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蕪湖市灣沚區:水調山頭 望天田變豐收田

2022-11-20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畜牧業

圩內圩外是什麼意思

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金秋時節,蕪湖市灣沚區紅楊鎮種植的雜交水稻陸續成熟,稻浪翻滾,農戶們搶抓晴好天氣開鐮收割。近日,萬福村背吳自然村種植的晚稻也陸續進入成熟期,秋收秋種工作全面啟動。

蕪湖市灣沚區:水調山頭 望天田變豐收田

望天田變豐收田。灣沚區委宣傳部供圖

來到萬福村背吳自然村,一塊塊雜交稻田被秋日暖陽染成了金黃色,兩臺收割機正在田間穿梭作業、加緊收割,確保顆粒歸倉。“今年持續高溫少雨,影響了稻子生長。但得益於湯泊河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的實施,我承包的500畝農田順利從湯泊河提水澆灌了幾遍,保證了收成。”種糧大戶呂慶智十分感慨。原來他所在的萬福村背吳自然村位於紅楊鎮的東部半山半圩區,由於水資源分佈不均,農業生產效率低下,個別耕地長期撂荒,為數不多的“好田”,也是租金低廉。

從2021年開始,投資0。58億元的湯泊河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2021-2022年)正式啟動,建設者們熱火朝天,幹勁十足。專案建設中,透過整治溝渠22條,其中乾渠(溝)3條、支渠(溝)19條;其中清淤蔬浚總長41。78km,暢通圩區內水網,圩內圩外水系內外溝通、渠渠相連。透過新建堰壩及提引水工程等工程措施,提引外河水至山崗區,形成上下互濟、多元互補的供水格局。作為灌區專案建設的中心工程重建和平站,該工程位於半山半圩區的交接點萬福村萬福溝上,泵站建成後可以在枯水期提引萬福溝水入和平撇洪溝,進而補充下游和平撇洪溝及洋灘河生態基流,同時保障和平撇洪溝以西約 1。0 萬畝農田灌溉,形成“水調山頭”,引水補源潤丘崗的效果。

蕪湖市灣沚區:水調山頭 望天田變豐收田

灌溉。灣沚區委宣傳部供圖

湯泊河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專案於2021年冬開工,2022年4月份完工,剛交付給萬福村使用沒多久便遇到了旱情。萬福村黨總支書記吳仁進介紹,新建的和平站最大提水能力達3600方每小時,不僅極大地提升了萬福村的農業灌溉能力,還因耕種條件的改善,讓村內300餘畝撂荒地重新披上綠色“新裝”,如果按照早稻畝產600斤、晚稻800斤計算,一年可增產稻穀210噸,成為該村糧食生產新增長極,目前由於灌溉條件的改善,每畝耕地流轉費用平均提高了100元,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尤其今年旱情發生後,所有的專案設施都發揮了效益,提來的湯泊河水沿著一條條新修的溝渠順流而下,覆蓋萬福村4000餘畝耕地。“今年我們萬福村的水稻幹不掉了,收成有保障了。”吳仁進高興地說。

據吳仁進介紹,該專案還對萬福、竹嘴、鐵衝、和平、六橋等5座小型固定引水涵閘實施了更新改造,專案完工後,經各受益村商議,決定將五座引水涵閘交付各受益村民組組長、種糧大戶分片管理,並簽署託管協議。

吳可東是萬福站點的管理人,完成田間作業後,他來到引水涵閘進行日常維護工作。專案建成後,鎮水利水保中心專業人員為負責管理的村民們做引水涵閘維修維護、用電安全等相關培訓。“我現在操作很熟練的,平時遇到問題還能找鎮裡安排的電工給我們做指導。”有了灌溉水源,吳可東干勁十足:“2019年也是旱年,那時沒有這些好專案,湯泊河的水提不上來,村內的溝、塘、水庫全部幹得見了底,我們空有一身力氣無處使。今年不一樣了,有水了,我天天去田裡幹活。”吳可東預估,今年他的田地每畝產量能超過1100斤。

“下一步我們打算再積極爭取資金,將這個灌區專案的支渠全面整修一下,讓農田灌溉更流暢。”紅楊鎮水利水保中心主任龔有生介紹。萬福村的抗旱是整個紅楊鎮的縮影,今年旱情以來,紅楊鎮因地制宜,努力開闢抗旱水源。透過啟動舊自來水廠管網延伸及外河調水,有效解決了鎮域居民生活用水的問題;同時積極採購水泵、電纜等設施,合理控制鎮域內河湖庫塘水位,統一調配抗旱水源,保障了全鎮5萬餘畝耕地農業生產用水。(陸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