成為炮灰。

蜀漢滅亡後,羅憲為何寧願投降曹魏,也堅決不願意投降東吳?

03

羅憲早已看透一切

一直以來,蜀漢和東吳都是盟友,雙方之所以聯合起來對抗曹魏,就是因為他們都清楚自己的實力,雙方任何一方都不是曹魏的對手,只有聯合才勉強能夠保全自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羅憲早已看透了很多東西。

對於東吳而言,他們就算真的想要羅憲投降自己,可實際上也不過是為了利用羅憲,讓羅憲的兵馬白白為東吳送死,一旦和曹魏開戰,受苦受罪的還是羅憲以及巴東地區的百姓,對於東吳而言,基本上沒有任何損失。

東吳的野心,羅憲早就看出來了,但是可惜他們有野心卻沒有能力,早在蜀漢沒有滅亡之前,大家就已經對局勢進行過一番研究了,東吳當時早已十分頹靡,根本就沒有能力對抗曹魏,只要蜀漢滅亡,東吳的滅亡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蜀漢滅亡後,羅憲為何寧願投降曹魏,也堅決不願意投降東吳?

既然東吳遲早都會滅亡,那麼羅憲投降東吳之後,就算東吳能夠善待他,並且重用他,可是最終東吳投降之際,自己又要再次跟隨他們投降,這樣一來,自己就相當於連續投降兩次,也就相當於連續兩次受到他人侮辱。

對於一個身經百戰且明白人性的將軍而言,羅憲自己不願意連續兩次受到羞辱,更加不願意讓自己的下屬以及百姓受到兩次羞辱。如果非要在投降東吳和曹魏之間選擇一個,那麼最佳的結果肯定是曹魏了。

再說了,劉禪已經投降了曹魏,此舉早已代表劉禪意圖,換言之劉禪就是希望羅憲等人投降曹魏,要是羅憲投降了東吳,從某種意義而言,則又屬於叛逆了,在忠君思想十分嚴重的三國,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羅憲自然是不可能做

蜀漢滅亡後,羅憲為何寧願投降曹魏,也堅決不願意投降東吳?

04

結語

羅憲不願意投降東吳而選擇投降曹魏,實際上不管從當時的現實利益,還是從後來的長遠發展而言,都是最正確的選擇,在蜀漢剛剛滅亡之際,不管是從巴東百姓、後主劉禪,還是羅憲自己的利益而言,堅守巴東都是最佳方案,而從後期投降的實際意義而言,投降曹魏必然比投降東吳穩妥,這一切後來的歷史也已經給了答案!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必刪,歡迎留下有趣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