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俄羅斯版《三體》:毀滅人類的往往不是肉體,而是持久的精神愚昧

2022-08-08由 酒熟梅子青 發表于 畜牧業

遺屬指的是什麼人

在上個世紀90年代,《星星是冰冷的玩具》成為了許多俄羅斯人眼中的《三體》。(為便於行文,以下簡稱《星星》)而《星星》裡面的諸多設定更是為劉慈欣所借鑑,併發揚光大。

俄羅斯版《三體》:毀滅人類的往往不是肉體,而是持久的精神愚昧

其實,這句話固然不太準確,畢竟《星星》早在1997年就已經出版問世了,而《三體》則是在2006年首次連載於《科幻世界》。

但這句話又相當貼切,在俄羅斯《星星》曾經的火熱程度大概絲毫不遜色於劉慈欣的《三體》。至於裡面描述的“幾何學家”和“暗影種族”的強大外星文明更是讓科幻迷拍案叫絕。

俄羅斯版《三體》:毀滅人類的往往不是肉體,而是持久的精神愚昧

有個資料其實很直觀:科幻大神謝爾蓋·盧基揚年科的《星星》上下兩部其實在俄羅斯已經先後再版了13次,更被翻譯成了8種語言。(這位作者的另一部作品《守夜人》在全球同樣鼎鼎大名)

別看這部科幻小說的名字似乎不太具有科幻感,但這本小說的科幻設定卻相當硬核,即便放到如今的科幻界,都有著獨特的魅力。那麼這本書究竟有什麼驚豔的設定呢?

俄羅斯版《三體》:毀滅人類的往往不是肉體,而是持久的精神愚昧

“黑暗森林”的後來:銀河系委員會

劉慈欣的《三體》讓無數讀者眼前一亮的是描述了“黑暗森林”的宇宙文明持續,而《星星》同樣描繪了一個近似於“黑暗森林”的未來,不同的是這個“森林”卻是天亮以後。

俄羅斯版《三體》:毀滅人類的往往不是肉體,而是持久的精神愚昧

一個本來說”黑暗森林”的銀河系突然天亮了,那麼便是一個危機四伏的世界。此時的地球人這才發現竟然是個這樣的世界:

多個銀河系的強大外星文明在銀河系聯合成立了一個銀河委員會,其中強大種族統治著弱小種族,而包括人類的弱小種族則生活在整個宇宙的底層。

大致如下圖:

俄羅斯版《三體》:毀滅人類的往往不是肉體,而是持久的精神愚昧

在《星星》這本小說裡,人類的科技在宇宙的先進文明面前可謂“微不足道”,人類的唯一價值居然是他們的身體。

這些外星文明意外發現人類是唯一能夠承受超空間跳躍、卻又沒有任何強大技能、科技傍身的種族。

就這樣,人類長期在銀河系中扮演著馬車伕的低等角色,被這些強大種族給“安放”在極其完備的奢華秩序中。不僅如此,

這些外星文明還以文化傳播的方式持續給人類以甜頭,讓人類逐漸變成“工具”,最終滑向精神深淵:恰似一頭只知道吃喝玩樂的豬。

俄羅斯版《三體》:毀滅人類的往往不是肉體,而是持久的精神愚昧

地球的人類在銀河系委員會安排的秩序下生活,看似安居樂業,每個人沉溺著這種“安逸”,也不需要對未來進行探索,大腦的思考變成可有可無的東西,反正有外星先進文明扮演的“上帝”幫忙解決一切。這也就是作者稱之為的“愉快的鈍化”,最終淪為白痴的種族。

俄羅斯版《三體》:毀滅人類的往往不是肉體,而是持久的精神愚昧

“幾何學家”和“暗影種族”

按理說,《星星》裡的地球人本該和《三體》裡的人類一樣走向逃亡或滅亡的局面,但作者盧基揚年科卻多了幾分溫情與希望。在他的筆下,人類一邊充當著快遞員的角色,一邊又有一些“羅輯、章北海”式的人物在為了人類文明的延續而尋找所謂的“制衡之策”。

在這樣的思路下,主角一行人接觸到了兩個強大的獨立於銀河系委員會外的強大文明,分別是“幾何學家”和“暗影種族”。

俄羅斯版《三體》:毀滅人類的往往不是肉體,而是持久的精神愚昧

“幾何學家”文明裡沒有任何的衝突和暴力,一切被安放在完美的秩序中,就連他們的母星大陸也是完美的圓形和正方形。在這個文明裡,不允許也不會出現任何的個性和汙點。

從表面上看,幾何學家是一個充滿善意的外星文明,他們高舉著友誼的旗號,將一顆顆宇宙中的文明招攬成為他們的“友星”,並傳播他們的文化。但如果有種族在這種“善意”中不接受這種他們稱之為的“先進理念”,那麼就會被解除軍事武裝,進而被改造成一個完美卻全無特色的社會。

俄羅斯版《三體》:毀滅人類的往往不是肉體,而是持久的精神愚昧

這樣的選擇對人類社會而言,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滅亡。

那麼“暗影種族”又是什麼樣的外星文明呢?

這個外星文明作為未知的強大力量甚至比“幾何學家”還要強大,他們的強大就在於所謂的“自由”,鼓勵任何人去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這個外星文明的核心是“門”(筆者注:大概是類似於一種密匙或啟動器),能夠將族民帶到自己內心最深處最渴望的地方。

俄羅斯版《三體》:毀滅人類的往往不是肉體,而是持久的精神愚昧

在主角這行人看來,這樣的文化可以將所有居民變成了自我慾望的奴隸,他們的社會“百無禁忌”,而他們的居民有著極致的享受,卻彷彿是另一種毀滅。

面對這樣的“兩種死局”,作者巧妙地將歷史與現實結合起來。在美蘇太空競賽時期曾經以舉國之力建造了第一艘太空梭“暴風雪號”,第一次試飛之後便被遺棄在倉庫裡生鏽。

俄羅斯版《三體》:毀滅人類的往往不是肉體,而是持久的精神愚昧

結果在《星星》中,這個本來已被忽視的太空遺產卻成功復活,甚至接受了高等文明技術改造,成了拯救人類的大功臣。

一直覺得有個讀者的評論相當貼切,

文明會碾碎文明,但碾不碎個體

在這樣的兩難局面下,作者又是如何在被數個高等文明同時把玩的歷史,為處於底層的人類尋找一條生路呢?

由於篇幅有限,也無意完全劇透打破大家的閱讀體驗,難免有不少小說細節無法呈現,未免是種遺憾。還是推薦大家有空的時候可以收藏並看看盧基揚年科的《星星是冰冷的玩具》,相信看完後會有一種超出時代感的情感體驗,更客觀地看待未來:

如今,有的出版圖書質量實在讓人不敢恭維,這固然有流量因素,也有”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可是,為了我們自己和下一代,我們總該用自己的行動去留住那些真正優質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