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道德經》這章能幫助你走向成功,都是實證

2022-08-21由 有無相合 發表于 畜牧業

默以思道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這章能幫助你走向成功,都是實證

一、釋文與釋讀

(一)五善

【善行者無轍跡,善言者無瑕適,善數者不用籌策。】

善於行事的人不著痕跡,善於言教的人沒有把柄,善於算計的人不用工具。

【善閉者無關籥而不可啟也,善結者無繩約而不可解也。】

善於鎖閉的人,沒有關鍵鑰匙就開不了鎖閉。善於打繩結的人,沒有約定的繩約就解不開繩結。

(釋文完)

善行、善言、善數、善閉、善結,表面上說的是精於某項技巧,實際是比喻聖人的行為。

1、善行

“行”是行事。聖人善於行事,能不著痕跡地做好事情。因為聖人無為,自己不營作,讓大眾自己營作,所以處處在為,天下大眾處處都在營作。

好比人體系統,自我意識就是“我”,也就是身體的聖人。“我”無為,吃飯的是嘴,拿東西的是手,眼睛自己看、耳朵自己聽、心臟自己跳……處處都是大眾器官在為,充分發揮各個器官的作用,因而也成就了“我”這個聖人。

所以聖人行事不著痕跡,天下都是大眾營作的痕跡,做好各種事情,成就了聖人的存在。

2、善言

“言”是言教。聖人善於言教,行的是不言之教,所以不會留下把柄。

好比人體系統,“我”從來不用語言教導大眾器官如何營作,所有器官各自發揮自己的作用。如果“我”需要用語言來教導眼睛怎麼看、心臟怎麼跳,那才是麻煩大了。

3、善數

“數”是算、計,算計。

“籌策”有兩種意思,一是指古代計算的用具,二是謀劃。

聖人善於算計,不用工具,同時也有不暗中謀劃的意思。聖人為大眾提供營作的條件,援助大眾,大眾會自覺營作,自己變化發展。所以聖人曰,“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為而民自化”。

好比人體系統,“我”只是援助各個器官,按時吃飯睡覺以畜養大眾,大眾器官就會自覺發揮作用為“我”服務,聖人堂而皇之地坐享其成,用的是陽謀而不是陰謀。

4、善閉

“閉”是鎖閉、封鎖。

聖人善於鎖閉,大眾不會輕易離開。聖人只是為大眾提供良好的營作條件,讓大眾安居樂業,幸福生活,大眾及其財富就會自覺留下。當其他國家的大眾和財富進來的時候,聖人會開啟封鎖,這是開啟鎖閉的關鑰。

這叫“畜養”,經言“道生之畜之”,又言“道生之德畜之”,也就是用“德”來畜養大眾,讓大眾自覺留下。

好比人體系統,只要“我”養成良好的飲食和作息習慣,為大眾器官提供良好的條件,大眾就不會輕易離開。相反,如果“我”長期暴飲暴食和通宵玩樂等,眼睛、心臟、肝腎等器官就會受到傷害,過早地離開身體,離開聖人的範圍。當需要進食滋養大眾的時候,“我”才會開啟封鎖,讓食物進入身體,也就是進入聖人鎖閉的範圍。這是開啟鎖閉的關鑰。

侯王的國家也是此理。如果齊國的百姓過得幸福快樂,就會自覺留下,而不會跑向楚國。

5、善結

什麼是繩結和繩約?古人在交易財物的時候,貨主會事先跟買家約定一種繩約,打好繩結後交給送貨人。送貨人把貨送到地方,要先拿出繩結讓收貨人解開。能解開的就是收貨人,否則就不是收貨人,不會把財物交給他。

聖人善於與大眾結下信約。聖人為大眾提供良好的條件,讓大眾樂於營作,大眾就能繁衍壯大,國家也因此能夠強大和繁榮昌盛。

聖人提供良好的條件哺育大眾,大眾也用自身的繁衍壯大來反哺國家這個母體。國家強大和繁榮昌盛後,聖人又能用更好的條件反哺大眾。這種

雙方互相恩澤

的行為叫

上德

,雙方長期互相恩澤則叫

玄德

,也就是深遠之德。

雙方互相恩澤的行為是建立在互相守信的基礎之上的,這是一種無形的信約。

好比人體系統,“我”不需要與大眾器官立下字據,卻有無形的信約存在。“我”默默地畜養所有器官,大眾會自覺恪盡職守,共同維護整個身體,讓身體健康長壽,“我”就能長久。只有當所有器官都徹底老化,不能再繼續營作,才會與聖人一起消亡。這就是聖人與大眾器官事先共同預設的信約。

包括國家在內的萬物都是一樣的道理。聖人與大眾事先的約定就是:大眾在則聖人在,大眾亡則聖人亡;反之亦然。

《道德經》這章能幫助你走向成功,都是實證

(二)棄人等於棄財

【是以聖人恆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是謂曳明。】

所以聖人始終善於援助眾人,不拋棄眾人、不拋棄環境,不拋棄自己的財產,這才是聖人的堂皇之路。聖人透過援助眾人的行為來親善眾人,從而成全聖人自己。

(釋文完)

1、救人

“救”是援助、協助。《廣雅》說:“救,助也”。

這裡的“救人”,不是“把人救出”,而是“援助眾人”的意思。

聖人如何救人?“是以”一詞起承接上文的作用,“救人”就是前面所說的善行、善言、善數、善閉、善結。用這些方法來“救人”,即援助眾人。

好比人體系統,“我”不著痕跡地行事,言教不需語言,用陽謀讓所有器官為“我”營作,無私地畜養,無形的信約。“我”這個聖人做了什麼?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吃好睡好,以此來畜養器官,援助大眾,為大眾器官提供良好的營作條件。除此之外,“我”根本沒做什麼,全是大眾器官自己在為,自己發揮作用,從而成就了“我”這個聖人的存在。

侯王的國家也是一樣的道理。聖人無為就是聖人不營作,只是提供良好的營作條件,其餘全是大眾自己在為、自己營作、自己變化發展。“我無為而民自化”是也。

2、無棄人亦無棄物

“人”是眾人、他人。

“物”是環境,此處是指聖人所處的環境。

首先什麼是聖人?前面的文章說過,聖人是一個大眾整體的整體意志,代表整體發聲,是一個擬人化、理想化的完美的代言人。一旦離開大眾、離開自身所處的環境,聖人就不存在。《道德經》中的所有聖人都是指虛擬的完美的人,而不是指真實存在的某個人。

比如,對於某個具體的人,自我意識的“我”就是聖人,一旦離開了大眾器官、離開了身體這個環境,“我”就不存在。

侯王的國家同理。聖人一旦離開了大眾、離開了這個整體環境,代表這個整體的聖人就不存在。所以聖人必須“無棄人、物”。

這是大道之理。

3

、財產

“財”是財產。

聖人的財產是什麼?

對於人體系統而言,如果沒有大眾器官和身體,“我”就不存在,所以大眾器官以及整個身體就是“我”的財產。“我”當然不會拋棄眼睛、心臟等任何器官,更不會拋棄身體,否則還哪來的聖人。

對於侯王的國家,大眾是國家的主體,國家整體是聖人的環境,都是聖人的財產。所以聖人只會無私地援助眾人,而不會拋棄大眾以及所處的環境。

聖人把大眾和環境當成財產一樣來愛護,無私援助大眾,所以能成就自身的存在。這是陽謀,也是任何人走向成功的堂皇之道,是正大光明的手段。

聖人無私援助大眾,恩澤大眾,這種親善眾人的行為是上德。

4

、曳明

傳世本作“襲明”。王弼不懂解釋,避而不談。河上公說:“聖人善救人物,是謂襲明大道。”意為正大光明之道。

帛書乙本作“曳明”。“曳”是牽引、率領、穿著,所以“曳明”可釋為引導光明或穿著光明。

甲本作“(忄+申)明”,可釋為用心伸展光明。

因為“忄+申”字打不出來,所以本文用“曳明”,但兼取各家之意,釋為堂皇之道,也就是用正大光明的手段,無私援助大眾、恩澤大眾,用上德來實現聖人自身的存在。

篇外按:通行本把“襲明”釋為內含的智慧、聰明不外露等,純屬胡編。通行本和傳世本是兩個概念。我曾說,通行本不是傳世本,而是國學培訓班為了招收學員,篡改傳世本300多處,把不懂解讀的地方按自己的意思改動後放到網上而通行。導致很多人以為通行本就是河上公或王弼等的傳世本。事實上,河上公的傳世本叫《河上公章句》,王弼的叫《道德真經注·魏王弼注》,而不是什麼所謂的《道德經》,那是現代人編造的。

《道德經》這章能幫助你走向成功,都是實證

(三)什麼是善人

【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

所以,親善眾人,是有德之人的榜樣。那些不親善眾人的普通人,是有德之人的資產。

(釋文完)

“師”是指榜樣。

第一個“善人”是承接上句,也就是像聖人那樣,援助眾人、恩澤眾人,是指親善眾人的行為,是上德。

第二個“善人”是有德之人、符合德的人,也可以理解為高明人。好比馬李劉黃張周雷等人物,因為他們打造的平臺能援助大眾,讓大眾能輕鬆溝通、交流、購物、查詢資訊等等,卻分文不收。這種援助大眾的行為就是親善眾人的行為,是個人之德。

為什麼要無償援助大眾?因為他們把大眾視為自己的財產。

這些高明人把援助眾人、恩澤眾人的親善行為當作學習的榜樣。而那些不親善眾人的普通人,就是這些高明人的資產。故言“不善人,善人之資”。

(四)高瞻遠矚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唯知乎大迷,是謂眇要。】

不重視“親善眾人”這個榜樣,就是不珍惜自己的資產。唯有知道這點,才會陶醉其中,像愛護資產一樣去親善眾人,這是高瞻遠矚的索取。

(釋文完)

1、

如何才能

有資

親善眾人的行為是學習的榜樣,如果不重視“親善眾人”這個“師”,那就是不愛自己的資產。

現實意義就是:錢是從大眾身上賺的,如果把所有人都得罪遍,那就賺不到錢,就是不愛自己的錢,所以必須要親善眾人才能賺到錢。

2、必須大迷才能眇要

“迷”是迷戀、沉醉。“大迷”就是深度陶醉。

唯有知道“援助眾人”就是親善“資產”的道理,才會陶醉其中,樂此不彼。

馬雲曾說“對錢沒有興趣”,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他是錢多了才這麼說。但其實馬雲是真正把“援助眾人、恩澤眾人”的親善行為當成榜樣,沉迷其中而樂此不彼,所以能賺錢。當然,親善一部分人難免也會得罪另一部分人,畢竟馬雲不是聖人。

“眇”通“渺”,高遠、久遠。“眇要”是高瞻遠矚的索取。

用親善眾人的方法來實現索取的目的,這是陽謀,是堂堂正正的手段,也就是河上公說的襲明大道。

《道德經》這章能幫助你走向成功,都是實證

二、辨析與道理

(一)思路總結

【1】善行者無轍跡,善言者無瑕適,善數者不用籌策。善閉者無關籥而不可啟也,善結者無繩約而不可解也。

【2】是以聖人恆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是謂曳明。

【3】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不貴其師,不愛其資。唯知乎大迷,是謂眇要。

【第1段】用五善來比喻聖人的行為。

【第2段】聖人用援助眾人的方法來實現自身的存在,這是堂堂正正的手段。

【第3段】援助眾人的行為就是親善眾人,是我們要學習榜樣。不親善眾人的普通人,是有德者的資產,是有德者成功的墊腳石。這是高瞻遠矚地索取。

(二)道理

援助眾人就是恩澤眾人,就是親善眾人,只有這樣才能走向成功,成就自己。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高瞻遠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