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真實、殘酷、羞恥……安妮·埃爾諾的語言之刀│諾貝爾文學獎

2022-10-07由 紅星新聞 發表于 畜牧業

兇狠殘暴的殘是什麼意思

北京時間6日19時,瑞典學院將202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法國作家安妮·埃爾諾,“因她勇敢而敏銳地揭露了個體記憶的起源、隔閡與集體壓抑”。

埃爾諾是法國當代著名女作家,1940年出生於法國濱海塞納省的利勒博納,在諾曼底的小城伊沃託度過童年。她從1974年開始創作,至今已出版了約十五部作品。

埃爾諾曾造訪過中國,目前在售的中文版作品只有《悠悠歲月》。不過,據瞭解,她的《一個女人的故事》、《一個男人的位置》、《一個女孩的記憶》中文版10月底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真實、殘酷、羞恥……安妮·埃爾諾的語言之刀│諾貝爾文學獎

埃爾諾的作品,多講述令她刻骨銘心的親身經歷。諾貝爾獎委員會主席稱:她用語言作一把刀撕開想象的面紗。但實際上,這把刀是一刀一刀解剖著自己。

這些令人深思的成長故事,伴隨著埃爾諾文筆間流露出的特有的“恥辱感”,反覆出現在她的作品中:社會底層的童年生活、與父母的關係、和異性的第一次戀愛、痛苦的血淋淋的墮胎經歷……

雖然部分讀者認為,埃爾諾的作品總是“僅限於”自身的成長經歷,且作品內容“過分”暴露與真實。但是,正因為她總從自身出發,所以讀者總是能從她的作品中找尋到心靈的契合。

正如她在《悠悠歲月》中文版序中所講述的:“我看到的一切,在卡車後部顛簸的工人,一些在公園裡散步的——往往由一個祖母、父母親和一個獨生子女組成的——家庭,和我當時正在提寫、你們拿在手裡的這本書產生了共鳴。”

真實、殘酷、羞恥……安妮·埃爾諾的語言之刀│諾貝爾文學獎

《悠悠歲月》圖書封面

父母

1940年9月1日,埃爾諾出生於法國濱海塞納省的利勒博納,她在諾曼底的伊沃託小城度過了她的童年及少年時光。

埃爾諾的父親出身僱農,後來在工廠當工人,婚後與她的母親在伊沃託的一處貧困的街區經營了一家咖啡食品雜貨店。為了讓埃爾諾擺脫低微的社會階層,脫離惡劣的生存環境,父母竭盡所能,沒日沒夜工作,最後將埃爾諾送入了法國魯昂大學和波爾多大學深造,進而獲得教師資格證,在中學講授現代文學課程。

然而,這樣“階級的跨越”卻成為了埃爾諾痛苦的來源——她開始與父母之間產生了不可調和的隔閡。於是,埃爾諾開始透過寫作來記錄並思考在她的成長過程中發生過的事情。

埃爾諾在1983年出版的《一個男人的位置》和1988年出版的《一個女人的故事》,分別講述了父親和母親的一生;其後又在《我沒有走出我的黑夜》一書中,以日記形式真實地呈現母親患有阿爾茲海默症後的兩年間,自己的心路歷程。

真實、殘酷、羞恥……安妮·埃爾諾的語言之刀│諾貝爾文學獎

諾獎揭曉後,德國萊比錫的書架上展示著諾獎得主安妮·埃爾諾的作品/圖據IC

埃爾諾接連出版的關於父母的書籍,都是將主人公放置在一個典型的小商販家庭環境中,目睹父母從小鄉村進入工廠務工,最後苦心經營一間小小的咖啡雜貨店,實現了從“農民”到“工人”到“小商人”的社會階層遷徙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工人階級”也幾乎成為埃爾諾作品的標籤。

埃爾諾偶然間得知,父母在她之前還有一個女兒,並且迫於經濟壓力,打算只養育這個女孩,但是這個女孩因病夭折了。“自己居然是父母孩子的‘替補’”,這樣的想法讓埃爾諾痛苦,進一步加深了埃爾諾與父母的隔閡。2011年,埃爾諾出版了《另一個女孩》,在這本書裡,埃爾諾透過給這位“得知該訊息的女孩”寫信的形式,寫出了自己的感受與思考,以及對“那個女孩”——其實就是埃爾諾自己的影響。

戀情

戀情,是埃爾諾作品中常見的主題,主要源自於兩部分:學生時期的墮胎經歷與戀愛體會。

埃爾諾在學生時期那段血淋淋的墮胎經歷,讓她痛苦萬分、難以釋懷。正因為如此,關於“墮胎”的故事反覆出現在她的作品中。《空衣櫥》(1974)、《她們所說的或者不說的》(1977)、《事件》(2000)、《女孩的回憶》(2016)都以不同的敘事形式及寫作技巧回憶了她的第一次性愛經驗及意外懷孕後帶給她的影響。在埃爾諾的認知裡,這是一段充滿恥辱的事情,甚至於1997年出版了一本直接命名為《恥辱》的書,講述埃爾諾成長經歷中一直藏在身體之中的羞恥感。

埃爾諾關於墮胎的經歷,曾被改編為由80後女導演奧黛麗·迪萬執導的電影《正發生》,在電影裡,學霸“安妮”的未來被意外懷孕所打斷,在禁止墮胎的社會,自行完成了一場血淋淋的墮胎,也成功奪回女性身體的自主控制權。

真實、殘酷、羞恥……安妮·埃爾諾的語言之刀│諾貝爾文學獎

電影《正發生》海報

儘管有過痛苦的經歷,但埃爾諾對於愛情,仍然存留著少女般的浪漫期待,在罹患乳腺癌後,她與馬克·瑪麗共同完成了《照片的運用》。在這本書的自序中,清早她看到自己與戀人隨手扔在地板上的衣物時,她欣賞到了獨特的“美”:“早上的照片是最動⼈的。我們的身體甩掉了這些物體,整夜都在它們墜落方向所形成的位置上。它們是已經屬於過去時代的慶祝活動的遺蹟。”

但同時,埃爾諾常常又在婚戀中感到迷茫,她在日記裡記錄了關於戀人的感受:“他把我從我這一代人中拉走了。可是我不在他那一代人裡。從前我不在任何地方。他是復活過去、使之變得永恆的天使。”當她獨自一人或帶著孩子散步時,她常常遺憾自己不再有內心化的權利:“我對什麼都沒有概念了,我不再試圖解釋我的生活”。然而埃爾諾又非常渴望擁有自我,“由於一種極度的自戀,我願意看到我在黑白照片上的過去,並且由此成為一個不是我現在的人。”

真實、殘酷、羞恥……安妮·埃爾諾的語言之刀│諾貝爾文學獎

安妮·埃爾諾/圖據IC

關於婚戀的經歷,她在《凍僵的女人》中,以小說的形式記錄了婚後真實的生活狀態,《淳樸的感情》和《沉淪》都講述了安妮的愛戀、人類心靈的慾望與羞辱,還有2002年出版的《佔據》,講述了在安妮決定結束一段與情人六年的關係後不久,得知情人又有了新人後陷入嫉妒之中不可自拔。

《悠悠歲月》

2010年,埃爾諾《悠悠歲月》中譯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部歷經二十餘年思考和推敲的傑作,使她當之無愧地居於法國當代第一流作家之列。

《悠悠歲月》的時間跨度有六十年,大到國際風雲,小到飲食服裝,家庭聚會,乃至個人隱私,無不簡潔生動。她透過個人的經歷來反映世界的程序,寫出了集體的記憶。一經出版就獲得了法國當年的“杜拉斯文學大獎”。埃爾諾採用“無人稱自傳”的方式,在自己回憶的同時,也促使別人回憶,以人們共有的經歷反映出時代的演變,從而引起人們內心的強烈共鳴。

真實、殘酷、羞恥……安妮·埃爾諾的語言之刀│諾貝爾文學獎

安妮·埃爾諾/圖據IC

在《悠悠歲月》的最後幾頁裡,埃爾諾提到,這部作品是從自己少年時期就開始的日記中受到啟發,從而創作了“無人稱自傳”的寫作方式。埃爾諾說:“私人日記是一種宣洩情感的方式,未經修飾的原材料。我很相信那些強烈的感情,它和日常的任務無關……記錄有另外的功能,在我的作品中有不同的功能,它們在我的作品中的狀態是坍塌不規則的,但是正是這些記錄,讓我可以拼湊成一個完整的作品。”

埃爾諾說,自己在《悠悠歲月》中,記錄的都是與社會和外界變化相關的客觀事實。“我有許多的記憶,但是這些記憶通常是透過讀和寫的方式重現的。有時是一些概念,有時是一些畫面,這些元素構成了我的作品。”

在埃爾諾的作品中,文字是一種活的生命的存在,她在寫作過程中,常常運用不確定性、中性寫作、互文性等後現代文學表現手法,客觀描述一些發生過的事情,從而給文字注入了更為豐富的內涵,大大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悠悠歲月》的譯者吳嶽添評價,安妮·埃爾諾的創作風格獨特,她用集體回憶錄的方式,描寫法國人特別是法國女性的集體經歷,並與當時的國內國際形勢結合起來,每代人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的生活和記憶。

在埃爾諾致中國讀者的一封信中,她說,我希望《悠悠歲月》能使中國朋友接觸一個法國女人及那個時代所熟悉的記憶,讓你們能感到,其實我們完全是在同一個世界上,時間同樣在無情地流逝。

紅星新聞記者 曾琦 實習記者 毛渝川 實習編輯 毛渝川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