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讀《刀鋒》

2022-08-13由 青竹作酒 發表于 畜牧業

刀鋒的鋒是幾聲

讀《刀鋒》

開啟書的扉頁,引入眼簾的是一句引言:“剃刀鋒利,越之不易。 古語有云,得渡者稀。”這句話出自《迦託·奧義書》,意思是悟道之途艱險,猶如咬緊牙關跨越鋒利的刀刃。

《刀鋒》的故事並不複雜,美國青拉在一戰中結識了好友帕特西,然而好友卻因營救自己而中彈犧牲,拉里深覺人生無常,在戰後的很長時間裡都迷茫渡日。他拒絕了體面且待遇優厚的工作和未婚妻伊莎貝爾的婚約,靠著僅有的退伍金走上一條尋求內心平靜的艱難之路,從此成了孑然一身負笈遠遊的苦行僧。他去巴黎留學,在書中詢問哲理,到牧師身邊求問宗教,去船上做水手,一路兜兜轉轉、顛沛流離,直到抵達了印度。在印度他領悟到了人生的真諦,找到了內心的答案,那些關於生死和善惡的困惑迎刃而解。最後拉里隻身返回美國,成為了一名自食其力的計程車司機,將自我完善的最高理想內化在繁華的塵世中,隱身於紐約喧囂的人海中。

我喜歡這本書所顯露的寧靜淡泊,毛姆寫作《刀鋒》時已到了隨心所欲的年紀,歲月的磨礪加深了他對人生百態的瞭然,留下的更多的是從容和慈悲。毛姆在作品裡沒有鼓勵或者倡導什麼,《刀鋒》沒有落入說教的窠臼,每個人物都是具體鮮明的,即使一個小配角也有血有肉,他們都有自己的活法和結局。有人追名逐利,有人渴慕平凡,有人自甘墮落,也有人一心求死……毛姆把不同圈子、不同階層的人糅合在一起,“提供了那個時期的人物畫廊”,畫出了一個世紀前的人間百態。故事線的交集之中,現實不斷地幻滅重構,我們可以透過書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來看到自己的影子。

不同於以往作品中的冷嘲熱諷,《刀鋒》中的拉里頗像黑塞筆下的悉達多,他們都在精神困境裡覺醒,如犀利的刀鋒,閃電般劈開滿是沉霧的暗夜,將物質與思想的邊界照得雪亮透明後,最終選擇了大隱隱於市。拉里無父無母,無牽無掛,甚至有一定的金錢支撐他的答案之旅,這使他比思特里克蘭德能更從容地捨棄社會屬性,更暢然地遊於天地之間。如果說《月亮與六便士》講述了夢想與現實之間如何抉擇,那麼《刀鋒》就是在講怎樣過渴望的理想生活。

而從印度“取經”歸來的拉里更兼具了陀氏筆下那個白痴公爵梅詩金的聖愚,也繼承了部分叔本華非理性意識悲劇的哲學思想。由天主教神父的圈回羔羊之說到波蘭礦工考斯第口中的神秘主義,從歐洲的哲學書籍到印度吠陀經教義,拉里終於找到了得救之道,從此他踐行印度苦行僧式的禁慾主義,散盡家產度過餘生。

世界如同一曲無始無終的洪流,人們被裹挾著踉蹌前行。有人被洪流覆頂,淹沒沉淪,終不得渡;有人意識到這洪流的荒謬,拼命掙扎,逃脫上岸,靜靜看著其他人在人世間掙扎沉溺而不自知;有人認識到洪流不過是虛幻,上岸後又重新跳入其中,以瀚海為席,任由洪流翻滾,靜看霽月清風。然而割接橫亙在每人心頭的洪流不盡相同,大多數人缺少這樣決絕的勇氣,終其一生也難以參透。正如毛姆所言:“我遠道而來這世間,我是個俗人。我只能對這類人中麟鳳的光輝形象表示景慕,卻沒法步他的後塵。”

人生如果不想隨波逐流,就等於是場豪賭,失敗的人不勝列舉,成功的人寥寥無幾。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讓內心的信念足以對抗外界否定和質疑的聲音,選擇了一條超凡脫俗的道路,就孜孜不倦走下去,度過深沉的悲傷、濃郁的哀愁、無盡的喜悅,只求放手一搏體驗人生。即使前路艱難險阻,現實枷鎖重重,也可以暫且儲存鋒芒,等待可期的來日。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