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哆唻貓 9個初學爵士鼓一定要知道的問題

2022-10-06由 哆唻貓DOLAMO 發表于 畜牧業

軍鼓皮怎麼調

在學習爵士鼓的過程中,很多同學常常會遇到一些對新手來說較為棘手的問題,包括心理層面、技術層面以及初學者必聽的曲目等等。

哆唻貓 9個初學爵士鼓一定要知道的問題

1

老師,零基礎可以學習爵士鼓的課程嗎?

其實無論學習什麼課程,前面的進度在感受上算是很和緩的。問題在於,能否持續練習。因為無論是任何內容,到中後期,所有的篇章都是建立在早期所教的內容,假若早期沒有好好練習打好基礎的話,我比較擔心後面會跟不上。倒是前面一開始是完全沒問題的!

哆唻貓 9個初學爵士鼓一定要知道的問題

2

老師,你在學打鼓的那段日子裡有沒有遇到過一些比較糾結的情況,比如父母不支援或者對未來感到擔憂,如果有的話,你是怎麼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我應該每天都在糾結吧

! 哈哈哈,認真的! 這跟產業無關, 我們換個角度來說, 假如在打工的人都可以為了那份薪水每天上八個小時班, 你會為了你的音樂生涯每天付出多少心力? (不是要你每天練八小時。。 但這我們之後再說) 。當我開始這樣思考之後 很多問題似乎都不再是問題了。

3

老師,

solo裡面大部分都是快速的單擊嗎?單擊應該練到多快速以後才能打出像樣的solo?

單擊、雙擊都有,速度大概 220 - 240 就差不多了

。練鼓終生目標推薦是訂在

240。但說真的,技巧不難,需要的是時間以及毅力,但這隻佔大概一半的重要性,另一半還有協調以及音樂性。但以你問的方向,關鍵應該在於身體的協調,這應該會是你的第一個瓶頸,這部分我在接下來的課程會提到 :)。

4、

想了解一下如何調鼓?

與其回答你如何

tuning 倒不如回答你,是哪些因素影響音色。我們就以軍鼓為例子。大致上是由幾個部分組合起來:鼓框、鼓肚、鼓皮、響線等。我們就以最常見的:鼓框、鼓肚、鼓皮以及響線來說吧。

鼓框

影響音色部分主要是材質以及構造

。材質上來說:通常都是鐵或是木框。大致上來說鐵框比較穿透,比較脆亮,木框比較溫暖 比較渾厚、且共鳴上有他特別的韻味,但我會說聲音特色上已經完全改變。建議假如想要完全換一個感覺,可以從換框開始。當然木頭也有分種類,鐵也有,這裡等你有興趣我再回答。

鼓肚

這部分我也不提,因為等你買一顆軍鼓,沒啥好調整的

。。。

鼓皮

影響非常多,但講解起來也有點複雜。因為每個品牌的分類不同,但大致上來說,層數越多,反應越慢、聲音越穩定、泛音越少。上下鼓皮都有影響,而且影響很大。再來還有材質的分別,太多了,真的得要自己去嘗試。

響線

材質、接觸方式、條數

都有影響,但就講材質就好,一般軍鼓都是搭配鐵製響線,你們

可以試著換銅製響線,鼓的音色上整體會溫暖許多

但總的來說

建議就是先買一個便宜的配件來試試看。你沒有換過第一個,無從比較。所以我講再多,依然是我自己的感受。需要慢慢了解不同配件影響鼓的音色,進而藉由自己的耳朵好好的感受與尋找出自己喜歡的音色。

5、

老師,基本功單跳雙跳速度練習範圍,還有就是

4分、8分、還是16分音符?

這部分預計接下來的課自然會講解到。在此前,假如你想自行挑戰,我也是不反對。沒有既定範圍,永遠記得,

你是要演奏音樂,假如演得出來你想演的,那基本上就沒問題了

6、

鼓棒的選擇,我現在有

3付,有粗的有細的,哪種練基本功最好?

不同的材質、形狀、重心、質量對音色都有影響。

在搭配擦片上,音色會大有不同;在演奏鼓組時,音色也是大有不同。但說真的,這部分五年後再說吧,或是到時候你自己就會有自己的喜好了。

當你會問 “老師,我想讓我的 ride 聽起來再更乾一點,有什麼是可以在挑選鼓棒的上面可以有影響的嗎?“ 這時我再來解答也不遲,且也比較有意義。

7、

老師,踩底鼓使用腳尖吧?腳後跟一直抬著?

踩底鼓的方式基本上我沒有任何意見,

只要能夠做到我所要求的 。要 heel up, heel down 我覺得都很好

8、

踩底鼓到底要不要貼著鼓皮?

關於底鼓要不要貼鼓皮這件事,一切都是音色原則。我先講結論,

85% 的情況下都是不要貼 音色會比較好聽。以下詳細講解。

正常的底鼓,裡面是沒有塞東西的(但我相信在大家能夠摸到的鼓

99% 已經塞滿東西),也就是可以讓底鼓完整共鳴。

好離題一下,為什麼要塞東西,

專業的邏輯是為了調整底鼓的頻率,有點類似人工 EQ,通常是為了把泛音消除,或是讓桶身共鳴少一點

,但還有一個更常見的理由,

假如底鼓本身品質不好,或就是個便宜貨,那我寧願把所有鼓桶的聲音消除(畢竟那實在是不好聽),只取皮聲也就是把底鼓裡面塞好塞滿

現時情況是,

90% 的機會你能夠接觸到的都是品質不佳的低階鼓組,所以專業邏輯是與其多一點難聽倒不如少一點,基本上都塞滿了,但問題來了,假如在這個圈子塞習慣了,變成一種標準化流程,當你遇到好的鼓組時反而不會處理了(變成好像不塞就不對勁)。

所以這世界上很多東西是要去了解因果,學會之後就可以知道該如何判斷,讓任何樂器交到你手中聽起來就是比較好聽,所以也就會有人說過

tone 在手上這件事了。

*小觀念:尺寸越大的鼓,越吃木頭的品質

,講回來,所以當底鼓已經塞好塞滿,或是邏輯上就是要取皮的聲音時,基本上鼓皮會調相對較松(松到有紋路),此時你有沒有貼鼓皮其實都無所謂。因為鼓皮震動太慢,根本不會影響,加上裡面塞的東西邏輯上已經緊貼鼓皮,你的踩錘有貼沒貼真的沒影響。

也因此,大部分在教學的時候(一般教室或是一般鼓手會遇到的鼓組都是這樣的底鼓)都會偏向貼鼓皮。事實上,假如鼓皮是鬆的,的確,貼鼓皮的演奏方式,聲音的確會比較厚實。

接下來我要講更仔細。

其實所謂貼鼓皮與否,實際上真正影響的點不在於貼不貼鼓皮,

貼鼓皮在於 “抑制” 掉鼓皮的震動,也就是把剩餘的殘響悶掉

。但我在意的是你演奏的當下,是否是在把力道傳達到鼓皮的當下就釋放,而不是使勁的繼續踩壓進去,事實上我想要的是當下就釋放的聲音,因為那樣的鼓皮震動最自然。

我會講得那麼仔細是因為,有時候我會為了抑制鼓皮的震動,而故意在踩完第一下之後再黏回去皮上作悶音動作。但講到這邊實在是太複雜,且真的需要你真的對聽覺有認知上的差異,那才有差別,所以我才會說可以試著先以踩完離開鼓皮為要求練習。

好的我們再講回來,所以假如鼓皮是松的,我鼓錘接觸到鼓皮的當下沒有放鬆,繼續踩到底,那種聲音其實會是讓底鼓聲更厚實,在錄音上像是搖滾曲風、流行樂或是演唱會現場演出時常會用到。

在解釋了這麼一大串之後我真正想說的是,

唯有你會離開鼓皮的演奏方式,才能夠真正得到讓整顆底鼓共鳴的音色

。尤其是遇到越好的底鼓,你一定要有這樣的技巧,才可以把好的底鼓的音色展現出來(駕馭),甚至可以說假如你不會這樣的方式,那很抱歉,你只會讓好的底鼓聽起來比低階的底鼓還難聽,那倒不如還是調松吧(就只取皮的聲音)。

哆唻貓 9個初學爵士鼓一定要知道的問題

所以我們這一年還是先這樣練習,鼓錘碰到鼓皮後就把力量釋放,離開鼓皮吧!

9、

大概聽了老師給的歌單,都是偏爵士風的吧,除了首流行和嘻哈?

同學可以試著不要給音樂定義風格

意義不大,而且我怕反而會自己給了自己框架

。在這階段可以不用定義我覺得比較好。與其去分析你所學,倒不如去體會你所學。大部分人欠缺的應該是體會你所學,至於分析我倒是完全不擔心,只怕分析太多。

此外,我所分享的歌單,都是比較偏向爵士的音樂。這部分有點難解釋。

像現在很多人在聽的Fusion,對我來說有兩種:一種是爵士底融入搖滾曲風,另一種則是搖滾底融入爵士曲風。這兩種是完全不一樣的

。簡單要說也許前者是比較美國東岸會聽到的聲音,後者則是比較西岸。

如果舉例子的話,也許是:

Ari Hoenig vs Macro Minnemann

Eric Harland vs Tony Royster Jr。

Mark Guiliana vs Benny Greb

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上網搜一下這些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