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天啟皇帝和咸豐皇帝誰更昏庸?

2022-09-17由 騰飛說史 發表于 畜牧業

天啟皇帝真的很昏庸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兩個歷史事實,第一,清朝皇帝比明朝皇帝勤政,是由於明清兩代不同的內閣中樞權力體制而造成的,這絕非是皇帝個人素質的問題,第二,清朝入關以後,為了論證其統治的正統性和合法性,對明朝皇帝存在的一些個人生活方面的負面問題,進行了誇大和歪曲,下面,我來詳細論述之:

第一,天啟皇帝與咸豐皇帝誰更勤政?

天啟皇帝與咸豐皇帝誰更勤政?當然是咸豐皇帝,為什麼這麼說呢?自從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以後,明清兩代的皇帝都是自己親理政務,但是,天下需要處理的政務很多很多,皇帝事必躬親,忙不過來,必須要有一個秘書班子協助他,這個秘書班子在明朝是內閣,在清朝則是內閣加南書房,雍正以後,是內閣加軍機處,從行政上來講,明朝的內閣與清朝的軍機處都是皇帝的秘書班子,任何政務都必須要皇帝親自處理,內閣大學士和軍機大臣只能提提意見,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明朝和清朝卻是不一樣的,明朝時期,各地、各衙門送來的奏摺、公文必須先交到內閣,由內閣大學士作出初步的處理意見(即票擬),然後內閣大學士再將他們作出的初步處理意見交由皇帝審閱,皇帝審閱之後,形成諭旨下達,也就是說明朝皇帝雖然需要親自處理政務,但是,內閣大學士已經事先處理好了,皇帝只需點頭同意就可以了,有時候,皇帝懶得動筆,還可交由司禮監秉筆太監代為批答。

雍正當了皇帝以後,太勤勞了,他改變了明朝以來形成的票擬製度,他不喜歡看票擬,而是喜歡看大臣們直接送來的奏摺,自雍正皇帝以後,清朝絕大部分的奏摺是先交給皇帝,由皇帝先作出審閱,作出處理意見,再下發到軍機處,軍機處的官員根據皇帝的旨意擬旨,再由皇帝審閱,透過之後,再下發,明朝的太監可以代皇帝批答奏章,而在清朝,太監是絕不能使用皇帝批閱奏章的硃筆的。

由於清朝的奏摺必須先由皇帝審閱,作出處理意見,再交由軍機處擬旨,故而皇帝一旦不理朝政,政務就無法處理了,這就逼得清朝皇帝必須勤政,而明朝的皇帝在處理政務的時候,經常依賴內閣的票擬,故而無需勤政,政務也能處理。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咸豐皇帝比天啟皇帝勤政,咸豐幾乎每時每刻都要看奏摺,而天啟皇帝則可以到處玩耍。

第二,天啟皇帝被《明史》抹黑了

《明史》是清朝時期編纂的,參與編纂《明史》的人物大部分是原來的東林黨人和復社的人,他們在天啟年間,與閹黨勢不兩立,天啟皇帝恰恰是重用閹黨,排斥東林黨人,進入清朝以後,編纂《明史》的知識分子在寫《明史》的時候,雖然是秉筆直書,但是,對同樣的歷史事實,可以表達自己的不同的看法,清朝皇帝在批閱奏章的時候,也經常寫上“知道了”三個字敷衍了事,因為要看的奏摺實在是太多了,對於一些日常的政務和例行的公文,大臣們若是在奏摺中長篇大論,皇帝自然不必細細審閱,批一個“知道了”就行了,這在清朝不算什麼,然而,到了天啟皇帝那裡,似乎成為了不理朝政的典型事件,天啟皇帝喜歡做木工,而且是邊做木工,邊傾耳注聽大臣們上奏的奏摺和文書,他常常說:“爾們用心行去,我知道了。”這和清朝皇帝在奏摺中批答“知道了”三個字,完全是一樣的,但是,經過文人的潤筆之後,大家就覺得天啟皇帝似乎更加喜歡做木工,而對朝政則不敢興趣,如果真的對朝政不敢興趣,何必要邊做木工,邊處理政務呢?這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說法。

文人對天啟皇帝存有負面評價,這恰恰迎合了清朝皇帝論證其統治的正統性和合法性的需要。

天啟皇帝喜歡做木工,與當時紫禁城的三大殿被毀有關,當時天啟皇帝為了復原三大殿,才特意去鑽研木工的,並不是沉迷於木工而達到幾乎狂熱的地步。

天啟皇帝如果真的昏庸,他不可能在繼承人的問題上表現的那麼明智,天啟皇帝臨死之前,把皇位傳給了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檢,對身後之事,安排的還算妥當,在兄終弟及的情況下,朝局沒有出現大的動盪,也屬不易,反觀,咸豐皇帝在處理繼承人的問題上,則表現出了諸多漏洞,以致釀成了後來的辛酉政變以及慈禧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