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理解“十四五”規劃的八個要點|王軍專欄

2022-05-18由 瀟湘晨報 發表于 農業

如何理解備受重視

理解“十四五”規劃的八個要點|王軍專欄

王軍 | 立方大家談專欄作者

“十四五”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期,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是決定我國能否成功跨躍“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期。“十四五”規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意義極其重大。《規劃》展現了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深美閎約,博大厚重。在筆者看來,理解《規劃》擇其要者有八個方面。

第一,《規劃》的總體基調是統籌發展和安全

《規劃》十九篇六十五章貫穿始終的總體基調是統籌發展和安全。“十四五”一如之前的所有五年計劃和規劃,首先是一個面向未來、強調發展的規劃,發展是硬道理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各階層億萬民眾的共同心願和凝聚全民族共同前進、追逐偉大復興夢想的最大公約數。與以往最大不同的是,雖然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但全球化的黃金時代已經基本上過去了,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經濟重心在變、世界政治格局在變、全球化程序在變、科技與產業在變、全球治理也在變,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因此,未來中國在發展的同時,將會更加註重“安全”。

“安全”這一關鍵詞在全部規劃文字中共出現了180次,既涵蓋了傳統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還包括網路、資料、數字生態、生物、生態、物流、資訊基礎設施等非傳統安全領域,更突出強調了政權、制度和意識形態安全。不僅出現在第一篇第二章的指導方針、指導思想中,強調要“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更是前所未有的列有專篇來加以部署和安排,在“統籌發展和安全 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一篇中,強調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實施國家安全戰略,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防範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程序的各種風險,築牢國家安全屏障”。

反映在“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中,從分類看,過去的規劃一般包括經濟增長、創新發展、資源環境、民生福祉等四大類,此次專門增加了一大類“安全保障”,即是突出強調“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要體現。總之,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全面的國家安全,說明中國已經做好了最充足的準備和最壞的打算,準備打“持久戰”,來全力應對未來可能到來的各種驚濤駭浪和不測風雲。

第二,《規劃》最關鍵的主題是新發展格局

“十四五”與“十三五”時期相比,最大的不同之處有三點:時代背景不同,核心挑戰不同,以及發展重點不同。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美國對我發展的戰略壓制全面升級,中國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圓滿收官、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征程即將開啟,“十四五”的歷史座標和奮鬥目標均與過去五年有很大不同。以“雙迴圈”為主要內容的新發展格局,正是基於當前及未來國際環境和國內形勢所做出的重大判斷,是我國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發展和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基礎性戰略,其背後的清晰邏輯鏈條是:基於大變局,面向中長期,立足持久戰,形成“雙迴圈”。

新發展格局有兩方面的重要內涵:一是要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優先考慮提振國內需求,解決內迴圈不暢的問題;二是要透過更大力度的開放和自主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解決“卡脖子”的問題,提升國內技術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總之,“雙迴圈”是新形勢下兼具被動防禦與主動進攻的應對體系,是“被動應對”+“主動謀劃”的綜合舉措,是面向“十四五”時期、面向中長期乃至2035年的發展戰略,將成為我國中長期經濟發展的總體指導思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構成了“十四五”規劃的基本邏輯。

第三,高度重視科技創新能力,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規劃》明確了科技創新在未來五年發展過程中的第一地位,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域性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並從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等四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諸多亮點、新意遍佈該篇四個章節,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提法包括:“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形成結構合理、執行高效的實驗室體系”,“對基礎研究探索實行長週期評價”,“實施更大力度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普惠性政策”,“探索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提高科研人員收益分享比例”,“加快科技管理職能轉變,強化規劃政策引導和創新環境營造,減少分錢分物定專案等直接干預”,等等。

第四,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核心是製造業

在產業結構導向方面,一個引人注目的變化是:一改過去四個五年規劃中對於“提升服務業佔比”的追求,轉而開始要求“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並配套有用地、融資等傾斜舉措以“穩定製造業”。其背景是,過去十多年來,在貿易差額佔比逐步走低的情形下,國內製造業的產出份額與從業人員佔比不斷萎縮,製造業投資始終萎靡不振,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靠問題日益突出、備受重視,為儘快扭轉這一趨勢,規劃中取消了服務業佔比提升的要求,而是要求“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與此同時,《規劃》還要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17%”。

第五,強調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

《規劃》新增一個單獨篇目強調“形成強大國內市場”,且排序非常靠前,既點明瞭擴大內需的重要戰略地位,也明確了國內市場是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的關鍵。《規劃》提出,“依託強大國內市場,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促進國民經濟良性迴圈”。在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方面,《規劃》給出了諸多明確的發展方向,如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發展服務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擴大節假日消費,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完善城鄉融合消費網路等。

第六,奏響“建設數字中國”的最強音

《規劃》增加了“加快數字化發展”的獨立篇章,對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視不可謂不強。《規劃》明確要求,“迎接數字時代,啟用資料要素潛能,推進網路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並提出了“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態”等四大任務。從具體路徑來看,聚焦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區塊鏈、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七大產業的“十四五”數字化發展路徑非常明晰,“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首次納入《規劃》目標,明確提出這一佔比要達10%。可以樂觀地預見,包括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資料價值化等在內的數字經濟有望在政策紅利下迎來高速發展期。

第七,重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為解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規劃》做出了全面安排。針對資源配置效率不夠高效問題,《規劃》提出,“強化競爭政策基礎性地位”,“堅持鼓勵競爭、反對壟斷,完善競爭政策框架,構建覆蓋事前、事中、事後全環節的競爭政策實施機制”;針對要素流動不夠自由問題,《規劃》提出,“推動生產要素迴圈流轉和生產、分配、流通、“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希望透過讓農村發展起來的方式縮小城鄉差距。

第八,更加強調“民生福祉”,凸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有關民生部分的內容構成了《規劃》富民路線的重點,即在提升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同時,強調透過健全國家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最佳化收入分配結構、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等途徑來增進民生福祉、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規劃》在主要指標設定上,民生福祉類指標覆蓋了就業、收入、教育、醫療、養老、托育、健康等領域,數量達7個,是五大類20個指標中最多的一類,佔比超過三分之一,為歷次五年規劃中最高。

除傳統民生關注領域外,《規劃》首次增加“提升國民素質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篇章,豐富了民生內涵,體現了對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視。隨著脫貧攻堅和棚戶區改造任務的完成,此次《規劃》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作為主要民生工程和新型城鎮化舉措加以強調,提出要“加快推進城市更新,改造提升老舊小區、老舊廠區、老舊街區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區功能,推進老舊樓宇改造,積極擴建新建停車場、充電樁”。在住房方面,《規劃》繼續強調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對於房地產發展的基本定位,明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職住平衡”。

責編:陶紀燕 | 稽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來源:大河財立方】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