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寫下名篇《憫農》的李紳,其實並不是一個好官

2022-06-24由 魔豆百態匯 發表于 畜牧業

寫《憫農》的作者是誰

有一首唐詩可謂通俗易懂,老幼皆知: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寫下名篇《憫農》的李紳,其實並不是一個好官

課本里的《憫農》詩

其實它的標題叫《憫農》,是組詩,原題叫《憫農二首》,這篇“鋤禾日當午”是人闕,下篇是:

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上一首反應了農民的辛苦勞作,從一粒粟到萬顆籽,積聚了農人的血汗。下一首更令人心酸,反映了底層人民辛酸貧窮的困苦生活。

寫下名篇《憫農》的李紳,其實並不是一個好官

李紳的《憫農二首》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與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有異曲同工之妙。天下沒有閒田、荒蕪的田地,但千萬百姓依舊吃不飽穿不暖,徘徊在生死線上,最終被餓死、凍死、病死。

這兩首小詩在百花齊放的唐朝詩苑中,不算是精品名篇,但絕對是流傳最廣的,可謂婦孺皆知,生動形象,千百年來被人們爭相吟誦傳閱。

寫下名篇《憫農》的李紳,其實並不是一個好官

李紳畫像

那麼這兩首詩的作者是誰呢?

他是

李紳

!李紳是誰?

對比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隱、王昌齡、王維、韓愈、柳宗元等大詩人,李紳可能默默無聞,名氣太低,不為今人所知。

寫下名篇《憫農》的李紳,其實並不是一個好官

農民在辛苦勞作

那李紳能寫出這樣的同情農民的詩,他一定是個生活貧苦的農夫吧?答案卻顛覆大多數人的認知!叫你大跌眼鏡,然後是大吃一驚,最終是大失所望。

因為,李紳可不是個平頭百姓,他是全唐

所有

詩人中官職最大的一位!當然,他流傳下來的作品不多,嚴格來說並不算是一個主流詩人。此外,李紳官居高位,錦衣玉食,綾羅綢緞,妻妾成群,晚年窮奢極欲,盡情揮霍,整日花天酒地,濫用職權,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貪官。

李紳飛黃騰達後,早把當初寫《憫農二首》時的心情和初衷拋棄到雲端之外了!劉禹錫出任蘇州刺史時,李紳為揚州節度使,劉禹錫受邀參加他舉辦的家庭宴會,只見李紳家中私妓成群,載歌載舞。於是就寫了一首《贈李司空妓》:

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

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寫下名篇《憫農》的李紳,其實並不是一個好官

李紳斷案

詩中的“杜韋娘”,是一個名妓,最後被李紳送給了劉禹錫,所以劉禹錫雖然不屑於李紳的所作所為,但始終沒有去舉報他,就是因為“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

所以說,寫作是寫作,絕不是真實的生活。唐代文人入過江之鯽,多如牛毛,名家更是數不勝數,但命運各不相同。

比如:李白一生瀟灑自如,放蕩不羈,遊山玩水,吃喝玩樂,從不缺錢,從不為生活發愁,從不為柴米油鹽擔憂,就連死都別具一格,喝醉酒下水撈月而溺死。而杜甫一生貧困潦倒,整日為生活奔波,為一日三餐發愁,吃不飽穿不暖,連孩子都先後餓死、病死。即便他想為三鬥米折腰,都找不著門路。

最終,杜甫終於逮著一頓飽飯,他猛吃海喝,竟然撐死!所以說,人都是個

命啊

寫下名篇《憫農》的李紳,其實並不是一個好官

農民在烈日下揮汗如雨

所謂:“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現在已經很難得知李紳寫《憫農二首》時的心情和想法,但他在唐武宗朝出任尚書右僕射(相當於宰相),妥妥的二品大員。比白居易(太子少傅,從二品)、張九齡(中書令,同平章事,三品)、元稹(同平章事,三品)、高適(太子詹事,散騎常侍,三品)……

等人

的級別都要高!更不要說杜甫這樣一個不入流的八品縣尉了。

李紳吃一頓飯要花費上千貫錢,他特別喜歡吃雞舌頭,每餐就要殺300多隻活雞,取下雞舌後就扔掉,因此他府中後院宰殺過的雞堆積如山。

李紳祖籍安徽亳州,出生於湖州,6歲隨母親遷居無錫。公元806年,李紳進士及第,先後任國子監助教、右拾遺、揚州節度使、淮南節度使、中書侍郎、右僕射、門下侍郎、司空公等要職,被朝廷冊封為“趙國公”,位極人臣,享盡榮華富貴。

寫下名篇《憫農》的李紳,其實並不是一個好官

李紳塑像

李紳沒發達之前,非常同情貧苦百姓,他目睹農民終日辛勤勞作卻不得溫飽,以同情、憤慨的心情寫下了被千古傳頌的《憫農二首》。實際上,他還有一首同情農民的詩,只是知道的人不多。

壟上扶犁兒,手種腹長飢。

窗下織梭女,手織身無衣。

我願燕趙姝,化為嫫女姿。

一笑不值錢,自然家國肥。

李紳得勢後,隨著官越做越大,他變得濫施淫威,無視百姓疾苦,加收苛捐雜稅,漠視生命,草菅人命,對老百姓嚴刑峻法,當地百姓苦不堪言,紛紛外逃。

寫下名篇《憫農》的李紳,其實並不是一個好官

漫畫李紳

據《云溪友議》中記載:李紳沒發跡之前,常到李元將家中做客,因是本家,且李元將年齡比他大,所以他稱呼李元將為叔叔。後來他發達後,李元將主動降低輩分,要與他兄弟相稱,李紳不高興,李元將再降一輩,稱自己為侄子,李紳還是不同意,沒辦法,李元將只好再降低一輩,稱自己為孫子輩,李紳才勉強接受。

李紳為官殘暴,轄區內的百姓都擔驚受怕,很多人外出逃難,下級官員都很著急,而李紳對此不屑一顧,非常鄙視草芥貧民,他對下屬說:“飽滿的穀粒總是垂在下面,只有秕糠才會隨風而去。那些賤民就是秕糠,不要管他們的死活。”

其實,李紳並沒有多少為官才能,他能飛黃騰達,完全是攀附權貴、依附時任宰相李德裕所換來的。李紳人品差,同時代的韓愈、賈島、劉禹錫、李賀等人都不屑他的為人。在中唐時的“牛李黨爭”中,李紳審時度勢,處心積慮,左右逢源,為了升職不擇手段,甚至喪失人格。這樣的人,你還指望他當權後能體察民疾嗎?

寫下名篇《憫農》的李紳,其實並不是一個好官

《憫農》配圖

實際上,李紳並非貧苦家庭出身,他的祖父李守一曾當過武則天朝的高官,他的父親李晤雖然不是大官,但也是個七品知縣,因此李紳童年、少年時並沒有吃過苦,他寫《憫農》,完全是一種消遣罷了,並不是真心同情老百姓。

多行不義必自斃!

,這句話用在李紳身上也挺合適的。公元847年,唐宣宗繼位後,立刻罷免了宰相李德裕,李黨的門徒們都被充軍發配崖州。此時,被李紳處死的江都縣尉吳湘的哥哥吳汝納請求朝廷複查弟弟案,結果三司聯合複查後,認定吳湘案是冤案,是李紳為了取悅李德裕而刻意加害之舉。但此時,李紳已經去世快一年了。

但去世並不代表他能免責,朝廷對李紳做出處罰:

削紳三官,子孫不得入仕!

寫下名篇《憫農》的李紳,其實並不是一個好官

李紳

所以,今人不太知道李紳,也是有特殊原因的。雖然他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參與者,雖然他與元稹、白居易交往過密,雖然他也有不少佳作流傳下來。只是,他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官員,甚至是一個視百姓為草芥的壞官,所以幾百年來,並不怎麼宣傳他,由此導致他名氣很低,以至於朗朗上口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都很少有人知道是他的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