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黑豬產業“紅”了貧困戶的日子

2022-06-27由 東方財富網 發表于 畜牧業

湘西黑豬為何紅了

村莊畫外音:

蒼蒼綠原,青青田園。烏審旗木都柴達木村,北枕嘎魯圖鎮區,南鄰陝西省榆林市,距旗府25公里。城鄉分類程式碼為220,區劃程式碼為150626100204,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150626。圍土11。64萬畝,轄社7個,擁民354戶991人。農牧參半,農耕文明歷久而流芳,蒙元文化彌新而粲然。美好家園,望得見藍天,看得見碧水,為市級文明村。

穿過一叢叢正在抽枝散葉的崛椽柳,於淺淺濛濛的綠色裡看到一座白牆合圍的院落。“大棚”連著“大棚”,偶爾聽聞哼唧聲。詳問,原來是成排的豬舍。開啟門,數頭體格健壯的黑豬幾欲衝破柵欄,以為是餵食的人來了。

“這就是我們的村集體產業,現在存欄170頭黑豬,按現在的市場行情,今年能盈利30萬餘元。為了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致富,村裡免費給每個貧困戶提供兩個豬仔,再拿出利潤的10%給他們分紅。”市住建局派駐木都柴達木村第一書記劉鵬飛說。

人們印象中的木都柴達木村,美麗但並不富裕,守著青山綠水無法“變現”。全村有耕地10182畝,自然草牧場達81808畝,人均耕地和草場都相對較少,是一個典型的無資源、無支柱產業的貧困村,村集體經濟為“零”。多年來,看天的臉色吃飯,是一輩又一輩人的苦痛記憶。村民的主要收入以傳統的種植業、養殖業為主,一年下來收支賬一算,只能將就著扯平。很多人便選擇了外出務工,雖說掙不多,但也比在村裡務農強。

村民高畫質利便是如此,多年來一直在外東奔西跑。直到父親高障保生病被認定為貧困戶,他才不情願地回了村,但沒想到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紅火。

去年7月,高障保病逝,但給兒子高畫質利留下了一道“家訓”:“黨的扶貧政策確實好,讓我們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實惠。黨和政府這麼扶持我們,你一定要好好幹。”生前,他在村集體的帶領下養黑豬,幫扶單位鄂爾多斯市住建局為他家建成了160平米標準化養豬棚圈,購買了5頭母豬、20頭松遼黑豬,當年見利,收入10多萬元。如今,高畫質利家存欄黑豬60多頭,今年還計劃擴大規模。“以前在外打工,沒攢下個錢日子還過得不好。現在收入高了,人也覺得精神了。”高畫質利說。

脫貧攻堅戰開始後,木都柴達木村像一個川劇演員一樣,每一次“變臉”都帶給人們不一樣的驚喜。2018年,在幫扶單位的支援下,村集體建成了佔地100畝的種豬繁育基地,引入松遼黑豬,發展成立養豬合作社,同時把1戶貧困戶和7戶鞏固扶持戶納入養豬合作社,帶動他們學技術、搞養殖,拓寬增收渠道,實現穩定脫貧致富。之後又投資50萬元建起了化糞池。黑豬所產生的所有排洩物,都會得到集中處理、迴圈利用,並作為優質肥料無償提供給周邊農戶。既降低了村民的生產成本,還淨化了人居環境。

這幾年,豬場裡的黑豬肉供不應求,市場好評不斷,村集體經濟成功“清零”,這讓村黨支部書記王世奎開心不已,村民主動找他詢問養豬相關事宜,他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是個雙贏的事情,既可以盤活村集體經濟,又能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王世奎說。

同時,駐村工作隊還結合木都柴達木村的自身優勢,引導該村因地制宜發展有機紅棗種植產業,併成立有機紅棗種植專業合作社。棗樹瓜果盈利後,村集體和村民八二分成,屆時每戶村民可增收2000元。如果有村民自己想種,工作隊聘請的技術員將免費提供栽培技術和養護經驗。

“扶持產業就是最大的幫扶,貧困戶自己掙錢了才有更大的動力,再加上村集體有收入,能為貧困戶解決一下燃眉之急。今年我們還是按著這個思路走,效果肯定會更好。”劉鵬飛說。

現在的木都柴達木村,隨著村民看得見的效益漸長,產業的帶動作用愈發明顯,村民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也在節節上升。全村現有豬、羊養殖大戶40戶;有3個養殖合作社,合作社成員有45戶。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戶,鞏固扶持戶7戶,除了傳統的種養殖,均與黑豬產業或紅棗產業“結緣”。

水墨丹青畫中行,此村歸來不看村。木都柴達木村,山水掩映,蘊含詩情。

人物同期聲:

村支書王世奎:“村集體帶動種養、幫助售賣,只要村民保證質量守住品牌,黑豬產業和紅棗產業一定發展得更好。這以後是我們村裡的兩大聚寶盆。”

村民高畫質利:“我一定要好好幹,把日子過好了,才能對得起這麼多人的幫扶。”

(文章來源:鄂爾多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