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院士雲集!陝西這所高校一項研究為國家挽回損失超22億

2022-05-20由 教育那些事jiayou 發表于 農業

李振聲院士是西農的嗎

靜謐的夜裡突然傳來一聲尖利的呼號,一簇亮光撕破夜空,在人們目光停駐的最高點綻放出一朵美麗的花火,緊接著又是一朵,兩朵……煙火接連綻放,農曆新年終於到了。帶著新一年的希望與欣喜,在農神后稷曾教民稼穡的楊凌,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即將在新春的黎明中甦醒,在此之前,讓我們偷偷進入夢境,看看在這個辭舊迎新的時刻,西農的夢裡會出現什麼情景吧!

夢境之一:孕育輝煌的過去

悄悄走近西農的第一個夢,放眼望去,四周竟然全是一片黑白,沒有半點色彩。灰白的建築,灰白的原野,突然間,眼前一棟六層磚樓拔地而起,門楣之上清楚的10個大字映入眼簾:

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

院士雲集!陝西這所高校一項研究為國家挽回損失超22億

西農的記憶源於1934年,彼時,正是國家內憂外患的時期,肩負著建設西北、興學興農、培育英才的歷史重任,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在這一年正式成立。1938年,與國立西北聯合大學農學院、河南大學農學院畜牧系合併,成立了國立西北農學院,解放後更名為西北農學院。1985年經原農牧漁業部批准,更名為西北農業大學。

院士雲集!陝西這所高校一項研究為國家挽回損失超22億

時間來到1999年9月11日。這一天,共處楊凌的原西北農業大學、西北林學院、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陝西省農業科學院、陝西省林業科學院、陝西省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個教學、科研單位合併組建的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正式誕生。

巨大的拱門,滿懷希望的人群,夢境中逐漸出現色彩,西農成為了國家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並在2017年成功入選首批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院士雲集!陝西這所高校一項研究為國家挽回損失超22億

彩色的拱門漸漸遠去,遙遠的某處一群面帶笑容的人正大步走過來。第一位是我國的著名土壤學與水土保持專家朱顯謨院士。

院士雲集!陝西這所高校一項研究為國家挽回損失超22億

朱顯謨院士一生從事土壤科學與水土保持科學研究,始終秉持勤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態度,為拓寬、發展土壤科學、水土保持科學做出了卓越貢獻。20世紀80年代初,他提出了黃土高原的國土整治“28字方略”,成為根治河害,振興黃土高原社會經濟,確保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良策。

院士雲集!陝西這所高校一項研究為國家挽回損失超22億

第二位走來的是李振岐院士,他是我國小麥條鏽病防治領域的專家。他經過六年的艱苦探索完成的《陝、甘、青小麥條鏽病發生規律之初步研究》,為研究我國小麥條鏽病的流行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在西農的東南窯實驗室,他帶領團隊開展的‘小麥品種抗條鏽性喪失原因及控制對策研究’,

為國家挽回小麥損失摺合人民幣22.69億元

人群湧動,大師雲集,在西農的過去夢境裡,一代代農業科學家為國家的“糧袋子”、“菜籃子”更加豐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趙洪璋院士培育出了世界累計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良小麥品種“碧螞1號”、李振聲院士培育出了長期主導我國小麥品種換代的遠緣雜交小麥良種“小偃6號”;付潤民教授培育出的秦冠蘋果是我國自主培育和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良蘋果品種、李殿榮研究員獨立育成和主持育成的“秦油2號”“秦優7號”等22個油菜品種獲多項獎項,

新增產值數百億元

,被譽為“雜交油菜之父”……一代又一代農業科學家心懷社稷,情繫蒼生,承遠古農神后稷之志,行當代科教興農之責,紮根楊凌,砥礪探索。

夢境之二:砥礪前行的當下

離開西農的過去夢境,時間來到了不久之前的2020,相對於西農的86年曆史而言,2020年的記憶還歷歷在目,它代表著西農的當下,是我們所能看到的西農現時景象。

院士雲集!陝西這所高校一項研究為國家挽回損失超22億

夢境的起始在富麗堂皇的北京人民大會堂,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這裡隆重舉行。來自西農的農學院的

王輝教授

作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優質早熟抗寒抗赤黴病小麥新品種西農979的選育與應用”專案,

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四個月之後,由西農培育的6個小麥新種透過國審,成為西農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的又一貢獻。

院士雲集!陝西這所高校一項研究為國家挽回損失超22億

走出人民大會堂,夢境中又走來一位身穿白大褂的中年人,原來是宋衛寧教授。2020年7月,由農民日報社啟動實施的第26屆“中國農村新聞人物”典型推介活動結果出爐。來自學校農學院的宋衛寧教授團隊由於在小麥基因組破譯的突破性成果榮獲

“2019年中國農村新聞人物”

稱號。

在此之前,他和團隊經過13年的持續研究,與全球20多個國家的70多個研究單位共同協作,以普通六倍體小麥“中國春”為標本的全基因組參考序列圖譜正式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被中國兩院院士評為

“2018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之一。

院士雲集!陝西這所高校一項研究為國家挽回損失超22億

告別了宋衛寧教授,一位西裝革履的青年人正站在舞臺上手捧獎盃。這是在2020年10月的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現場,站在臺上的青年人是西農植保學院的劉慧泉教授,這一天,他獲得了

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院士雲集!陝西這所高校一項研究為國家挽回損失超22億

38歲的劉慧泉教授長期從事糧食作物真菌病害理論基礎研究工作,他在真菌中發現了A-to-I mRNA編輯,並證明其對真菌有性生殖和適應性進化至關重要,開啟了真菌遺傳學研究新方向,為防控以有性孢子為主要侵染源的真菌病害提供了新思路,得到了數位國際權威在F1000Prime系統或專題評述中的高度評價。

院士雲集!陝西這所高校一項研究為國家挽回損失超22億

當時間軸終於走到一年之尾時,一群年輕的臉龐再次闖入視線之中。12月,來自西農動醫學院的肖書奇博士、機電學院朱銘強博士,食品學院王建龍博士,水保所高曉東博士、方臨川博士五人

榮獲陝西青年科技獎

這五位青年在各自的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是西農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代表,他們同前輩科學家一樣,在“紮根楊凌、胸懷社稷,腳踏黃土、情繫三農,甘於吃苦、追求卓越”的西農精神指引下,正在同前輩們攜手書寫屬於西農的當代成就。

夢境之三:引領變革的未來

來到西農的夢境之三,一張巨大的未來農業藍圖在眼前緩緩展開,規整的佈局,齊備的設施。這是西農已經投入建設的未來農業研究院。

院士雲集!陝西這所高校一項研究為國家挽回損失超22億

農業應該走向何處,這是人類社會發展至今必然面臨的問題。2020年11月20日至21日,“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在南京舉辦。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吳普特校長在學校主辦的“未來農業”專題論壇上作了《未來農業與人才培養》的主旨報告,提出了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同時也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院士雲集!陝西這所高校一項研究為國家挽回損失超22億

吳普特校長指出,當前,全球農業正處於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的相互交錯期,農業發展面臨著面臨著糧食短缺、氣候變化影響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等諸多挑戰。我國總體上雖處於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期,但仍然存在人多地少缺水,地在北方水在南方以及農業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由溫飽型向功能型轉變等問題。

院士雲集!陝西這所高校一項研究為國家挽回損失超22億

基於這些問題,吳普特校長提出了

未來農業

的概念。即以綠色發展和健康引領理念為指引,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以生命科學和智慧技術為基礎支撐,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業態多樣豐富、經營主體多元的產業體系,是現代農業與時俱進的高階形態。

院士雲集!陝西這所高校一項研究為國家挽回損失超22億

以未來農業的理念為引領,西農當前正大力籌建

未來農業研究院。

該研究院佈局西鹹新區,規劃用地約1600畝,建築面積約130萬㎡,總投資超過100億元,擬設立4個研究院、3個工程(實訓)中心、1個大科學裝置、17個研究中心及54個重點實驗室。主要建設前沿交叉研究、拔尖人才培養、成果轉化配套等板塊。

結合未來農業的糧食安全、生態文明、人類健康和鄉村振興四大學科使命,西農計劃探索未來農業發展的路徑,最佳化未來農業學科專業的結構佈局,

創新未來農業人才培養模式

院士雲集!陝西這所高校一項研究為國家挽回損失超22億

未來雖然看似渺遠不可及,但現在走出的每一步都會讓未來變得更加接近。2021年的1月底,西農博士“姜義亮”的介紹文章出現在了新華社微信公眾號。這位被稱為“大地醫生”的水土保持於荒漠化防治博士正致力於將所學運用到農業環保、生態修復、土壤改良與治理等領域,運用最先進的科學知識為未來農業發展貢獻力量。

在過去的幾年,他和自己創業團隊已經幫助許多企業和個人解決了土壤問題,在榆林毛烏素沙地,他們改良風沙土地10萬畝,種植的馬鈴薯產量每畝高達8000公斤。在陝西潼關一處受到重金屬嚴重汙染的土地,他和團隊採用原位化學穩定化和植物修復相結合方案,修復后土壤中重金屬達到工業用地標準,修復總面積171畝。

規劃中的未來農業還在路上,但眼前的未來農業已經在以自己的方式做出改變。

院士雲集!陝西這所高校一項研究為國家挽回損失超22億

又一朵煙花綻放在夜空,西農的夢境之遊也宣告結束。隨著東方的霞光初現,這座堅守數十載的高校將和無數西農學子迎接新的一年。銘記過去,砥礪當下,面對充滿希望的未來,西農正在向著建成世界一流農業大學的目標奮力前行。

素材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