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為了《史記》,司馬遷付出的,可能有些事你並不知道

2022-09-25由 清歡的翡翠 發表于 畜牧業

八百里分麾下灸怎麼讀

公元前66年,楊惲被封平通侯。楊惲感到風聲已過,為了不讓外公司馬遷的著作被埋沒,他鼓起勇氣,向漢宣帝獻出。臨了,楊惲還是把其中言辭激烈的十卷給抽出了。

為了《史記》,司馬遷付出的,可能有些事你並不知道

即使中間被抽去十卷,漢宣帝讀後仍然讚賞不已。他馬上讓群臣抄寫傳閱,好好學習,並且還命人將“遺失”的那幾卷增補進去,這便是現在看到的《孝武本紀》。

為什麼楊惲要把那十卷給抽走呢?

只因為這部分對當朝的不利言辭比較多,不敢全部上呈,這才故意將其中言辭最為激烈的十卷拿走,其中就有關於漢武帝的傳記。

而這本著作就是鼎鼎有名的《史記》。

司馬遷作為史學家,對《史記》的書寫可以說是付出了他一輩子的心血,其中的艱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司馬遷寫《史記》這件事,還須從他的父親司馬談說起。

司馬談是西漢的史學家,任太史公,負責管理國家圖書典籍,天文歷算兼職文書和記載大事。這個官職是可以家族世襲的。後來,就傳給了司馬遷。

司馬遷從小就在父親的指導下讀書學習,10歲就能誦讀《尚書》、《左傳》等晦澀難懂的古書。

等到稍稍年長後,司馬遷藉助他父親為官的便利得以閱讀西漢國家藏書,學已有成。

他父親又安排司馬遷遍訪河山,遊覽名勝古蹟,去搜集天下秩聞舊事。

經過4年的遊歷,司馬遷去到齊魯考察當地文化,探訪孔子的故鄉以及秦漢時期諸歷史人物故鄉,還去了楚漢相爭時的戰場,最後終於回到他父親的身邊。

在父親的精心培養下,司馬遷對史學有了濃厚的興趣。

臨終前,司馬談留下遺願:一是接替他做太史公,二是梳理記載《春秋》之後400餘年的歷史。

那年,36歲的司馬遷當場淚眼模糊,一一答應。

此後,司馬遷憑藉著自己年少時遊歷名山大川和史上有名事件的發生地,以實地考察、探訪所得的第一手史料,兢兢業業地開始了他的太史公職業生涯。

誰知,後來發生了一件事,司馬遷的人生髮生重大的挫折。

公元前99年,“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陵兵敗投降匈奴,此時漢武帝正在朝堂上大發雷霆,群臣紛紛譴責李陵投敵叛國。

出於對李陵的瞭解,司馬遷認為李陵的行為是另有隱情,真實的意圖是在詐降,肯定會伺機逃回來的。

於是,司馬遷為李陵說了幾句公道話,甚至還提到這次主力是李廣利,漢武帝的小舅子,寵妃李夫人的哥哥,帶著5萬的人馬卻在遇到匈奴幾個小部隊後,損失六七成的兵力。而李陵只有5000步兵,和匈奴主力十萬騎兵硬是打了8天才敗下陣來。

豈料,此時的漢武帝根本聽不得這些話,反而認為司馬遷在羞辱他和李廣利。

漢武帝一下就炸毛了,氣得要將司馬遷處以宮刑,就是像太監那樣閹割,這可是奇恥大辱。一般人都會受不了,而選擇自盡。

為了《史記》,司馬遷付出的,可能有些事你並不知道

但司馬遷心中一直記掛著父親的遺願,只得忍辱受刑。幸好,他那時已有二子一女,不然,恐怕就沒有後來的事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史記》裡司馬遷提到:這是我的罪嗎?我只是說了一句公道話而已。

帶著這個疑問,司馬遷忍著劇痛在休息了幾天後,就開始奮筆疾書。

數年間,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史記》的寫作中去,帶著某種憤懣的情緒,用筆書寫歷史長河裡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故事,既寫出人性,又解答自己的疑惑。

終於,在堅持不懈的寫作中,司馬遷不負所托完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這本書是在公元前104年完成的,這時漢武帝還在世。而《史記》作為私人寫的書,裡邊有許多對本朝的犀利言辭,前頭有司馬遷受刑歷歷在目,這使得司馬遷和他兒子不敢將書公佈出去,免得惹禍上身。

可也要儲存起來,總有一天要公諸於世的。

司馬遷對此早有安排,命人將《史記》抄成好幾份分給孩子們私家收藏。

後來,司馬遷去世,之後漢武帝、漢昭帝的去世,直到漢宣帝時期,這時的風聲已經沒那麼緊了。

司馬遷的外孫楊惲自小就閱讀文史典籍,當他第一次從他母親手中接過《史記》,並讀了後,真是愛不釋手,對裡邊人物和朝代更迭讚歎不已。

於是,在楊惲被封為平通侯後,他感到時機已然成熟,就將《史記》獻給漢宣帝。但是出於對以前的事仍心有餘悸,為謹慎起見,楊惲還是把關於漢武帝的那部分給拿走。

畢竟,漢宣帝劉詢還是漢武帝的曾孫,萬一他不喜歡別人評論他的曾祖父呢。

所以,現在市面上見到的《史記》是被刪減過的,而真正的史記,司馬遷說,已做了好多備份,藏於名山。

哪個名山?至今不知。

為了《史記》,司馬遷付出的,可能有些事你並不知道

司馬遷一生跌宕起伏,他的抱負,盡在《史記》這本書裡了。

遇到不平事,遭受委屈,他仍能堅守自己的志向。

司馬遷身上有兩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是《史記》本身,二是他身處逆境而毫不氣餒,反而愈挫愈勇的精神。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