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城市建築避雷還要留意“電波紋”,4起雷擊毀的都是電子裝置

2022-08-25由 北京日報客戶端 發表于 畜牧業

避雷帶長什麼樣子

城市建築避雷還要留意“電波紋”,4起雷擊毀的都是電子裝置

古建築避雷帶

分明安裝了避雷裝置,但一場雷雨過後,樓內的電器卻壞了。在今年發生的雷擊事件中,建築物和人員沒有任何損傷,“受傷”的全是電子裝置。北京一年平均雷電次數在兩萬次左右。城市裡的建築都是怎麼避雷的?又有哪些避雷盲區需要注意?記者進行了採訪。

▌事件 毀裝置的元兇是“電波紋”

剛入夏時,京城遭遇了一場強對流天氣,電閃雷鳴。在這場雷電天氣下,東城區一家古建單位消防控制室內的配電櫃和消防控制櫃被雷擊損壞。

古建單位的樓頂都安裝有避雷帶。令人困惑的是,建築物裡面的配電櫃、消防控制櫃怎麼被雷擊壞了?

接到雷擊事件後,北京市氣象災害防禦中心高階工程師李京校等3人來到這家古建單位進行雷災調查。結果發現,這起事件的“元兇”是雷電產生的雷電電磁脈衝。當時,古建單位可以防止雷電電磁脈衝的浪湧保護器尚未啟用,導致裝置受損。

專家表示,雷電電磁脈衝作用下會產生電流,進而對電子裝置造成破壞。“就像往水裡扔石子兒,水波紋就相當於電磁脈衝,碰上電線就會有‘電波紋’,對裝置產生影響。電磁脈衝的破壞作用不能忽視,輕則導致電子裝置故障,重則直接燒燬電子裝置。”

北京今年到目前為止,官方收到的雷擊事件為4起,但損壞的全是電子裝置。

▌調查 建築物“硬核”避雷有高招

根據統計,北京這些年雷電多的時候,一年達到3萬多次(針對地閃而言),少的年份也有一兩萬次,一年平均雷電次數在兩萬次左右。為了應對,北京很多建築物的避雷裝置也是各具特色。

專家介紹,有一些鋼結構的建築物,是不需要再額外安裝避雷裝置的,因為建築物本身已經自帶避雷效果。比如國家體育場“鳥巢”,當雷電擊到鋼結構上,電流會被引入大地,不會對建築物本身造成傷害。有的古建本身也自帶避雷裝置,比如頤和園佛香閣。佛香閣的屋頂有一個銅製的橢圓形球狀體,現在已經被改造成避雷裝置在使用。“古人建這個球體時並不是為避雷,但它正好符合避雷裝置的要求,現在當防雷接閃器來用。”

有些建築的避雷裝置與建築物融為一體,如博物館樓頂的紅色五角星處於建築物的最高處,同時又是一個大尺寸的金屬體,相當於一個避雷針。還有一些高大建築物的頂部安裝有奧運五環標識,也可以起到避雷針的作用。有些文物建築場所,因為要最大限度地保護文物古建,所以避雷裝置採用了升降式避雷針的設計。預警到雷電來臨的時候升上去,沒有的時候就降下去,最後收到一口井裡。

長城的避雷方式也很特別,長城旁邊安裝了很多避雷“模擬樹”。這些樹從外觀上看,跟普通的樹木沒太大區別,但它的內在是金屬體,用於接閃和洩放雷電流,外行人基本看不出來。“安裝多少棵避雷樹,間隔多少距離,高度多少合適,都是經過嚴格測算的,樹的高度會比長城要高,但不會太密。”專家說。

▌提醒 可用防雷插座保護電子裝置

雖然避雷設施構造與時俱進,但城市避雷碰到了一些新問題。

城市裡有很多屋頂草坪,能吸收二氧化碳是好事,但防雷方面遇到了問題,“樓頂的花草太多,就不方便設避雷帶,不容易實現避雷網格”。玻璃房安裝避雷裝置也存在一定難度。雖然安放玻璃所用的金屬骨架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接閃雷電的作用,但這種效果有限,萬一雷電沒有打在金屬骨架上,而是直接打在玻璃上,就有一定的危險性。

專家提醒,如今安裝避雷針已成為建築物的“標配”,但如何避免雷電對樓內電子裝置的影響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要防止雷電電磁脈衝的破壞,主要是安裝符合國家標準的浪湧保護器以及做好等電位連線和採取電磁遮蔽措施等。對於家庭而言,保護電子裝置免遭雷擊,最好的辦法就是雷電發生時將其關閉,同時拔掉相應的電源線、訊號線等,以防止受到雷電電磁脈衝的影響。也可以在家裡配備一個防雷插座,這種插座把浪湧保護器做在了插座內,也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