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身為無性戀者,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2021-07-05由 青杏 發表于 農業

無性者可以治好嗎

文 / 柏舟

第一次清晰的意識到自己的性取向,是出國以後。那天我在網上做了一份調查問卷,在性取向那個問題中,它提到了第四個選項“Asexuality(無性戀)”。當時感到很好奇,填完問卷後,就去查詢了相關資料,後來就不得不確定,自己就是那個少數的一份子。

對於無性戀的定義很多,但最核心的一點就是,

我們這群人,感受不到性吸引

。而所謂性吸引,指的是有性戀者的一種感覺,會讓他們想要和另一人發生性接觸。說實話,這個概念很多時候都遭到人們的質疑,甚至會有許多侮辱性的言論,因為大概絕大部分人都認為這很不可思議。

但是不渴望性,並不代表沒有感情。

身為無性戀者,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曾經有一個男朋友,和他在一起時間長了之後,話題就會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性,雖然自己沒有那種需求,但為了讓他有一份正常的戀情,我還是願意妥協。但很多時候,我都覺得自己的不尋常很不正常,懷疑自己是不是身體有毛病,甚至懷疑自己有所殘缺。

可是,我的身體機能的確是正常的,該有的反應都有,只不過我的心理上,沒有那種主觀的慾望。

後來在意識到自己的取向之後,最深的感覺是,心裡輕鬆了不少吧,有了一種歸屬感,也沒了曾經那種隱隱的自卑。最開始的那幾天,很多時候都在刷AVEN(asexual visibility and educationnetwork,全球最大的無性戀網上論壇),在上面找到了許多同伴,其中還有一位和我在同一個社群。也在油管上看了許多影片,加入了無性戀的貼吧和豆瓣小組。

瞭解了更多後,感覺就是,

無性戀的確是一個很被忽視、接受度遠不如對LGBT接受度的群體

。刷AVEN的時候,就看見有人說,無性戀大概是唯一一個在驕傲大遊行中被說教的群體,他們會勸我們早點治癒自己的這種傾向。

身為無性戀者,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而著名的判斷性取向的金賽七點量度,打分從0到6,0代表完全的異性戀,6代表完全的同性戀,但是無性戀,卻不在這套量度之中。最早討論無性戀這部分群體的是美國生物學家、性學家Kinsey,他將無性戀編號為X。

就如同性戀不能被“治癒”一樣,

無性戀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選擇,只不過即使在性別取向的色譜中,不是彩虹色,而是灰色。

大概也有學校氛圍的緣故,我開始正視自己的身份。我們學校有一個相關的社團,也有同學會辦一些講座,有了同伴的支援,我變得更加自信,意識到自己的狀態並非病態,從而在很多人際交往中,都能夠坦然的說出自己的取向。

但我還是遭到了許多質疑,有人問我是不是隻不過因為還沒有遇到那個對的人;也有人問我是不是性冷淡,之後再苦口婆心的告訴我性冷淡是可治癒的;還有人的問題很無禮,說“你是不是從來沒做過愛?打不打算和我試試?”

身為無性戀者,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曾經我對這些觀念的來由十分不解,後來看了一部分析很透徹的紀錄片後才逐漸明白問題的根本所在。

那部紀錄片裡面有這樣一個概念:如果性是擔心伴侶離開自己,這就成了性活躍的義務。而人們從小就在接受一種導向,

認為性活躍是理所當然的;認為性是人性的一部分,並且與親密關係密不可分,一個人必然會體驗性。

當時看見那個概念,我才恍然大悟,明白自己當初為何會為了男友而做出妥協。因為在我所接受的觀念中,性是戀愛中順理成章的東西,

我從來就沒想過,我可以不勉強自己,可以對性說不。

而在當今的世界上,

存在許多過度性暗示的市場營銷

。但假如你從無性戀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可能會覺得,我們的文化充斥著各種奇怪的性元素。

我開始逐漸明白,對性活躍義務的觀點提出異議能使每個人都受益,

可以使許多不是無性戀的人能夠受益於認識到浪漫關係不一定要涉及性關係,去明白每個人都有對性說不的權利

。從而透過這種方式定義,讓一個人能更自由地去看待一段感情和自己的生活。

即使我不想發生性行為,我也不應該因此感覺自己殘缺不全、做錯了事。

在想清楚這些後,我才開始真正正視自己的本來面目。

身為無性戀者,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至於家人的態度,我爸媽根本就不理解無性戀這個群體的存在。我的家境很普通,父母住在一個十八線的小縣城,母親是醫生父親是老師。當初和男友分手的很大原因在於,我父母一再催婚,而他也想快點結婚,但是我,卻難以忍受那樣的生活。我不想我的人生一點可能性都沒有,就落入死水一潭的境地。

出國讀研用的是自己工作了五六年的存款,我曾經在上海一個教育機構當雅思口語老師,如今在美國讀金融。工作以來我就一直很注意自己的財務管理,由此才實現了自己留學的夢想。雖然當初存錢的時候,為了安父母的心,藉口是自己在存房子首付。

如今父母還是很不理解我出國折騰的選擇,大概在他們眼中,最好的地方就是他們居住的那個小城。每次聯絡問得最多的話也是什麼時候回國、找到物件沒有。我有時候會覺得悲哀,大概自己一輩子都不能成為他們眼中“正常”的人,結婚生子度過這一生。但是我沒有後悔過自己離開的選擇,

甚至感謝自己當初那份孤注一擲的勇氣,畢竟假如不離開,可能我一輩子都會活在懷疑自己有殘缺的陰影裡,也無法發現真正的自我、接受真正的自我。

按1%的比例來看,全世界約有7000萬無性戀者,我很慶幸,自己是其中覺醒了的一個。我還是會竭盡所能孝敬爸媽,只是很遺憾,我大概不可能如他們的期望那樣活。

身為無性戀者,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而如今,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我們這個群體能夠被逐漸瞭解。有些時候,我會參與學校社團的一些活動,去參加遊行,在AVEN捐錢維護伺服器等等等等。

我想讓更多人知道,

你可以不為自己缺乏性取向或者缺乏性慾所困擾,應當接受自己,而不是尋求所謂“治療”。無性戀不需要被矯正。

我的右手中指有一枚黑色的戒指,這是圈子裡的一種約定俗成,暗示自己無性戀者的身份。對於未來,我還是持開放的態度,自己或許會遇到愛情。

但是下一次,我一定會勇敢的告訴那個人,我是一個無性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