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自學“成醫”救母的背後,自制抗癌藥可能有哪些副作用?

2022-06-03由 熊貓醫學 發表于 農業

吃抗癌藥副作用大嗎

近日,一則關於兩兄弟自制抗癌藥物,挽救處於卵巢癌晚期母親的新聞在網上傳播開來,很多人對其孝心與感人的背後產生了不少疑慮,比如自己“研發”的藥物是否安全有效?會不會對身體產生更大的危害?出現了藥物不良反應又該如何處理?面對這些問題,筆者將跟大家談談自制抗癌藥物背後的威脅和副作用。

目前,我國關於藥物的上市和推行管控很嚴格,一種新藥要能夠在國內上市至少得花8-10年左右的時間,這期間要經歷藥物研發、動物實驗、臨床試驗、藥品註冊、批准上市等系列複雜的流程,目的就是讓老百姓能夠服用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小、藥效作用強的藥物。但是,仍有不少商家或機構打著“自制神藥”的旗號來推行一些不合格的藥品,這些所謂的“神藥”背後究竟有哪些不良副作用呢?

自學“成醫”救母的背後,自制抗癌藥可能有哪些副作用?

1。“三無藥品”缺乏試驗階段

一般來說,藥物必須要經歷試驗之後才能進行人體實驗的,所謂的藥品試驗,就是利用與人體相似的哺乳類動物進行藥品試驗,以摸索出合適的藥物劑量,最終將合適的劑量運用於人體,直至不會出現太多的不良反應為止。為了滿足這個條件,藥品研發機構要耗費數百萬至千萬不等的資金,以完成藥物最後的審批透過程式,但是很多不法商家為了躲避這些流程,將試驗階段直接運用於人體,從而產生了所謂“三無藥品”,即安全無保障、藥效無保障、不良反應無保障的危險藥品。

自學“成醫”救母的背後,自制抗癌藥可能有哪些副作用?

2。“四無監管”造成藥品毒害

什麼是“四無監管”呢?就是藥品無國家有關部門監管、無安全認證機構監管、無醫療機構監管、無醫生專家監管。那麼,對於這種短期內誕生出來的藥物,必然會對廣大消費者造成一定的毒害。沒有受到監管的藥品,一般是不能在市場上流通的,因為藥品本身沒有合格的標識,也缺乏安全機構的認證,所以建議廣大消費者在藥店購藥的時候,也一定要認準安全生產廠家的藥物,或者是在醫生開具處方的前提下購買適合自身病情的藥物。

自學“成醫”救母的背後,自制抗癌藥可能有哪些副作用?

3。“五臟器官”遭受藥物損害

我們都知道,藥物對人體的毒害主要體現在臟器的損傷,比如造成肝臟代謝破壞、腎臟代謝紊亂、心臟運轉失常等,當藥物劑量和使用方法都沒有被明確的時候,貿然嘗試不僅會導致病變器官加快衰竭,更多的是造成了生命受到嚴重威脅。所以說,藥品也好比是一柄雙刃劍,即使是確認為安全的藥物,在使用不當或缺乏監管的前提下,也會給病人帶來健康和生命的隱患。所以即使是個人將市場上流行的藥物進行混合配製,其安全性也仍然會受到質疑,因為混制的藥品規格和劑量也需要重新進行試驗,各種藥物之間知否存在相互反應而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