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用心打量,才能“看見”寧波

2022-05-31由 浙江大小事兒 發表于 農業

水稻津原89愛分櫱嗎

用心打量,才能“看見”寧波

鄭暘和

我很喜歡孟郊的《遊子吟》。無數的母親為兒女做了無數的事,很多人熟視無睹甚至認為理所當然。但孟郊看見了,他不僅看見了母親做的事,更看到了事的背後,母親對兒女的牽掛和愛。因為“看見”,所以感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當我讀完鬱偉年先生的新作《甬地物華》,首先想到的就是孟郊和他的這首詩。鬱偉年先生同樣“看見”了,他“看見”了我們共同的母親——寧波。

《甬地物華》以一篇篇小品文展現了寧波物產的豐富、世代寧波人的勤勞和生活的智慧,表達了作者身為寧波人的幸福和自豪。作者所寫都是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植物和動物,稻穀、瓜豆、水果、禽畜等,但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就像孟郊讓我們重新認識了母親的一針一線。

稻穀,我們每天都吃,也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但這個“辛苦”,我們是沒有多少概念的,浪費糧食的現象也隨處可見。看到作者在《水稻的種植》一文中寫耘田施肥的過程,我差點落淚:耕耘耕耘,“耕”用的是畜力,“耘”用的是人力。農民穿著短褲,或者將長褲的褲管捲到大腿,然後赤腳下田,雙膝下跪。兩腿之間夾一株稻,按一行6株稻,雙手翻泥、摸根,邊摸邊跪行,遇到雜草要連根拔起埋入泥下。據說耘過的水稻生長更快、更加茁壯。然而耘田後人人都成了泥人,弄不好螞蟥還會叮上大腿,流血不止。收工後得馬上跳進河裡洗滌乾淨……一般一季水稻要耘兩三次。耘田最怕水稻分櫱封行,大腿兩側往往被稻葉割得通紅一片,又癢又痛。我像魯迅聽閏土講沙地裡的瓜,“驚訝於西瓜有這樣的危險的經歷,我先前單知道它們在水果店裡出賣罷了”。我以為稻是種下後自己會生長的,想不到農民要像養育孩子一樣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去助它們茁壯成長。這讓我意識到珍惜糧食與價格的貴賤沒有關係,與糧食的夠與不夠沒有關係,我們珍惜的是別人的勞動和心血,珍惜的是自己的仁心。

作者也讓我們“看見”了寧波菜的美味和溫暖。“蔬菜炒年糕這種吃法有菜蕻炒年糕、薺菜炒年糕、草子炒年糕等。菜蕻是油菜在春天抽薹時折下的嫩莖,帶有春的氣息,水分足,有糖分,與切成片的年糕炒在一起,顏色青白相間。年糕軟滑有嚼勁,菜蕻有甜味,入口即化,如果再拌一匙豬油,那就不知天上人間了。”“每年秋末番薯收穫後便可以煮番薯粥了,把番薯皮削去,切成小方塊,與粳米一起煮。薯多米少,最好是在火缸裡焐‘稠溜’。這樣做出來的番薯粥最香,而且口感糯滑,粥色也很好看,有點橘紅,有點光亮,真正是色香味俱全。”作者用自己的生活經歷寫了一道道寧波菜,活色生香,讓人讀的時候不禁兩頰生津。這些美味的菜餚和點心何嘗不是世世代代寧波人的生活智慧,讓我們的日常在平凡中洋溢著情趣,在瑣碎中感受到溫暖,在虛無中觸控到質感。正是這些溫暖胃和心的美食以及蘊含其中的民俗,讓我們對家鄉有了對母親般的依戀。

寧波人的生活智慧不僅在於物盡其用,還有對自然規律的把握和開放包容的精神。在水稻浸種催芽階段,催芽完成後,“由於田裡氣溫仍然比較低,還要煉芽,方能下田。煉芽就是在常溫下將芽谷攤薄,放上一兩天,以鍛鍊其抗寒能力,使其適應自然環境。”看到這一段,我不禁會心一笑,寧波培養人不也是這樣嗎?所以才會有馳騁商界的寧波幫和在科技界佔一席之地的院士群。寧波的開放包容和兼收幷蓄進一步豐富了物產。“農產品中有不少名字帶‘洋’字、‘番’字,大多是從海外引進的,比如洋蔥、洋芋、番薯、番茄等。還有一些就乾脆直接把外文音譯過來,如‘約克’豬、‘白勒克’雞等。”

蘇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這是從哲學的高度提出的一種人生態度。降一個維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何嘗不應如此。只要用心打量,我們會發現平凡生活都不平凡,長在地裡的紫雲英、遊在水裡的鯽魚、飛在空中的蜻蜓、養在家中的貓狗,它們都可以有自己的故事,都能夠增加生活的樂趣。用心打量,才能真正“看見”生活。

如果說孟郊塑造慈母形象的同時,塑造了自己的“中國暖男”形象,那麼作者鬱偉年先生在描述寧波物華的同時,處處體現了他對物的珍惜和對生活的用心。《甬地物華》讓我們“看見”了寧波,因為“看見”,所以熱愛,因為熱愛,更加“看見”。

【來源:寧波日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