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見證生態之變!看青頭潛鴨“出圈”背後的故事

2022-11-29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畜牧業

青頭潛鴨怎麼畫

非凡十年河北畫卷

青頭潛鴨頻現 見證生態之變

“你們看,這就是今年夏天我拍攝到的青頭潛鴨。它已經成為咱們這兒的網紅了!”9月29日,賀友順拿出自己拍攝的照片——遼闊的水面上,一群活潑可愛的青頭潛鴨在蘆葦叢中穿梭。

賀友順自幼在白洋淀邊長大。閒暇之餘,去白洋淀拍鳥兒,是賀友順最大的愛好。

據瞭解,青頭潛鴨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CR)”物種,全球僅餘1000只左右。

見證生態之變!看青頭潛鴨“出圈”背後的故事

今年夏天,賀友順在白洋淀拍到的青頭潛鴨。賀友順 攝

“青頭潛鴨雖然彌足珍貴,但這已經不是它第一次光顧白洋淀了。我第一次拍攝到青頭潛鴨是在2018年5月5日,當時沒想到白洋淀中還有青頭潛鴨。”賀友順回憶說。

今年7月,相關專家在白洋淀發現了青頭潛鴨繁殖現象。這表明,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已經在白洋淀“安家落戶”。

見證生態之變!看青頭潛鴨“出圈”背後的故事

白洋淀的秀麗風光。任樹春 攝

青頭潛鴨的“出圈”不只是在白洋淀,今年夏天,數百隻青頭潛鴨讓衡水湖也愈發靈動活潑。

“除了白洋淀、衡水湖,河北邯鄲永年、滄州南大港、張家口壩上康巴諾爾湖都出現過青頭潛鴨的身影。”水生態學學者、衡水學院教授武大勇說。

鳥類是環境的“生態試紙”。青頭潛鴨作為全球極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對遷徙和棲息環境極其挑剔。青頭潛鴨頻頻現身,充分反映出當地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更體現出河北省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不懈努力。

見證生態之變!看青頭潛鴨“出圈”背後的故事

青頭潛鴨在白洋淀中棲息。賀友順 攝

今年5月,河北省啟動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在白洋淀發現極危物種低斑蜻,在塞罕壩發現河北新記錄物種毒蠅鵝膏菌,在曹妃甸、黃羊灘、駝梁等保護區調查記錄了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重點保護鳥類。這些現象的發生,同樣也是河北生態逐漸向好的生動體現。

生態改善,絕非一日之功。近年來,河北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資料顯示,從2013年到2021年,河北省優良天數由149天增加到269天,重汙染天數由73天減少到9天;2021年,全省地表水國考斷面的優良比例達到73%,劣V類斷面全部消除;截至2021年底,河北省森林面積達9986萬畝,森林覆蓋率35。3%,草地面積2921萬畝。

見證生態之變!看青頭潛鴨“出圈”背後的故事

夏日的衡水湖綠意盎然。張忠悅 攝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除了白洋淀,塞罕壩機械林場也是河北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截至今年1月,塞罕壩機械林場首批簽發造林碳匯核證減排量18。275萬噸,已完成銷售16。2756萬噸,實現收入314萬元,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範例。

見證生態之變!看青頭潛鴨“出圈”背後的故事

塞罕壩機械林場的百萬畝林海。高俊虎 攝

天空湛藍,碧波浩蕩,林木蔥鬱,萬物迴歸……一幅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延伸閱讀

鳥類是環境的“生態試紙”

青頭潛鴨是雁形目鴨科潛鴨屬鳥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球僅餘1000只左右。

青頭潛鴨對棲息地環境要求高,它的到來,是對當地生態環境改善的有力佐證。

生態好不好,鳥兒先知道。鳥類是生物多樣性監測的指示物種,是地方環境優劣的“生態試紙”。鳥類種群數量的多少、種類的豐富程度,能客觀反映生態環境變化情況。

近些年,河北各地珍稀鳥類頻頻現身,包括白鵜鶘、黑鸛、東方白鸛、黃嘴白鷺、卷羽鵜鶘、黑嘴鷗、遺鷗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這正是河北省生態文明建設成績斐然的生動寫照,也是綠色發展的最佳見證。

主辦:中共河北雄安新區工作委員會

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

運營:河北日報報業集團

原標題:《見證生態之變!看青頭潛鴨“出圈”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