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流傳千年的國民博彩——老少皆宜的鬥蛐蛐兒有哪些講究

2021-07-31由 縱橫錄 發表于 畜牧業

蛐蛐吃什麼壽命最長

導語:

博彩也被人們稱為賭博,在中國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中,博彩業也有著獨屬於自己的那一頁歷史畫卷,最早的賭博歷史可以追溯至殷商時代。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到春秋戰國時期,賭博已經成為了一項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走卒商販都極為熟悉的娛樂活動。

流傳千年的國民博彩——老少皆宜的鬥蛐蛐兒有哪些講究

一、風靡一時的“秋興”:頗有講究的鬥蛐蛐

鬥蟋的壽命一般只有百來天的時間,這也是在古代,鬥蛐蛐這種全國流行的娛樂活動盛行於每年秋季的原因,所以又被稱為“秋興”、“鬥促織”。

《詩經》有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古人對蛐蛐生活習性可謂是掌握得非常到位。秋季末期,就是抓捕鬥蟋的最好時節。而選擇抓捕的物件,也一定是要經過嚴密的挑選。

一般來說,鬥蟋只能是雄性蟋蟀,並且在鄉間農田裡常見的蟋蟀,很難能有一隻能成為鬥蟋場中的“蛐蛐王”。

如果是大戶人家或達官顯貴,會斥巨資派遣家中富有經驗的家丁到民間市場或鄉下去搜尋戰鬥力強悍的公蟋蟀來作為鬥蟋蟀的備戰選手;而家境平凡的普通人則只能自己動手,進入一些深山密林或曠野之中去尋找抓捕生命力頑強的野生公蟋蟀,如能抓到一隻“蛐蛐王”,賣給沉迷此道的富人們,則能大賺一筆。

流傳千年的國民博彩——老少皆宜的鬥蛐蛐兒有哪些講究

剛捕獲到的鬥蟋還不能立刻送到鬥蟋場中去博弈,需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培養。

普通人養的鬥蟋只能住在隨意編織的草籠之中;而在富人家,鬥蟋都是寶貝,住在象牙、金絲楠木、梨花木精製的籠中才能配得上它們的身份。同時,餵養鬥蟋的食物也必須精挑細選:羊肝肉、螞蟻卵等等高蛋白的食物才能滿足這些在鬥蟋場中大殺四方的勇士們。

為了提高鬥蟋的戰鬥力,人們往往還會尋來品相極好的母蟋蟀與之進行交配,刺激鬥蟋分泌更多的雄性激素,

更有甚者,透過給鬥蟋餵食帶有迷幻作用的藥草來達到讓鬥蟋發揮出超常戰鬥力的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培養的合格鬥蟋終於能進入場中博弈戰鬥了。鬥蛐蛐比賽中也有很多嚴格的規則:

首先,裁判需要根據鬥蟋的體型來進行比賽量級的劃分,這是為了避免在鬥蟋場中出現體型重量上“以大欺小”的行為。

然後,裁判將兩方的鬥蟋置於鬥蟋盆中,用蒸熟後特製的日菣草或馬尾鬃將兩隻鬥蟋引在一塊。由於雄性蟋蟀天性好鬥,這時兩隻蟋蟀就會開始一場慘烈的廝殺較量。一開始,鬥蟋往往會振翅長鳴給自己鼓勁同時起到示威的作用,然後才會進行下一步的撕咬撲殺。幾個回合之後,鬥蟋場中就會產生勝者,勝者趾高氣昂,而落敗的一方只能垂頭喪氣,更多的時候敗方一般會缺胳膊少腿甚至丟掉性命。鬥蟋的觀賞性極強,有時看上去弱小削瘦的一方卻往往能殺對面一個措手不及而取得勝利成為場中觀眾一致拍手的“黑馬蛐蛐王”,同時蛐蛐廝殺搏鬥的過程也往往是跌宕起伏,讓人看得既覺得刺激又覺得有趣。

流傳千年的國民博彩——老少皆宜的鬥蛐蛐兒有哪些講究

二、鬥蟋的不二產地——寧津蟋蟀

如能搜尋到一隻雄壯兇猛又好鬥的蛐蛐,那在鬥蟋場中可真是能順風又順水了。而鬥蟋的選擇也有著許多的講究。蟋蟀這種昆蟲的生長髮育適應性可謂極強,只要有一片雜草的地方都能生存下去。但要找長得個大雄壯的鬥蟋,那就得下一番功夫了。

許多古書中都曾提到過,

深色的土中生存的淡色蟲大多都擅長搏鬥,而淡色土中生長起來的深色蟲都極為兇悍。

在鬥蟋中還有“紅棺材頭”的“鬥蟋王”的說法。在中國悠長的鬥蟋文化歷史中,山東齊魯平原由於盛產鬥蟋而聞名於全國。其中,山東寧津縣更是被冠以“蟋蟀之鄉”的美稱。寧津蟋蟀不僅有北方昆蟲體質壯碩頑強的特點,而且頭大、腿長、皮色好,同時兇悍好鬥、耐力強勁且富於“咬死不敗”的烈性勇氣,在歷史上,寧津蟋蟀也是歷代帝王蟋蟀的進貢名產地。

流傳千年的國民博彩——老少皆宜的鬥蛐蛐兒有哪些講究

三、鬥蟋在我國古代的發展歷程

鬥蛐蛐這種家喻戶曉的民間博彩方式其實是由養蛐蛐開始的。

古代人們喜歡聆聽蟋蟀的鳴叫之聲,常常將其捉住裝在一個製作好的小小草籠之中用於玩賞。而在玩賞和觀察蛐蛐的過程中,人們發現蛐蛐有活潑好鬥的特性,於是鬥蛐蛐的風氣逐漸也就興起了。同時,由於和鬥雞等競爭性遊戲有類似之處,很快鬥蛐蛐也成為了民間賭博的形式手段之一。古代最早關於鬥蛐蛐的文字記錄是在宋朝顧文薦所著的《負曝雜錄》中關於唐代天寶年間的鬥蟋景象:“

鏤象牙為籠而畜之,以萬金之資付之一喙

。”

鬥蟋文化發端於唐代,到宋代時到達了鼎盛,後到清朝時期,更是發展出了一套獨有的比賽規則和套路。

唐代的鬥蟋風潮主要是流行於京城宮廷之中和貴族勳戚之家,那時鬥蟋所花費的財力人力和物力都不是普通平民百姓所能負擔得起的;到了宋代後,尤其是南宋時期,鬥蟋文化已經風靡一時,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販夫走卒都極好此道,甚至還出現了專門的鬥蟋行當:編制製作鬥蟋籠的手藝人、開設鬥蟋賭場的商人、專門挑選抓捕鬥蟋的行家等等。後來更是出了臭名昭著的賈似道這個“蟋蟀平章”,靠著鬥蟋進入了南宋政權中樞,甚至還寫了一部《促織經》來記錄自己鬥蟋的心得體會。在宋元交兵,戰爭形勢不斷惡化之時對軍國大事置若罔聞,依然沉迷鬥蟋,最終導致了南宋政權的提前滅亡。

流傳千年的國民博彩——老少皆宜的鬥蛐蛐兒有哪些講究

而到了明清兩代,鬥蟋文化更是到達了巔峰鼎盛之時。明代宣宗皇帝朱瞻基酷愛鬥蟋,人稱“蟋蟀皇帝”,他為了滿足自己的嗜好,每年都下令採辦官員到民間去搜尋質量上乘的鬥蟋。而在皇帝的影響帶動之下,從皇宮後院到京師、從皇族到各級官吏都養蟋鬥蟋成風成癮,這股由上及下的不正之風一直延續到明朝滅亡之時,當時南明政權的宰相馬士英“為人極似南宋賈似道”,都已經到了“清兵臨江”之時,還依然“猶以鬥蟋蟀為戲”,被民間稱作“蟋蟀相公”。

到了清朝時期,鬥蟋賭博的風氣甚至比起前朝有過之而無不及。清代不僅出現了專門的鬥蟋賭場,而且發展出了完整嚴格的鬥蟋流程形式。在當時盛行鬥蟋之風的北京、江浙和天津等地區,每當到了秋季,就會有專人在空曠場地搭起棚子隔上布帳作為專門的“賭室”。賭局開始之前,參賽的鬥蟋都必須要嚴格過秤,分為不同的量級進行比賽,和現在的拳擊格鬥比賽中分量級比賽的形式極為相似。鬥蟋開始之前,雙方要約定好賭注金額,而一旁觀賽的觀眾也可以進行下注,賭資多的甚至可以達到數千兩白銀。當時的鬥蟋盆還必須置於高臺高架之上以避免旁人干擾,對賭雙方各派一人觀看輸贏,而其他人只能仰望聽聲。在當時的北京城中,還出現了官辦的鬥蟋賭場,由內務府織造衙門進行管理,每到秋季之時,由官方搭建專門的鬥蟋賭場賭棚。鬥蟋文化在民間發展至鼎盛之時,人們對於鬥蟋的愛護簡直和親生子女一般上下,富貴人家伺候自家鬥蟋用金盆、銀籠、人參湯自然不在話下,甚至心愛的鬥蟋死去也要專門用銀核為棺專門下葬,還要撰寫專門的祭祀詩詞——因為花費在心愛的鬥蟋身上的財富和精力確實也值得他們這樣哀傷。一隻驍勇善戰的鬥蟋死去,無異於是失去了一大筆財富。

流傳千年的國民博彩——老少皆宜的鬥蛐蛐兒有哪些講究

四、結語

鬥蛐蛐這個古老的中國民間博彩形式之一至今依然存在,並且隨著時代變遷也在不斷髮展進步。然而這種古老的民間遊戲卻因其形式的殘酷和金錢賭博的介入而變得令人有些感到冷漠和無情。而在中國賭博風俗中的影響力,鬥蟋恐怕也僅次於鬥雞了。

民間博彩發源本是百姓用於消遣娛樂的方式,但隨著人們投機心理和慾望的擴大而變得不再純粹。希望這些眾多古老的民間博彩藝術形式能逐漸剔除其中過於功利陰暗的那一部分糟粕,留存屬於它最初的那份娛樂大眾的初心。

參考文獻:

【宋】賈似道:《促織經》

羅新本:《中國古代賭博習俗》

白峰:《鬥蟋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