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史說三國:二八八 驕傲的諸葛恪

2022-09-22由 知古今 發表于 畜牧業

諸葛恪的恪怎麼讀

吳建興二年(253年)二月,吳軍自東興返回。

諸葛恪進封陽都侯,加封丞相,兼任荊州、揚州牧,督中外諸軍事,並賜金一百斤,馬二百匹,繒布各萬匹。

東興大捷,讓諸葛恪滋生了輕敵之心,打算再度出兵,乘勝伐魏。

眾大臣認為,多次出征,將士已疲憊不堪,不約而同都勸諫諸葛恪。

諸葛恪不聽。

中散大夫蔣延堅持爭諫,諸葛恪卻命人把他架扶出去。

史說三國:二八八 驕傲的諸葛恪

諸葛恪因此寫了一篇文章,曉諭眾人,其內容為:

天上沒有兩個太陽,地上難容兩個皇帝。做皇帝的,不致力於兼併天下,只想把帝位傳給後世,古今都未曾有過。

歷史上,戰國時期,諸侯各自依恃兵強地廣,互有救援,認為這樣就可以將政權傳與後世,他人不能危害。由是放鬆自己佔據天下的情懷,害怕勞苦,致使秦國日益強大,終於將他們吞併。

近代,劉表擁有荊州,兵眾十萬,財糧如山,但他沒有抓住曹操力量尚很微弱時,與他盡力競爭,反而坐觀曹操強大起來,吞滅了袁紹、袁術等,平定北方。

然後,曹操親率三十萬大軍,殺向荊州。

史說三國:二八八 驕傲的諸葛恪

當時劉表手下雖說也有智謀之人,但也想不出什麼好計策來,無力迴天。

劉表的兒子反縛雙臂,請求投降,成為囚虜。

凡是敵對國家,無不想要互相吞併。仇敵必須剷除。任由仇敵發展,禍患不在眼前,就必留給後人。

過去伍子胥說:“越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國就將成為戰敗後的泥沼。”

吳王夫差自恃強大,聽到此話不屑一顧,不但毫無防備越國的思想,而且誅殺伍子胥,臨到敗亡時才悔恨,難道這還來得及嗎?

越國小於吳國,尚且成為吳國的禍患,何況那些強大的國家呢?

古時秦國僅有函谷關以西的地盤,尚能吞併六國,如今賊寇魏國佔有秦、趙、韓、魏、燕、齊六國九州之地,這些都是出產軍馬、產生人才的地方。相比秦國,魏國土地多出幾倍,而吳國、蜀國較之六國,國土不足六國的一半。

今天,我們之所以能與魏國對敵,是因為曹操時期計程車兵到今天已經老弱,不能再打仗了,而後來出生的人還沒有長大,這正是敵人兵力微弱而未及強盛之時,再加上司馬懿先是誅殺了王凌,接著自己死去,他的兒子幼弱卻專權,雖然有聰明的謀士,卻未能加以任用。如今去討伐,正是他們的厄運到來之日。

史說三國:二八八 驕傲的諸葛恪

聖人迫切地抓住時機,指的就是今天這種情況。

如果順從眾人的意願,心懷苟且偷安的想法,認為長江天險可以世代保持,不考慮魏國全面的情況,只看現在的形勢就輕視其以後的發展,這就是我一直為之難過嘆息的原因。

自古以來,以增長人口為急務,現在賊國之民年年月月在繁育增長,只是年齡還小,尚不能役用而已。如果再過十年,魏國的人口一定比今天增長一倍,而我們國家強兵駐守的地方,都將出現空虛,惟有乘著現在軍隊眾多,方可幹出大事。

如果不早早用兵,徒然呆坐使他們逐漸衰老,再過十多年,大略要減少一半人力,現今子弟人數雖眾,到那時也不值一提。

如果賊方兵力增加一倍,而我方兵力減損一半,就算有伊尹、管仲來籌劃大事,也不可能有什麼辦法。

一些不能著眼長遠的人,一定會認為我的話過於迂腐,華而不實。

預先憂慮沒有到來的禍患,眾人會認為迂腐。等到災禍臨頭,然後屈膝叩首,即使有智謀的人,又不能想出辦法了。

我聽說有些人認為百姓還很貧困,想先休養生息,這是憐惜百姓小小的辛勞,而不知考慮大的危害的想法。

漢高祖佔據了三秦之地,不閉關守住險要,貪圖享樂,卻偏要發動全部兵力去攻打西楚項羽,以致於身受創傷,甲冑裡生滿了蝨子,將士們飽受艱難困苦,難道他甘心在刀光劍影裡生活而忘記安寧了嗎?

當然不是。

這是因為考慮到日子長了,他與項羽勢不兩存的緣故。

史說三國:二八八 驕傲的諸葛恪

每當我想到荊邯勸說公孫述銳意進取的圖謀,以及近來見到家叔諸葛亮上表陳述與敵人爭競的計策時,都深深觸動,喟然嘆息。

我朝夕輾轉反側,所想的就是這些,在此姑且陳述我的淺見,以送達各位君子明鑑。

如果我有一天死去,志向計劃不能實現,重要的是讓來世之人瞭解我所憂慮的事情,在我死後深入思考,尋求解救之法。

眾人都知道諸葛恪寫這篇文章,不過是為出兵找藉口,雖然心裡都認為他說得不對,但也沒有人再敢提出異議。

丹陽太守聶友平素與諸葛恪很有交情,就大著膽子,寫信勸諫他說:“先帝本來有遏止東關之敵的計策,但沒有施行。現在你輔佐大業,完成先帝遺志,敵人自遠方前來送死,我軍將士憑藉先帝的威德,捨身拼命,一下子就取得了非常卓著的戰功,這難道不是宗廟、神靈、社稷的福分嗎?現在我們應當暫且按兵不動,養精蓄銳,伺察到敵國內部出現裂痕再發兵討伐。如今你乘此勝利之勢想要再次大規模出兵,這是未得天時之利,不過是隨意按你個人的意旨行事罷了,我內心深感不安。”

諸葛恪把自己寫的這篇文章送給聶友看,後面附了一封信,說:“你的話雖然符合自然之理,卻沒有看清時勢大局。你仔細閱讀這篇文章,就可以明白了。”

滕胤對諸葛恪說:“你接受象伊尹、霍光那樣的輔佐君王的重託,在內安定我們的朝廷,出外則摧敗強大的敵人,名聲震懾海內,天下之人無不震動,萬眾之心都希望蒙受你的恩德而休養生息。如今在繁重的勞役之後,又興兵出征,人民疲憊,精力不足,而且遠方的敵人也有了防備。如果城池不能攻破,掠奪地盤也沒有收穫,就會前功盡棄而招致後來的責備。因此,不如先按兵不動,休養軍隊,伺察到敵人的漏洞再發兵行動。興兵打仗是件大事,只有依靠眾人才能成功。如果眾人不願打仗,你獨自一人能安然處之嗎?”

諸葛恪說:“眾人說不可出兵,卻說不出什麼具體的計劃打算,只是心懷苟且偷安的思想。而你又認為他們是對的,我還有什麼指望?曹芳昏庸無能,政權落入私家,魏國的臣民已經產生了離異之心。如今我憑藉國家的資財,依仗上次戰爭勝利的威勢,那麼將無往而不勝。”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知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