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吉迪恩·拉赫曼:為什麼在現代戰爭中,小國總能戰勝大國?

2022-06-10由 人大重陽 發表于 農業

小國比大國發展快嗎

弗拉基米爾·普京並不是唯一搞錯的人。這位俄羅斯領導人原以為他的軍隊將在幾天內擊敗烏克蘭,而大多數人也都和他持有相同的看法。準確預測了俄羅斯入侵的西方情報機構也認為普京可能會迅速贏得勝利。

但這場戰爭已經持續了近三個月,此時的俄軍已陷入困境且損失慘重。隨著芬蘭和瑞典計劃加入北約的訊息得到證實,俄羅斯的國際處境已變得越來越孤立

現在關於俄軍無能的討論很多。但或許我們並不需要特意來討論俄軍的問題。

在當今時代,大國入侵小國往往會以失敗告終。

美國在越南、阿富汗和伊拉克失敗了。美國在索馬利亞和黎巴嫩進行了較小規模的軍事幹預後,也屈辱地撤出了這些國家。蘇聯在阿富汗失敗了。

吉迪恩·拉赫曼:為什麼在現代戰爭中,小國總能戰勝大國?

莫斯科號遇襲沉沒

正如印度學者普拉塔普·巴努·梅塔所言:

“儘管強國很少贏得不對稱戰爭,但它們仍然認為自己能贏,這是國際政治的一大謎團。”

在過去40年裡,有一個強大的國家抵制住了誘惑沒有發動戰爭,這就是中國。

1979年,中國人打了一場讓自己頭破血流的對越戰爭。自那以後,北京方面明智地遠離了戰爭。透過專心發展經濟,中國改變了本國的經濟和社會,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最強大國家。然而,近年來,中國似乎發生了一些變化……

但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經歷表明,一旦戰爭開始,戰局將很少會按計劃進行。

歷史學家亞當·圖茲指出:“自1914年以來,除了民族解放戰爭,幾乎找不到哪場侵略戰爭是以發動者獲利而告終的。”

保衛家園的人民和政府通常比入侵的軍隊更積極主動。

俄軍的聲譽是在抗擊拿破崙和希特勒的侵略戰爭中形成的。但現在俄羅斯是侵略者——而烏克蘭人則扮演了英勇的祖國保衛者角色,這是俄羅斯人在1812年和1942年曾經扮演過的角色。

作為一個為本國生存而戰的國家,烏克蘭能夠堅持要求所有成年男子留在國內戰鬥。而俄羅斯卻不得不向本國人民表示,它正在執行一項不需要大規模動員的“特別軍事行動”。

戰爭拖得越久,侵略軍的處境就越艱難。

即使你佔領了首都——就像美國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所做的那樣——你也可能會面臨一場令你筋疲力盡的游擊戰,外部勢力會欣然支援這樣的戰爭。

一場失敗的戰爭也會對國內產生破壞性影響。

超過15000名美國士兵和承包商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中喪生,後來死於自殺的人數是這個數字的兩倍。此外還有數十萬美國人受傷,其影響波及美國社會和政壇。

吉迪恩·拉赫曼:為什麼在現代戰爭中,小國總能戰勝大國?

美軍倉皇撤離阿富汗

少數“大國成功入侵小國”的案例似乎也只發生在戰爭規模和行動目標明顯有限的情況下。

如果某場衝突真的是一場“特別軍事行動”,那麼大國是有可能獲勝的。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將目標限定在將薩達姆·侯賽因率領的伊拉克軍隊驅逐出科威特,因此它獲勝了。但當美國試圖在2003年的第二次海灣戰爭中走得更遠——推翻薩達姆並佔領伊拉克時,美國的計劃就失敗了。1999年,北約成功干預了科索沃局勢,這是因為北約只出動了空中力量且將戰爭目標限定為支援科索沃人。

正如馬克斯·布特最近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指出的那樣,

目前軍事技術的變化有可能會進一步增大侵略戰爭中自衛者一方的勝算

。資訊科技和無人機可以準確跟蹤攻擊部隊的行動,隨後精確制導炸彈就會飛來消滅他們。這種技術轉變可能是俄羅斯在基輔和頓巴斯地區作戰時遭受重大損失的部分原因。

正如俄羅斯現在所認識到的那樣,即便是對一個較小、較弱的鄰國發動戰爭,也可能導致嚴重後果。而更大規模的衝突則會招致災難。

即便是名義上的勝利,也會讓你的經濟和社會陷入絕境。

英國在二戰中取得了勝利,但此後卻再未恢復其大國地位。正如歷史學家艾倫·泰勒後來所總結的:

“儘管成為大國的目的是有能力打一場大戰,但保持大國地位的唯一方法是不打一場大戰。”

如今,這一悖論在烏克蘭得到了充分體現。普京十年生聚,然後發動戰爭以重奪俄羅斯的大國地位。其結果卻正相反,俄羅斯很可能會在烏克蘭戰爭後變得更窮更弱,其實力會受到極大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