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閩中農耕文化,大田後生仔傳承500年的古法食品製作技藝

2022-06-22由 田陽文化 發表于 畜牧業

大田後生仔為什麼下架

閩中農耕文化,大田後生仔傳承500年的古法食品製作技藝

水粉製作技藝。福建省大田縣上京鎮溪口村,至今保留古法制作米粉的技藝,大田米粉因製作工藝不同,分“煮粉”和“炊粉”,主要區別在與製作米粉的原材料大米是用水煮熟還是蒸熟,後者基本上已經半自動化生產,而“煮粉”因為工序相對複雜,還保留古法手工製作。“煮粉”因方言與“水粉”同音,故大田人把用古法制作的米粉稱為“水粉”。(攝影 溫欣孝)

閩中農耕文化,大田後生仔傳承500年的古法食品製作技藝

大田上京鎮溪口村,古老、原始的“水粉”製作工坊。其製作工藝五百年來未曾改變過。(攝影 溫欣孝)

閩中農耕文化,大田後生仔傳承500年的古法食品製作技藝

水粉製作需要十一道工序,浸泡、磨漿、煮熟、搓團、壓絲、晾曬等十多道工序。(攝影 溫欣孝)

閩中農耕文化,大田後生仔傳承500年的古法食品製作技藝

製作出來的粉絲,放在特製的粉篩上晾曬,粉篩由竹子編成,透風又環保。(攝影 溫欣孝)

閩中農耕文化,大田後生仔傳承500年的古法食品製作技藝

水粉素有“一煮就熟,百煮不糊”之稱,是大田人必備的待客美食。如今,溪口村古法制作的“水粉”已遠銷全國各地,是當地村民創收的一個重要來源。(攝影 溫欣孝)

閩中農耕文化,大田後生仔傳承500年的古法食品製作技藝

臘鴨製作技藝。臘鴨是大田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每年,大田人都要製作大量的臘鴨,用於待客。(攝影 溫欣孝)

閩中農耕文化,大田後生仔傳承500年的古法食品製作技藝

臘鴨採用大田人稱為“半番鴨”的鴨子製作,其肉質厚,大小適宜,醃製容易入味。(攝影 溫欣孝)

閩中農耕文化,大田後生仔傳承500年的古法食品製作技藝

鴨子洗淨後去除內臟,再用大量的鹽和特製的香料醃製,然後用竹片定型,放到太陽下晾曬。(攝影 溫欣孝)

閩中農耕文化,大田後生仔傳承500年的古法食品製作技藝

大田臘鴨,香、韌,可以蒸、煮、炒、火鍋底料,備受大田人喜愛。(攝影 溫欣孝)

閩中農耕文化,大田後生仔傳承500年的古法食品製作技藝

糖塔製作技藝。大田糖塔,造型別致,大田人在祭祀、供佛等重大民俗活動中,都會用到糖塔,大田民間手工製作糖塔的技藝得以傳承至今。(攝影 溫欣孝)

閩中農耕文化,大田後生仔傳承500年的古法食品製作技藝

糖塔的原材料以白糖、紅糖和糯米粉為主,透過融化,澆鑄在各個不同造型的模具裡。(攝影 溫欣孝)

閩中農耕文化,大田後生仔傳承500年的古法食品製作技藝

用模具製作出各種形狀的糕點。(攝影 溫欣孝)

閩中農耕文化,大田後生仔傳承500年的古法食品製作技藝

用於乾燥用的木製乾燥桶。(攝影 溫欣孝)

閩中農耕文化,大田後生仔傳承500年的古法食品製作技藝

精美的糖塔造型。在佛誕等大型民俗活動中,村民都會請人制作糖塔供奉,造型各異的糖塔,也是參加廟會的人們要欣賞的一個重要內容。(攝影 溫欣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