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華商基金看行業之可降解塑膠:禁塑令落地 為產業發展聚力賦能

2022-06-02由 新浪財經 發表于 農業

可降解塑膠屬於什麼基金

華商基金看行業之可降解塑膠:禁塑令落地 為產業發展聚力賦能

近年來,隨著針對塑膠產品的環保政策不斷升級,我國正在加速邁入“禁塑”行列。

2020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公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塑膠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到2020年底(即從2021年起),我國將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膠製品(包括不可降解的塑膠袋、塑膠吸管、塑膠餐具等)的生產、銷售和使用。

2020年4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修訂後的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規定國家鼓勵和引導減少使用塑膠袋等一次性塑膠製品,推廣應用可迴圈、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產品。

2020年7月,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膠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對完成2020年底階段性目標任務作出部署。

2021年4月,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釋出《北京市塑膠汙染治理工作詳解》,明確北京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膠吸管,北京市建成區外賣(含堂食打包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華商基金研究員安迪對此表示,伴隨“禁塑”政策的不斷加碼及各地禁塑時間表的逐步明確,2021年下半年有望成為可降解塑膠大規模投放的起點,可降解塑膠行業有望形成供需交替增長的良性局面,短期可關注PBAT(熱塑性生物降解塑膠)產能建設進度及PLA(聚乳酸生物降解塑膠)技術突破後的技術消化進度,中長期需要關注政策持續性及各公司降成本能力。

Wind資料統計,2020年迄今(20200101-20210518)可降解塑膠指數上漲57。90%,同期上證指數上漲15。70%。

環保背景下 替代市場空間大

在華商基金研究員安迪看來,自1950年塑膠大規模應用以來,全球生產的塑膠其實僅有1。2%回收利用,大部分塑膠製品都不具備重複使用性,等待塑膠自然降解更需要200至700年之久。大量的塑膠製品廢棄物導致各類環境問題頻出,嚴重危害到土地、水體、動物及人類的健康安全。

可降解塑膠正是“解決白色汙染問題”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化工品類,產品主要由石化原材料合成、或者植物秸稈等經過微生物發酵合成的具有生物降解性的高分子製得。可降解塑膠的優勢顯而易見,其使用後能在堆肥、土壤、水和活化汙泥等環境下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吸收性,對環境比較友好,被認為是解決一次性塑膠廢棄物汙染問題最為有效的途徑。

可降解塑膠市場的潛在需求究竟有多大呢?據 IHS Markit 資料測算,2018年全球生物可降解塑膠需求量36萬噸,其中歐洲與我國國內需求佔比分別為 55%、12%。

“可以看到,目前全球可降解塑膠需求主要集中在歐洲,從歐洲推行可降解塑膠的過程可以看出,其消費量深受限塑令與禁塑令的影響,政策推動是可降解塑膠需求增長的抓手。”華商基金研究員安迪表示,伴隨我國近年來密集出臺多項關於限塑、禁塑相關政策,2021年下半年有望成為可降解塑膠大規模投放的起點,規模化生產下成本不斷降低,價效比將會逐步提升,可降解塑膠行業有望形成供需交替增長的良性局面。

PBAT與PLA產能有望率先受益

華商基金研究員安迪認為,目前全球塑膠行業規模上億噸,僅國內塑膠製品產量就超過8000萬噸,可降解塑膠行業潛在替代市場空間很大,但考慮到工業領域對塑膠的效能要求較高,可降解塑膠或難以短期替代,薄膜、日用塑膠品方向更有希望實現替代。

據觀察,PBAT、PLA是目前價效比最高、規模化生產條件最成熟的兩種可降解塑膠產品,截止目前,我國PBAT規劃產能已超過300萬噸,PLA工藝技術陸續突破,產能規劃也陸續浮出水面,PBAT和PLA產能有望率先受益需求增長。

此外,產業鏈相關的上游原材料供需結構也有望重塑,以PBAT上游原材料BDO(1,4-丁二醇,一種重要化工原料)為例,多年供給增長停滯,產品價格對需求端的擾動敏感性較高,長期看存在較大的供給缺口。

站在投資角度,華商基金研究員安迪表示,隨著政策的持續推進以及國內可降解塑膠的產能最佳化,可降解塑膠行業具有良好的成長性與較為廣闊的市場空間,2021年有望成為整個行業及相關產業鏈成長的起點,短期可關注PBAT產能建設進度以及PLA技術突破後的技術消化進度,或將成為各公司享受產品溢價視窗期的關鍵;中長期需要關注政策的持續性以及各公司降成本的能力。

風險提示:以上觀點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基金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