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讓農民告別“靠天吃飯”,黑科技進了番茄園

2022-05-31由 投中網 發表于 農業

什麼叫無限生長型番茄

在山東德州的凱盛浩豐智慧農業產業園裡,有著亞洲最大的單體智慧玻璃溫室,種的全部都是番茄。

番茄,作為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食材之一,可謂家喻戶曉。清代汪灝曾在《廣群芳譜》果譜附錄中,對“番柿”有過一番記載:“一名六月柿,莖似蒿。高四五尺,葉似艾,花似榴,一枝結五實或三四實。”

然而,與汪灝所描述的普通番茄不同,凱盛浩豐智慧農業產業園裡種的番茄都是實實在在的大高個兒,最高可以長到20多米。它們不僅個頭高,產量也大,相較於普通的番茄植株一般掛果只能掛5-6穗,這裡的番茄可以掛到20多穗,產量是普通大棚的5-6倍,每平方米可以達到40-50公斤。

這種番茄,被稱作無限生長型番茄,那麼,它究竟是如何種出來的?

黑科技進菜園,為番茄 “立戶”

付文琦是德州凱盛浩豐智慧農業產業園的技術工程師,她每天的工作是負責這個溫室的環境控制以及水肥管理。

據她介紹,在這裡,番茄種植都採用進口椰糠進行無土栽培,基質純天然,控制汙染並保證安全。從選種到育苗,再到種植、防蟲、灌溉、採摘、包裝等全過程都圍繞番茄植株的生長需求而設計,採用大資料精準計算用電腦控制每個環節的“黑科技”農業系統。

讓農民告別“靠天吃飯”,黑科技進了番茄園

▲位於山東德州的凱盛浩豐智慧溫室,是亞洲最大的單體玻璃溫室,一共25公頃,相當於600個標準籃球場的大小。李雲豐丨攝

“為了保證番茄植株的健康生長,每個溫室裡都配備了一名植保技術工程師。”付文琦介紹說,從種子萌發的那一刻開始,就給番茄植株建立了一個像戶口本一樣的檔案,對它每週的生長資料進行記錄,包括葉片長度、葉片片數、新生莖粗等資料,對番茄的生長環境以及灌溉進行調控。

這樣的資料建檔,同時也做到了對農產品的溯源,可以清楚的知道每一個果實的來源,甚至可以回溯到這個番茄的父輩和母輩是什麼植株。

用資料實現私人定製,口感“因人而定”

“並不是番茄長出來是什麼樣,我們就吃什麼樣,而是我們想吃什麼樣兒的番茄,我們就把它種成什麼樣兒的番茄。”付文琦表示,透過對於資料的監測,可以實時調整水肥等資源配比,定製番茄的口感。喜歡吃酸的,就種成酸酸的番茄,喜歡吃甜的,就種成甜一些的番茄。

讓農民告別“靠天吃飯”,黑科技進了番茄園

▲智慧溫室透過實時監控,確保番茄植株都處在健康的狀態

同時在溫室裡,放置了多個感測器,可以感知每個植株的健康狀況,將這些資料回傳到電腦上,讓技術工程師們實時監控,確保番茄植株都處在健康的狀態。付文琦笑著說,“在監控和巡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會進行分析,在病蟲害發生之前進行預防。就像是給人看診的醫生一樣,我們是番茄的醫生。”

“這是一種探索改變農民靠天吃飯的農作模式。”付文琦說,相比於普通的番茄種在地裡,智慧溫室的番茄是種在一種特製的椰糠裡。只要溫度和條件適宜,從9月種下番茄可以一直長到來年7月,中間多次掛果,可實現全年種植。

這種探索,與拼多多、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聯合啟動的第二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不謀而合。

據瞭解,“第二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是由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聯合拼多多共同主辦,旨在以科技創新提升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為農民增收致富提供新的路徑。

大賽期間,來自全世界各地的15支入圍團隊集中展示了“科技種番茄”的多種技術方案。其中,喜柿Hamato、番茄快長TomaGrow、農聖大腦Horti-AI和智茄CyberTomato四支團隊脫穎而出。

據悉,進入決賽的4支隊伍將在近期奔赴位於雲南的“多多農研基地”,進行為期6個月的番茄種植決賽,並在番茄的產量、品質、環境影響,以及演算法策略、商業可行性上展開全面比拼。

與去年相比,今年的參賽隊伍更加年輕化,數百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報名參賽,最終有超過120名青年科學家進入初賽。其中,大部分參賽隊伍的隊員為90後、95後,甚至不乏00後的身影,年輕一代的農研工作者開始嶄露頭角。

對此,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文康農(Carlos Watson)表示,“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為全球青年科學家提供了一個實用的平臺。“透過應用創新技術,為農民探索出一套基於實踐、降本增效的技術模型和解決方案,促進可持續農業轉型。”

推動農業數字化成為急迫性問題,拼多多100億“砸向”農研

作為農業生產大國,我國智慧農業的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農業感測器、農業模型和核心演算法、智慧農機裝備等核心關鍵技術,還需要堅持創新和突破。

此外,據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道亮透露,在我國從事農業勞動的一線勞動力普遍年齡在55歲至60歲之間,80後農民佔比不足5%。

因此,推動農業數字化已經成為一個急迫性問題。

近年來,以拼多多、騰訊、阿里為代表的多家網際網路公司,都已經加入到了農業數字化的建設中。

以拼多多為例,過去六年間,拼多多一直都致力為農業農村培養年輕力量,併為全球青年科學家提供科技轉化落地的平臺。試圖從人才和技術兩方面著手,幫助推進農業和農村的數字化建設。

前不久,拼多多宣佈投入100億元正式設立“百億農研”專項,並由董事長兼CEO陳磊擔任一號位。

據拼多多高階副總裁朱建翀介紹,“百億農研”專項不以商業價值和盈利為目的,主要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科技普惠。其中,“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正是“百億農研”專項今年落地的重點專案之一。

人才培養方面,據拼多多最新發布的《2021新新農人成長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0月,在拼多多平臺上,1995年之後出生的“新新農人”數量已超過12。6萬人。這些‘新新農人’群體透過自身的創業創新已經成為推動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嶄新力量。

“我們越來越明顯的感受到青年科研人員已經成為農業食品系統改造的催化劑。”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創新官哈立德·邦巴(Khalid Bomba)表示,全球青年農創客正在透過創新的數字技術和商業模式,推動全球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這將為消除全球飢餓和貧困方面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