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不妨將患者評價視為改善醫患關係的機會|新京報快評

2022-06-02由 新京報 發表于 農業

作為患者如何處理醫患關係

不妨將患者評價視為改善醫患關係的機會|新京報快評

▲資料圖。圖/IC photo

據媒體報道,近期有醫生髮現,在部分有評價功能的網際網路平臺上,一部分患者在就醫後根據自己的體驗對醫院和醫生進行了“打分和評價”。而這些評價往往偏向主觀,因此,有醫生認為,這樣的評價有些激烈,難以接受。

在網際網路時代,使用者對於自己購買的商品、服務甚至是自己看過的電影發表“評價”,原本是天然的正當權利。但是具體到醫患關係上,因為醫院診療的專業性和複雜性,患者的這些“評價”更容易讓醫生覺得委屈。

但是,如果認為這些評價“激化矛盾”,可能有些過慮。細究過往出現的諸多醫患糾紛,雙方往往都不存在根本性的分歧,只是因為種種原因而溝通不夠,最終釀成衝突。譬如說,醫生在巨大的壓力之下,未必能夠充分地和每一位患者進行完全溝通;而患者則因為排隊時間久、就醫流程長以及專業知識不足等原因,容易對醫生產生不信任。因此,容易出現一些小的誤解。

由此可見,要“緩和”醫患矛盾,不能靠堵住任何一方的口來實現。恰恰相反,醫患矛盾的解決,是要有透明溝通的補充機制,讓患者真實地發表自己的觀點,讓醫生了解患者的擔憂,讓患者懂得醫者的辛苦。

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存在部分消費者言語過激的情況,導致一些醫生主觀上產生了“委屈”心理,或者說,看到自己供職的醫院因為一些“消費體驗”的瑕疵而被吐槽,也容易產生一種“挫敗感”。要解決這種問題,固然有賴於平臺建立健康的言論規範,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但從另一個視角看,這些能夠被公開表達的委屈,恰恰是矛盾關係的“排解”和“釋放”。

比如,好大夫線上等等帶有評價功能的網際網路醫療社群,都是因為扮演了這樣一個醫患溝通的橋樑角色,才獲得了患者的認可。因此,不應把部分平臺上極個別患者的“吐槽”,理解為是“挑撥醫患關係”,只要平臺能夠正確引導討論和評價,不越過法律和職業的底線,這樣的評價平臺恰好能夠促進醫患雙方的理解。

或許有人會認為,醫療是相對專業的領域,但是任何一個專業的領域都需要多角度的評價標準。以電影為例,電影從業者往往傾向於認定自己的作品評分更高,或許也會對豆瓣電影、貓眼電影甚至是專業影評人的評分嗤之以鼻。但是,IMDB等大眾電影評分網站的存在,恰恰保障了觀眾的聲音能夠傳遞到電影從業者的耳中,作為電影創作者,不應該把大眾的評分視為“洪水猛獸”,更不應該認為是“激化創作者與觀眾的矛盾”。

因此,有一些患者因為就醫體驗不好而有所吐槽,這不應當被視為“不專業的惡意批評”,如果從患者的角度來看,真實的就醫體驗也很重要,人人都希望得到友善的對待、耐心的講解,這是人之常情。一個健康的生態裡,應該既有基於專業水平的權威認證,也應該允許普通人基於自己的真實體驗表達感受,這才是行業不斷進步的動力,也是解決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矛盾問題的必經之路。

因此,不能簡單地把醫患矛盾問題歸結為“評價問題”,而應該正視這些評價之所以出現的深層原因。而對於部分平臺來說,則應當履行好引導職責,加強對評價內容的管理,盡最大可能起到溝通醫患關係的橋樑作用,而不是激化醫患矛盾。

這就要求,要為雙方設定同等的發聲條件,讓每個主體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並且應當設定合理的發言規範,引導雙方在健康的合理範圍內討論。對於一些真實的評價和反映問題的評價,要予以積極鼓勵,但對於一些明顯過激、偏頗,甚至上升到人身攻擊的言論,則要加以管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盡到平臺責任,引導雙方消弭分歧,而非擴大分歧。

作者 | 李亦雙

編輯 | 陸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