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揭開儀徵龍河神秘的面紗!

2022-07-09由 綠楊夜話 發表于 畜牧業

家裡有四腳蛇怎麼弄走

龍河又名“元龍河”,位於歷史名城揚州的西郊,它在儀徵市東北角,北鄰連綿起伏的白羊山脈,南臨浩瀚無邊的長江,西接中國最大的現代化化纖城——儀徵化纖,一座現代化的汽車城——上海、德國大眾汽車生產基地坐落彼鄰。傳說曾經有一條小白龍南歸東海經過此地而形成一條彎曲的河,故得名 “龍河”。其實龍河“誕生”於漢代末年,它離不開“陳公”。“陳公”就是西漢的陳登,字元龍,建安二年(197年),曹操任命他為廣陵郡太守。作為廣陵郡的一把手,陳登特別注重農耕。為推行屯田制,便利農田灌溉,他採取了一系列興修水利的措施。儀徵丘陵地區常鬧旱災,而雨水又白白流失,陳登帶領民眾在丘陵山區建壩蓄水(水庫)、開河引水。當地百姓十分敬愛他,感謝他的恩德,把他在儀徵開築的水陂,叫做“敬愛陂”、“陳公塘”(可灌田一千餘頃)。所開之河,也以陳登的字號來命名,名為“元龍河”――即今天貫穿儀揚山區的“龍河”。作為丘陵山區的一條河流,最早的源頭就是陳公塘。從漢末至今,龍河已流淌了1800年左右。它是從中唐到明朝引塘濟運的重要河道。

揭開儀徵龍河神秘的面紗!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整治,龍河的源頭變為姚塘水庫,入塔山水庫,流經高集、宜家灣、龍河集、金橋至帶子溝入儀揚河,全長33。4公里,流域總面積187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山區168平方公里。

古老的龍河像一條長長的綢帶,穿越龍河大地,河道寬闊、河水碧波盪漾、兩岸風景優美。碧波盪漾的龍河水肥沃了一方土地,使龍河真正成為五穀豐登的魚米之鄉。

古老的龍河集鎮就依偎在這條龍河之畔,它是一座歷史悠久、集市貿易興旺的古鎮。每到農曆三、六、九日逢集,車水馬龍,各地商賈雲集於此,各種商品琳琅滿目,集貿市場人頭攢動,貿易繁榮。龍河地域文化豐富,有煙臺山、三官廟、三茅庵、下馬橋、凌紫庵、王山頭、許井等來歷的美麗傳說。龍河不僅地美,人也美,自古到今,龍河名人薈萃,戰爭年代,多少龍河的優秀兒女為了家鄉,為了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為爭取民族自由與解放奉獻了青春,人們會永遠記住他們,歷史會永遠記住他們。

揭開儀徵龍河神秘的面紗!

如今的龍河交通便捷,寧啟電氣化鐵路,滬陝高速、文昌西路、大新公路穿鎮而過,鎮村水泥公路四通八達,方便人們出行。夜晚,道路兩旁路燈明亮,又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勤勞的龍河人,憑藉黨的富民政策,放開手腳,勤勞致富,多種產業並舉,規模化種植、養殖,規模化經營,在龍河大地隨處可見。農民集中區、居民小區建設初具規模。人們在物質生活豐富的同時,也注重生態文明建設,溝渠、道路兩旁綠樹成蔭,山清水秀,環境整潔。與此同時,人們也增強了健康意識,每個社群辦起了健康活動中心。傍晚,勤勞的大爺大媽們跳起了歡快的廣場舞。

揭開儀徵龍河神秘的面紗!

“而今邁步從頭越”。看,當今的龍河人把龍河的“龍”與中華民族的“中國龍”有機地聯絡在一起,“追求一流,追求第一”,不斷超越現有,走向中國,走向世界。

今天我們追尋龍河的歷史,尋找龍河的來歷,挖掘龍河的地域文化,目的是讓我們更進一步瞭解家鄉的歷史和濃厚的文化底蘊,傳承地域文化,品味龍的內涵,彰顯龍的文化,秉承龍的品質,弘揚龍的熱情奔放、積極進取的精神,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激勵他們勤奮學習,為家鄉的發展多做貢獻。

揭開儀徵龍河神秘的面紗!

我們愛你——龍河,祝願家鄉龍河明天更美好!

揭開儀徵龍河神秘的面紗!

龍河的傳說

傳說一:

白羊山上有一條懶龍,不為當地百姓消災,反而時常騷擾附近村莊,姦汙民女,一民女因此受孕,從胳肢窩裡生下小白龍,民女將其放生到水中,小白龍漸漸長大。玉皇大帝聞知此事,派員下界懲罰了懶龍,將小白龍點化成人帶走了。待小白龍數年後回到白羊山時,生他的媽媽已因水災無糧吃而餓死,小白龍跪在媽媽墳前痛哭,發誓要消除白羊山下的水患,於是用自己的龍身從白羊山一直拱到長江邊,拱出一條水道,這條河因此被稱為“龍河”。

揭開儀徵龍河神秘的面紗!

傳說二: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儀徵後山區有一個小村莊,住著農婦一家。一個早晨,農婦起來淘米,在門前的水塘邊發現了一隻蛋,比鵝蛋還大,蛋殼青白色,好像有些瑟瑟動的樣子。農婦認不出是什麼蛋,但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歡,她小心翼翼地把蛋拿回家,放在米缸裡,那兒不會碰壞,而且比較溫暖。

然而,不知從哪天起,農婦發現米缸的米比平時下得快,沙沙得下,家裡並沒有增添人口,自己做飯還是每次拿那麼多米,難道米自己會飛?農婦很納悶,決定守在米缸邊,看一看究竟。她靜靜坐了一會兒,忽然發現那青白的大蛋動了一下,從蛋的下面探出一個蛇一樣的小腦袋,伸出舌尖,舔吃缸裡的米,原來蛋殼的下面已裂了個小洞。農婦不由驚叫了一下,那小腦袋也一驚,撐破了蛋殼,露出一個小蟒蛇一般,長著四隻爪子的小東西。小東西睜著亮晶晶的眼睛,望著農婦,農婦不由生出憐愛,忙說:“吃吧吃吧!”

一天早晨,農婦正朦朧欲醒,忽覺得臉上涼絲絲的,睜眼一看,是那四腳蛇一樣的小東西跳到床上了。見農婦醒來,小東西就趴在枕邊,靜靜望著農婦。農婦覺得小東西好像有些熟悉,但又想不起來,她假裝推了推它:“下去下去。”可小東西翻了滾,硬是賴著不下床。

小東西顯然已長大了好多,不願待在米缸裡了,農婦就在自己的床邊,用稻草鋪了一個小窩,每天晚上一起入睡。農婦到門前的水塘淘米時,小東西就蹦蹦跳跳地隨在後面。一次,農婦提著淘米簍,剛彎下腰,小東西突然縱身一跳,鑽進水裡去了。農婦一驚,守望了好一會兒,小東西才冒出水面,四隻小爪子拍打著水花,像在得意地炫耀。

農婦的一家人,也都非常喜愛這個四腳蛇一樣的小東西,尤其家裡最小的孩子,參加莊上小夥伴們的遊戲時,也要把小東西帶著,小東西就像聽話的狗一樣隨在身後。聰明的小東西,有時還參加他們的遊戲,它蹦跳的高度和靈活性,使莊上的人非常吃驚。而且,家裡人還發現,小東西隨他們外出時,莊上的貓和狗都躲得遠遠的,非常敬畏地望著。

農婦的家裡並不寬裕,小東西的胃口卻越來越大,農婦只得減少家裡人的口糧,不得已時,就到鄰居家借糧,但誰也沒有怨言。與小東西相伴的快樂,使他們忘記了貧困的煩惱。

一天早晨,農婦像往常一樣,帶著蹦蹦跳跳的小東西,到水塘邊淘米。突然,平地起了一陣旋風,四周一片昏暗,待光線恢復正常,水塘對面出現了一隻老白龍,眼睛直盯盯地望著小東西。小東西一見老白龍,就踩著水花歡快地跑了過去,老白龍伸出舌頭,不停地舔著小東西,顯得非常憐愛。然而,過了一會兒,小東西又踩著水花回來了,依偎著農婦。老白龍望著農婦,似乎明白了什麼,然後又一陣旋風飛走了。那個早晨之後,農婦驚奇地發現,自己每次到米缸舀米,都不見米減少,舀多少,漲多少,米缸始終是滿滿的。

一年夏天,後山區發生旱災,很多天都沒有下雨,所有水塘的水位都降到了塘底,莊上的人每天都為飲水犯愁,日常必需的水都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四腳蛇一樣的小東西,已長大了好多,比一根扁擔還長,此時也為缺水而焦躁不安。滿臉愁容的農婦,想起那天降臨水塘對面的老白龍,便對著上天默默祈禱起來。正祈禱著,水缸裡的水突然滿了,而且泉水一般不斷地漫溢,流出家裡的門檻,越流越歡快,整個莊上的人都接到水了。

這時,本來烈日炎炎的天空,忽然烏雲密佈,電閃雷鳴,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匯聚的雨水從山溝裡沖決而出,形成了一條激流。正依偎著農婦的四腳蛇一樣的小東西,戀戀地望了農婦一眼,突然縱身躍入激流,順水勢而去。遊著遊著,它身上泛著青色的皮蛻了,變成了一隻漂亮的小白龍。當小白龍游到儀揚河時,天空中出現了那條老白龍,小白龍從水中騰躍而起,飛向空中,兩隻龍一陣風似的飛走了。

當地人把小白龍向南游出的彎彎曲曲的河道,稱為龍河,把老白龍帶走小白龍的地方,叫做帶子。從此,這一帶風調雨順,百姓安居。農婦去世後,小白龍每年的五月初三都要來拜祭它的人母,這一天整天下著雨,雷聲嗚嗚咽咽。為了紀念這次人與龍的相遇,後人在當地建了一座白龍廟,廟直到今天還立在那兒。

揭開儀徵龍河神秘的面紗!

傳說三:

儀徵籍著名學者盛成先生對儀徵地方史深有研究,曾專門撰寫《陳登傳》。他認為後人為了紀念漢廣陵太守陳登(字元龍),將他在儀徵境內主持興挖的大型水塘和水道稱為陳公塘和元龍河(後人簡稱龍河),這是歷史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